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芬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用朋友的话说,就是夫贤子孝。老公吴生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管,能赚钱,会生活,儿子从小读书就很优秀,又乖又懂事。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1)

图片来自网络

可人生总是不会让人太圆满,年前吴生在出差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开了人世。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陷入痛苦的深渊。

这些日子,小芬一直走不出来,她接受不了吴生已经离世的现实,不敢相信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这样没有了,痛苦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她。

小芬现在的状态,可以归类为心理学里面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2)

图片来自网络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会和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但是在某一年某一天某一个时间点,突然经历了一件难以接受的打击或创伤,那么这个创伤在发生后的几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当中,都有可能是你生活的全部。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生活的天空上面,让人无法从中摆脱。

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尽力帮助自己,努力挖掘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并告诉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是经历,也只能是经历。

如果自己做不到走不出来,一定要寻求帮助,必要的时候要让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3)

图片来自网络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有一件事情曾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当时一个村里的干部,在地震发生当天送孩子去上学,因为孩子午睡不想起床,还迟到了几分钟。

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进入了教室。地震发生后学校的教室完全倒塌,孩子没有被救出来。

这位爸爸在失去孩子之后,因为当时救灾需要他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失去儿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产生强烈的现实感,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儿子已经永远离开了。所以,当时他也似乎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直到救援结束,生活基本回到正常的轨道,他才开始感受到儿子已经永远不在了。因为无法接受,他开始假设,如果当时没有送儿子去上学,也许儿子就能躲开这次灾难,就不会死了。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4)

图片来自网络

突如其来的自责和负罪感,给了他很大的心理上打击,这位父亲在地震之后一个多月的时候选择了自杀,并且留下了一封遗书,希望能够被埋在儿子小学门口的一棵大树下面。

他在遗书中说,希望儿子能够原谅他,生前对儿子的批评和不好的态度,原谅他的不够关心,希望自己可以埋在儿子遇难的学校门口,永远的陪伴他。

这位父亲因为自己的幸存,产生了极大的负罪感,并且把儿子的遇难,归因为自己没有阻止儿子去学校,没有让孩子躲开这次灾难,他认为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有过错。

其实很多人在遇到灾难幸存之后都会觉得,其他人都受到灾难的影响,唯有自己独活着,因为这个会感到不公平,会感觉到非常的痛苦。

不同形式的负罪感,让他无法从中摆脱出来,就会把事件当中太多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它意味着个体有很大的风险,会合并抑郁心境,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杀意念。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症(创伤后应激障碍)(5)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经历创伤性事件时,会自动化的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个性去做一些加工。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把某些结果归结为谁的责任,习惯于对这件事情做充分的处理。

我们会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无法接受,因为它和我们过去的经历有太多的冲突,似乎格格不入的无法跟自己的经历变为一个整体。

所以人在受到创伤性刺激后,需要时间对发生的事件进行加工整合,接受和纳入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去。

当能够把灾难事件纳入到人生的轨迹中去,把它当作一段经历,放进整个人生的故事当中,才有可能从这段黑暗的经历当中摆脱出来,也才有可能真正的接纳这件事情,实现自我修复,或者说是重新实现了成长。

但是在