日本历史、日本史或国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本文将结合世界的观点来概述日本的历史。
时代区分
日本历史上的时代划分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没有可以称为定论的。(原始)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现代)的时代划分法在历史研究中被广泛接受。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时代的划期放在什么时候,根据不同的论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关于古代的始发期,围绕古代国家的形成时期有不同的见解,有3世纪说、5世纪说、7世纪说,在研究者之间被称为“七五三争论”。关于中世纪,作为整个中世纪社会经济体制的庄园公领制被视为时代的标志,始期是11世纪后半期-12世纪的庄园公领制形成期,终期是庄园公领制消失的16世纪后半期的太阁检地。
一般认为近世始于太阁检地前后,结束于明治维新前后。近代的始期一般被认为是幕末期-明治维新期,也有人认为18世纪前半期的家庭手工业的兴起是近代的开始。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近代和现代也有区分,但最近在日本史上,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线是冷战结构的崩溃,泡沫经济崩溃中高经济增长结束的1990年前后的意见也有。(概括为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现代)
有人指出,上述时代区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发展阶段史观的影响,没有注意到历史的层叠性和连续性。因此,有研究者开始提倡“时代转移论”,认为时代不是区分的对象,而是转移的东西。
一般所熟知的时代区分,主要是着眼于政治中心的所在地的时代区分。这一时代划分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作为历史研究上的时代划分并不合适。只是为了方便而使用的时代区分。
没有文献史料而留下考古史料的时代,按照考古学上的时代区分,分为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文献史料在某种程度上留下时代以后根据政治中心的所在地。古坟时代(大阪市)、飞鸟时代(明日香村)、奈良时代(奈良市)、平安时代(京都市)、镰仓时代(镰仓市)、室町时代(京都市)、安土桃山时代(安土町、京都市伏见区)、江户时代(东京都)和区分。只是这也未必充分为古坟时代后期从飞鸟时代前期大和时代、镰仓时代后建武的大室町时代前期、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后期,在战国时代、江户时代后期设立幕府末期的区分,其中南北朝时代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的借用。
江户时代之后,根据天皇在位期间(一世一元制)被称为明治时代(明治天皇)、大正时代(大正天皇)、昭和时代(昭和天皇)、平成时代(明仁)、令和时代(德仁)。其中,从明治维新到1947年(昭和22年)5月2日的时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战前昭和时代)被称为“大日本帝国时代”,也有根据政体(宪法)来称呼的例子。另外,还有北海道、北东北、西南诸岛等的周缘部的划分。
另外,从文化方面来看,绳文文化、弥生文化、古坟文化、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天平文化、弘仁、贞观文化、国风文化、院政期文化、镰仓文化、北山文化、东山文化、桃山文化、元禄文化、化政文化等。
概述
日本列岛的旧石器时代
约2万年前日本的高度图
黄色:海面上的地区
白色:没有植物生长的地区
绿色:海
黑线:表示现代的海岸线
日本列岛被确认的人类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0万年前。不过,这被认为是丹尼索瓦人等旧人遗留下来的东西。
现生人类最初的到来被认为是在4-3.5万年前。
古时候,北海道和九州地区与大陆接壤,被称为刀形石器的石器在整个列岛被广泛使用。这种刀型石器在北海道没有被发掘。约2万年前,从西伯利亚新出现的被称为细石刃的石器主要向东日本扩散。有一段时间,东日本的细石刃文化和西日本的刀形石器文化并存,但不久,细石刃在西日本也传播开来,约1万5千年前,刀形石器迅速消失。
新石器时代
在约4-3万年前发现了很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磨制石器(局部磨制石斧),在列岛已经可以看到独自的磨制石器的使用。从岩户遗迹中出土了约2万4千年前的小武形的岩偶,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也有某种信仰。
大约1万2千年前,随着最终冰期的结束,地球急剧变暖,海平面开始上升,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分离。由此,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西南诸岛以外,都进入了下一个绳文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的基因被认为是单倍体组D1a2a (Y染色体)。
绳文时代
良文贝冢
绳文时代据说年代距今约6500年前(公元前145世纪),开始前约3000年(公元前10世纪),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末期至完新世在日本列岛发展的时代,在世界历史上是中石器时代乃至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时代。旧石器时代与绳文时代的不同,可以举出陶器的出现、竖穴居住的普及、贝冢的形式等。分为初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晚期六期。此时的日本列岛人制作绳文土器,早期以后定居化发展,主要居住在竖穴式住宅中。关于绳文式陶器,在青森县大平山元遗址发现了约1万6,500年前的被称为世界最古老的陶器。他们以使用弓箭狩猎、在贝冢捕鱼、采集植物等为生,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
杂粮和坚果等的栽培假设也被提出,从野生的稗属谷物的发挥可以追踪到栽培化的过程,研究和克利的选择进行栽培化的动向和研究也被公开。关于稻作,在约6,000年前的冈山县朝寝鼻贝冢发现了稻作的证据,从绳文时代前期开始就有稻作。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日本国的建国是在这个时代的末期。
单倍体D1a2a (Y染色体)是绳文人的主要基因
弥生时代
吉野里遗址北内郭的大型建筑
从公元前10世纪到3世纪被称为弥生时代。时代区分名称来源于这一时期具有特征的弥生土器。在弥生时代的开始时期,来自大陆的属于单倍体O1b2 (Y染色体)的弥生人到达了这里。
以稻作为中心的农耕社会成立后,迅速从北部九州向本州最北端以北以外的日本列岛各地扩散。由于农耕社会的成立而形成了地域集团。随着农耕社会的发展,地域集团变得越来越大,其中心部分形成了环湖聚落。当时大量建造的坟丘墓被认为是大型地区集团的首长墓,被认为是身份差距开始产生的表现。
当时的日本列岛被中国称为倭、倭国。在大型地域集团中,也有与中国王朝通交的,被中国称为“国”。据说纪元前后有100个左右的“国”与中国通交。倭奴国王通使东汉,被授予金印。大型地区集团逐渐加强政治上的结合,在2世纪初形成了可以称为倭国联合的政治联合体。盟主称为倭国王,最初的倭国王有帅升。有一段时间倭国在政治上很稳定,但是在2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被称为倭国大乱的内乱,之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成为倭国王。卑弥呼通过与魏国的通交,谋求倭国联合的安定。这一时期倭(日本)的状况在中国的史料中可以确认。
在北海道、北东北地区,水田耕作不被接受,进入了续绳文时代。
据说是弥生时代以后,单倍体O2 (Y染色体)的渡来人到达的。
古坟时代
位于平出遗址公园,是被复原的古坟时代(公元600年)的住宅。
从3世纪中后期到7世纪左右被称为古坟时代。3世纪中叶近畿地方出现了前方后円坟和由此带来的墓制迅速在列岛各地传开,因此在这里(大和)、北部九州(筑紫)、北関东(毛野)、山阳(吉备)、山阴(出云)同伙的地区政治集团纠集大和王权形成的体现和想法。但是,这还没有到可以称为初期国家的阶段,将其看作王权的联合(联合王权)更为恰当。这个王权后来完善了作为国家的体制,进一步发展成为被称为大和朝廷的政权,但关于在哪个时期以后应该被称为朝廷,仍有争议。
4世纪后半期开始,大和王权在列岛主要部的统治,巩固一起、武器、农具的原料,铁资源要求开始进军韩半岛,半岛国家的国际关系也介入了,以此为契机,作为对朝鲜和中国的技术和文物向倭国的流入。与新罗和高句丽也发生过多次战争。
进入5世纪后,大和王权将根据地转移到大阪平原,通过朝贡使与朝鲜半岛诸国的关系处于优势地位,为了寻求符合其目的的官爵,与中国的南朝积极进行通交。在中国史书上留下名字的这个时期的大和王权的首长被称为倭五王。
现在被比定为倭五王最后的倭王武的是大泊濑幼武尊,后世被谥为雄略天皇(470年左右治世)。从这个时候开始,称为大王或治天下大王。此外,由于未能如愿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以此为目的的向中国王朝的朝贡也不再进行。这一时期的前方后圆坟,规模特别巨大,显示了强大的王权的存在。
倭五王之后,从5世纪后半期到6世纪前半叶,大和王权出现了混乱。但是,随着继体天皇从北陆、近江根据地的旁系王族即位并统治,大和王权在列岛的支配得到加强,从此确立了与现任天皇相连的体制。另外,继体天皇时期,北九州发生了盘井之乱等,关于大和王权与北九州豪族盘井的关系,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另外,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国家对国际关系的介入大幅后退。经过这样的内向时期,大和王权对日本列岛的支配体制进一步得到强化。同一时期,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出现了鄂霍次克文化,并持续到13世纪。
这个时代(根据情况包括接下来的飞鸟时代)有时被称为大和时代,现在一般被称为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
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是国宝。法隆寺是位于奈良县斑鸠町的圣德宗寺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地区佛教建筑物”的一部分。
从6世纪后半期到8世纪初,大和王权的大本营设在飞鸟,因此被称为飞鸟时代。6世纪下半叶,大和王权在国内的统治趋于稳定,王权内部的大王位继承抗争更为明显。这一时期,佛教从百济传入,并发展为后来的飞鸟文化、白凤文化等佛教文化。
6世纪末,历经400年统一中国的隋朝的登场,导致了东亚各国政治权力的集中化。7世纪前半期,在倭国推古天皇和他的外甥厩户王(圣德太子)一边牵制杀王的苏我马子,一边试图确立大王(天皇)主权。从第一次遣隋使派遣的反省开始,进行了制定冠位十二阶、导入十七条宪法等国政改革。但是豪族阶层的抵抗也非常强烈,此后虽然也有过权力集中化的计划,但进展缓慢。在第二次遣隋使中,小野妹妹被派遣,向中国皇帝炀帝递交了亲笔信。其亲笔信中写道“日出之国的天子致日出之国的天子”,虽然是在朝贡外交的框架内,但目的是让中国承认他是不受册封而自立的君主,显示其自主性。
7世纪中期的大化革新也是权力集中化的动向之一,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权力集中化的最大契机是在7世纪后半期的百济复兴战争中败北(白村江之战),倭国内的各势力一致决定要进行国制整顿,权力集中化开始急速发展。在壬申之乱中获胜的天武天皇彻底集中了权力,试图将天皇神化。天皇号的制定时期被认为是天武期。同时,为了使天皇统治具体化,推进律令制的导入,在8世纪初的大宝律令的制定上取得了成果。日本这个国号也是在大宝律令制定前后确定的。根据天武天皇的诏令开始编撰日本最古老的文献史料《日本书纪》。
另外,这个时期在北海道中西南部、青森县北部迎来了擦文时代。
奈良时代
东大寺金堂,奈良县奈良市。
8世纪初到末期被称为奈良时代,都城(平城京)设在奈良。并且大肆派遣遣唐使,使律令国家体制得以形成和深化。基于王土王民思想的律令制,以天皇及其官僚的一元化统治为目标,对民众实行编户制、班田制、租庸调制、军团士兵制等统治。
圣武天皇像,镰仓时代,作者不详。
圣武天皇(701年-756年6月4日),日本第45代天皇(在位:724年3月3日-749年8月19日)。
8世纪前半叶,强化律令制的运动积极展开,三世一身法、垦田永年私产法等农地扩大政策也被认为是强化律令制的一环。但是,在这个时期,圣武天皇设立了中宫职,政治的中枢开始发生变化。另外,进入8世纪后半期,农民阶层开始分化,逃亡者增加导致税收减少,出现了迫使律令统治转换的状况。
此外,以新罗为蕃国,东北地区的虾夷、南九州的隼人为化外民的中华意识高涨,日本在要求新罗朝贡的同时,对虾夷、隼人进行“教化”,试图将其纳入律令统治。此时北方的领土停留在日本海沿岸的据点,为了扩大领土,日本对虾夷采取了双重政策,一方面优待归顺的虾夷,另一方面用军事力量镇压反抗的虾夷。
这个时代经常发生干旱、饥荒、山火等灾害和瘟疫。特别是在735-737年的天花爆发(天平的瘟疫大流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造成了大量的死亡,执政的藤原四兄弟也相继病死。认为这些灾祸起因于自己的不信仰的圣武天皇加深了对佛教的皈依,下令创建东大寺等推进了国家佛教的振兴。
在文化方面,除了《日本书纪》、《万叶集》、《风土记》等被编纂在内,受到遣唐使带来的大陆文化影响的天平文化也繁荣起来。佛教虽然被政府统治,但镇护国家思想却日益强烈,在圣武天皇的发愿下,以国家护持的名义建立了东大寺、国分寺。在工艺品方面,正仓院宝物很有名。收藏在称德天皇建造的百万塔中的百万塔陀罗尼,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印刷物。
平安时代
一乘寺三重塔(国宝),兵库县加西市。1171年建造的日式建筑。
从8世纪末到12世纪末被称为平安时代,都城是桓武天皇建造的平安京。平安前期,出身于古坟时代地方首长层的自古以来的国造一族中任命的郡司阶层的没落和百姓阶层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从前代延续下来的律令国家体制出现了界限。于是,朝廷从1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进地方分权性的国家体制改革,形成了被称为王朝国家体制的体制。在王朝国家中,由朝廷大幅度移交统治权限的接收国衙机构展开了对地方的统治。这个领取·国衙统治的基础,收录取体系现有的律令体制上,户籍对个别人民掌握和郡司层的百姓层长权证明了,从生产税的征税方式,土地征收单位和有力的百姓阶层和土著的前国司子弟等富豪阶层的组合了农地委托承包经营,负名体制和转变。地方统治军事方面,证明国衙军制通过武术家作为武装和公认的官行使武力的阶层,武士阶层,契丹人的崛起,呼应了承平天庆之乱和刀伊入寇等国内外军事危机的解决机会出现了。另外,在中央政治方面,11世纪藤原北家作为天皇家的外戚,成立了担任政权中枢的摄关政治。
12世纪进入王朝国家的方式发生变化,而12世纪末至13世纪缴纳重税的数量增加,经营单位作为自律的一元领地化的质量变化显著,缴纳重税権门领主缴纳重税和国衙支配的领地作为对等的存在势均力敌并立,在分别缴纳重税、公属之间的武力纷争承受武士在当地的管理人员作为领主化,缴纳重税公属制被称为中世纪统治体制的确立了。在同一时期,上皇作为治天之君开始了处理政务的院政,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从古代到中世纪的划期。
平安末期,经过保元、平治两乱,武士的军事力量左右了中央政界的政治斗争的走向,其结果,在中央政界掌握政治主导权的伊势平氏上台了被评价为原始武家政权的平氏政权。
从奈良时代开始渐次推进的文化日本化作为国风文化结出了成果,以汉字为基础产生的平假名、片假名开始被使用,以《源氏物语》、《枕草子》为代表的物语文学等开始开花结果。密教和末法思想被广泛信奉,神佛合一的发展,建立了很多寺院。
在东北地区,从11世纪左右开始,安倍氏、清原氏、奥州藤原氏等半独立政权兴亡,中央派遣的镇守府将军也经常与之抗争(前九年之役、后三年之役)。在西南诸岛,从12世纪左右进入古斯克时代。之后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从北至奄美群岛的历史、冲绳县的历史、先岛诸岛的历史等。
镰仓时代
镰仓大佛
从12世纪末到14世纪被称为镰仓时代,中央的公家政权和关东的武家政权并立。以源赖朝为首长的镰仓幕府,在治承·寿永之乱中获胜,打倒平氏政权,在此过程中获得守护·地头补任权,成长为与朝廷(公家政权)齐名的政权。13世纪前半叶承久之乱的结果,公家政权从属于武家政权。之后,御家臣首领北条氏确立了实际领导幕府政治的执政政治。
从13世纪中期开始,货币经济的渗透和商品流通的活跃化、村落的形成、地头武士对庄园公领的侵占等,开始发生巨大的社会变动。这些动向因13世纪后半期的元寇而加速。无法支付恩赏的幕府通过颁布德政令或采取得宗专制来救急,但却无法重建一度倾斜的封建制。当地社会趁着混乱出现了恶势力惣村等,庄园公领制的变质迅速进行。
在文化方面,展出了运庆和快庆的东大寺南大门金刚力士像等写实美术。另外,在宗教方面,从以镇护国家为目的的显密体制佛教发展而来的镰仓新佛教的成立,使佛教向民众普及。在北海道,从13世纪左右开始,原有的擦文文化更加依赖于通过狩猎采集获得的富有商品价值的产品交易,并且在与鄂霍次克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向阿伊努文化的变迁。
南北朝时代
南朝的吉野朝宫
明德2年/元中8年(1391年)的镰仓府管辖国地图
14世纪左右被称为南北朝时代,朝廷分为大觉寺统的南朝和足利氏支持的持明院统的北朝。
镰仓时代中期以后,皇室分为大觉寺统和持明院统,围绕皇位继承而争斗,由于镰仓幕府的介入,两统迭立。寺统从即位的后醍醐天皇都是幕府的失败也隐岐被冲走,幕府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让隐岐逃,再次呼吁讨伐幕足利尊氏和新田义贞等,镰仓幕府灭亡。
后醍醐天皇推翻光严天皇,实行被称为“建武新政”的天皇专制政治,但由于武士阶层的不满增加,尊氏以此为背景背离新政,拥立持明院统,将大觉寺统追到南方的吉野。庄园公领制的变质,使社会各阶层的对立日益明显,以南北朝之争为借口的全国性抗争由此展开。
在文化方面,更具有代表性的是轻视身份秩序,倾向于华丽的行为。此外,连歌流行,《二条河原落书》等文化走向平民化。
室町时代
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
鹿苑寺金阁(北山文化)
从14世纪到16世纪被称为室町时代,幕府设在京都的室町。足利尊氏拥立北朝,建立了室町幕府。以京都为根据地的幕府,逐渐侵蚀了朝廷的权能,朝廷(公家政权)失去了政治实权。设置在各国的守护也通过半济等经济特权的公认和守护请求的扩大等,增强了国内的支配力,吸收了国衙功能,成长为守护大名,建立了被称为守护领国制的支配体制。
足利义满实现了南北朝合一,并进行日明贸易,被明朝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义满努力抑制守护大名的势力,但守护大名的扩大倾向根深蒂固,幕府与守护的战乱多次发生。幕府-守护体制一直延续到15世纪中叶,因应仁之乱而动摇,以明应政变为契机最终崩溃,进入战国时代。
1419年,李氏朝鲜进攻对马岛。(应永的外寇)1429年尚巴志王建立了琉球王国,与日本、明朝等国建交,进行了繁盛的贸易。从本州进入现在的北海道南部的人们建立了道南十二馆等居住地,被称为和人。阿伊努和和人进行交易,由于和人压迫阿伊努,1457年以大酋长扣下木阴(コシャマイン)为中心起义(扣下木阴之战),被蛎崎氏平定。
这个时代的社会原则是自力救济,各阶层内部都渗透着联合的运动—起义。随着村落社会的自立化,各地都成立了惣村、乡村。西日本的交易变得活跃,其活动波及到朝鲜、中国(倭寇)。在文化方面,以连歌、猿乐、吃茶等超越身份的交流为特征的室町文化(北山文化、东山文化)繁荣起来。该文化受到禅宗的影响,具有简朴和深度的特征。
战国时代
姬路城
松本城
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后期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这个时代,以守护大名、守护代、国人等为出身的战国大名登场,这些战国大名势力逐渐瓦解了中世纪的支配体系,通过制定分国法等在各地加强了自立化。被一元支配的领国发展为地区国家,日本各地同时建立了许多地区国家。这个地区国家内的一元支配体制被称为大名领国制。地区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通过武力得到了解决。16世纪中期登场的织田信长颁布了乐市乐座令,并将自治都市堺作为直辖领,负责流通政策和海外交易,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这个时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区域国家内部的流通得到发展,各地迅速形成了都市。另外,与欧洲的贸易(南蛮贸易)开始,火绳枪和基督教等传入之后,之前的战术和日本的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南蛮贸易一直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直至江户幕末。
安土桃山时代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三豪杰之一。
织田信长放逐室町将军足利义昭后,建立了代替室町幕府的畿内政权。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自杀后,统一天下的事业由丰臣秀吉继承。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7日-1598年9月18日),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大名,三豪杰之一。
秀吉以信长的畿内政权为母体,平定了从东北到九州的地区,完成了统一事业。秀吉也致力于排除和抑制中世纪的支配体系和支配势力,结束了中世纪。通过刀狩和太阁检地的实施,推进兵农分离,消灭了庄园公领制和职的体系。随着秀吉的天下统一,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以大名·武士为中心的豪壮的桃山文化繁荣起来。
这个时代的世界局势和秀吉对待外交的态度可以从圣费利佩号事件中看出。根据船员出示的秀吉文书,秀吉从英国永久同盟葡萄牙那里得知菲律宾被武力镇压(菲律宾西班牙殖民地时代)。被处刑的日本二十六圣人是方济各会的,但由于宗教改革的时机,是天主教会的。根据近世日本国民史的记载,西班牙国王向世界各地派遣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以征服为事业。但是,这个文献不是当世的。此时的西班牙国王是费利佩二世。从世界的观点来看,以下事实尤为重要。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菲利普二世兼任葡萄牙国王,同时还承担着帝国邮政的维持费。
秀吉在出兵朝鲜的过程中去世。有继承人问题的丰臣政权逐渐弱化。
江户时代
德川家的三叶葵家纹。在日本不作为家纹使用的绿色版本。
江户时期的熊本城
庆长8年(1603年)到庆应3年(1867年)被称为江户时代,江户设有江户幕府。
德川家康(1543年2月10日-1616年6月1日),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将、战国大名、天下人。安祥松平家第9代户主,德川家和德川将军家,御三家的始祖。旧称松平元康。结束了战国时代,被朝廷委任为征夷大将军,开创了江户幕府。三豪杰之一。
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获胜掌握了权力,在江户建立幕府,在大阪之战中灭掉了丰臣氏。此后到17世纪中叶,幕府通过颁布武家诸法度、参勤交代义务化、改易有力大名等,巩固了与诸大名的主从制,并加强了对朝廷的统制,整备了幕府官僚机构。同时,他还限制基督教和加强贸易管理,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岛原之乱,彻底禁止了基督教,在出岛通过管理贸易实现了闭关锁国。日本的边界领域琉球王国和虾夷地(除了和人地渡岛半岛以外的北海道、桦太以及千岛列岛)的支配是通过大名进行的。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安定,耕地开发的大事业在各地实施,成倍增加的耕地面积带来了粮食增产和人口增加,通过村请支持幕府财政和藩财政的同时,也大大发展了全国性的流通经济。如上所述,江户时代前期确立的统治体制被称为幕藩体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支撑着城市的发展,17世纪后半期的元禄文化结出了硕果。
进入18世纪,金银外流,出现了海舶互市的新例,德川吉宗再次强化幕府权力,并推进财政重建(享保改革)。之后也进行了体制维持及财政重建的努力(宽政改革、天保改革等),但都没有成功。这时以都市町人为中心的化政文化开花结果。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贫富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身份制的流动化,以及幕末的货币问题,幕藩体制逐渐动摇。
到19世纪中叶,为了抵抗国内的社会矛盾和来自国外的压力(俄国、英国、美国船只的接近),幕府从法国的嗽克提(socte)将军那里得到贷款来增强军备。但是以同世纪后半期黑船来航和日美缔结和亲条约的开国为契机,幕府的管理贸易(锁国)被解除了。并且在没有敕许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的安政五国条约,幕府的威信下降。朝廷的权威增大,幕府试图通过大政奉还来保存权力,但在与倒幕派的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的内战(戊辰战争)中败北后瓦解。
江户时代,文化的载体扩展到平民,歌舞伎、俳谐、浮世绘、拜祭等开始盛行,此外寺子屋和藩校也广泛开展教育。到了明治时代,当时的教育机构被用于普及缺乏财政支援的学制。
明治时代
明治天皇(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日本第122代天皇(在位:1867年2月13日-1912年7月30日)。讳睦仁,御名祐宫。印章是永。
明治末期的富山市东四十物町通
明治末期的银座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被称为明治时代。以倒幕派诸藩为中心的维新政府经过戊辰战争,击退旧幕府势力后,通过王政复古建立了明治新政府。新政府以岩仓使节团的世界考察为基础,积极导入欧美的各项制度。被称为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涉及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化、六法、邮政、铁路、自来水等的整备。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将琉球王国、除桦太以外的虾夷地(北海道大部分和千岛列岛)、小笠原诸岛完全划入日本的疆界。为了修改安政五国条约,在设立帝国议会、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努力整备国制的同时,作为国策推进产业培育(殖产兴业)和军事力量强化(富国强兵)。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完成了条约的修改。甲午战争时,由于三国干涉,辽东半岛被归还给清朝。在日俄战争中没有得到赔款,留下了巨大的负债。直到1967年才恢复了对电信的主权。另一方面,通过统治台湾和合并韩国,扩大了领土。
在文化方面,从欧美传来了新的学问、艺术、文物,这种情况被称为“文明开化”,与江户时代以前大不相同的文化就此展开。随着言文一致、变体假名的整理、标准语的普及,近代日语得以成立。宗教方面改变了以往的神佛混交(神佛分离),寺请制度被废除。神社被编入行政组织,改编为以皇室为中心的国家神道。由此,佛教受到了镇压(废佛毁释)。基督教作为欧美方面的情况,成功输出了制度和资本两方面,虽然传教的理由变淡了,但是在同志社大学等教育机构中占据了社会地位。
从世界的观点来看,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是经济大萧条(1873年-1896年)时期。这时,东方银行接收了日本的外债。在日俄战争中,西团变成了罗斯柴尔德等人的个人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归了幕末的方针。
1875年,驻扎在横滨山手的英法横滨驻军完全撤退。
大正时代
大正天皇(1879年8月31日-1926年12月25日),日本第123代天皇(在位:1912年7月30日-1926年 12月25日)。讳嘉仁,御名明宫。印章是寿。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被称为大正时代。经过护宪运动,大众的政治参与得到发展,确立了政党政治(大正民主主义)。1925年(大正14年)实现了男子普通选举。
另一方面,政党政治家为了哗众取宠,倾向于采取粗暴的对外政策,大隈重信政权在1914年(大正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国家利益,但以英日同盟为根据参战。向同为协约国的中华民国袁世凯政权提出对华二十一条要求,露骨地表现出帝国主义野心。战争的结果,1919年(大正8年)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权益,但在华盛顿会议上被收回。在国际联盟的委任下,德国统治了太平洋上的南洋群岛。
日本因大战特需和对海底电缆的需求,工业生产激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气(大战景气)。财阀推进资本的聚集和集中,建立巨大的联合企业,或者参与国际卡特尔。政府在社会政策方面几乎束手无策,从农村涌入的劳动者在大城市形成了贫民窟,贫困进一步扩大。大战结束后,由于大战中的反动而遭受严重的经济萧条。再加上关东大地震的混乱状况,加上JP摩根等公司的巨额外债,以及黄金解禁导致净货币外流。
昭和时代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在位: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讳裕仁,御名迪宫。印章是若竹。
昭和金融恐慌时期的安装骚动
八纮之柱竣工仪式
历任近卫文麿、大政翼赞会总裁(第一任)等。
昭和年间(1926年-1989年)被称为昭和时代。昭和2年发生昭和金融恐慌。昭和5年,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恐慌直接冲击了日本经济(昭和恐慌)。在国政上,由于两大政党的对立导致统帅权干犯问题表面化,金权解禁也以失败告终等,对政党政治的不信任感增加,在外地,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等社会不安增加。
1932年(昭和7年)现任总理犬养毅被暗杀后,立宪政友会作为国政第一党,前朝鲜总督斋藤实在立宪民政党的协助下就任总理。斋藤内阁以塘沽协定结束“九一八”事变后,承认了因“九一八”事变而诞生的“满洲国”,并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6年(昭和11年),陆军青年军官发动“二二六”政变,被镇压。当时,退出联合国的日本与同样退出联合国的德意志国(纳粹德国)签订了《日德防共协定》。
1937年(昭和12年),在中国上海爆发了第二次上海事变,日本与中华民国的战争(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1940年(昭和15年),与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缔结了日德意三国同盟。
为纪念同盟缔结,悬挂在柏林日本大使馆的三国国旗(1940年9月)
1941年(昭和16年)的法印进驻决定性与美国的关系恶化,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做出决断,马来持续作战和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东亚战争)开始。开战之初,日军还保持着优势,但逐渐被美军的生产力和通商破坏所压倒,在各地屡战屡败。战争末期,主要城市都被战略轰炸烧成废墟,广岛和长崎被投下原子弹。
美军1945年3月9-10日东京大空袭后的东京
1945年8月6日广岛、同年8月9日长崎被投下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1945年(昭和20年),根据昭和天皇的圣断,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迎来了战败。
穿着正装的昭和天皇和麦克阿瑟将军
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
战后重新制定了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的占领政策为基础的象征天皇制、国民主权、和平主义的日本国宪法。为了摧毁“侵略战争的经济基础”,进行了土改和财阀解体。解体后的财阀从集团形态变成了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在美国对日协议会的压力下,不适用过度经济力集中排除法的“没有领袖的企业联合体”。成为无力化对象的寄生地主制和财阀,在战争中就被认为是产业合理化的障碍。因此,倾斜生产方式的合理化被推进。
1952年,日本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时候新圆切换和正力微波事件等威胁着国民的生活。
在旧金山和平条约上签名的吉田茂和日本全权委员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情况发生了逆转。朝鲜战争时,根据占领军的指令,向朝鲜半岛派遣了扫雷部队和港口工人等,进行了对韩国的支援活动。
1952年(昭和27年)通过《旧金山和平条约》恢复主权后,通过引进外债,迅速进行战后复兴,财阀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复活。作为冷战下的西方阵营缔结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独立后的日本在西方国家中采取了亲美立场,但根据《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没有向海外派遣军事力量。除了在《旧金山和平条约》生效之前发生的韩国对竹岛的军事占领之外,战后日本没有受到任何外国的军事威胁。自民党和社会党建立保革55年体制的第二年,日本发表了日苏共同宣言,并加入了国际联盟。
1972年(昭和4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冲绳回归。关于中华民国的和西山事件尚未解决。
20世纪6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证券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1966年(昭和41年)超越法国,1967年(昭和42年)超越英国,1968年(昭和43年)超越西德。至此,日本仅次于美国和苏联,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发达国家。
20世纪70年代,虽然受到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冲击的双重冲击,但由于实现了软着陆,所以被称为稳定增长期。从重化学工业转移到汽车、电机等产业的主导产业结构的转变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从倾斜生产方式到稳定增长,公害病问题日益严重。另外,日本企业的出口攻势也引发了贸易摩擦。连续数年被报道的洛克希德事件象征着日本的全球化。
昭和末期,中曾根内阁开始推进民营化政策后不久,就达成了广场协议。由此引发了日元升值的不景气,于是过度的金融缓和导致了贿赂事件,泡沫经济也随之到来。
历史学界在战前、战中被镇压的思想和研究被解禁,古代史和考古学的研究得到了发展。GHQ占领下也以与战前、战中不同的方针进行检阅。昭和时期的学者在涉猎国内文献时,有时会受到趋势的左右。国外文献,尤其是美方所持有的战时史料,在下一个平成年代,《信息公开法》充实了起来,而且公开期限也到来了,研究如决堤一般取得了进展。
平成时代
平成天皇(1933年12月23日-),日本第125代天皇(在位:1989年1月7日-2019年4月30日)。讳明仁,御号继宫,印章荣。
成为世界都市的东京。2014年成为日本国家战略特别区域。从公园凯悦的纽约大道看到的代代木公园和明治神宫
明治神宫
平成年间(1989年- 2019年)被称为平成时代。自社两党的55年体制崩溃,短命的非自民联政内阁成立。
2009年和2012年也发生了政权交替。阪神淡路大地震、地铁沙林事件、东日本大地震、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大规模灾害的发生,成为人们提高危机管理意识的契机。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平成初期,共同基金吸纳美国等国家的剩余资金,展开全球投资活动,受到瞩目。
进入21世纪,金砖国家等新兴国家崛起。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空洞化,国家财政和年金会计中的债务超过货币危机,中产阶级的贫困阶层的跌落等的趋势日益明显,现有世界经济中压倒性的巨大影响力的日本和欧美的经济、政治发达性思想受到质疑和澄清。
从1994年开始,美国政府每年向日本政府提交改革请愿书。年度改革请愿书在2008年结束。
互联网、手机正在改变世界。另外,日本因经济好转和少子化而陷入人手不足的困境,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等新技术有望减轻人类的负担。
令和时代
令和天皇(1960年2月23日-),日本第126代天皇(在位:2019年5月1日-),讳德仁,称号浩宫,印章是梓。
参考文献
•《朝日百科日本历史》全12卷,朝日新闻社。
•《岩波讲座日本通史》全21卷·别卷4卷,岩波书店,1993年- 1996年。
•《日本历史》全26卷,讲谈社,2000年- 2003年。
•《日本历史》全32卷,小学馆,1973年- 1976年。
•《大系日本历史》全15卷,小学馆,1987年- 1989年。
•《日本历史》全26卷·别卷5卷,中央公论社,1965年- 1967年。
•《讲座日本历史》全13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 1985年。
•《日本历史大系》全6卷山川出版社,1984年- 1990年。
•《日本当代史》全30卷,吉川弘文馆,2002年- 2004年。
•《国史大辞典》全15卷,吉川弘文馆,1979年- 1993年。
•《日本史大事典》全7卷,平凡社,1992年- 1994年。
•《日本历史大事典》全3卷,小学馆,2000年- 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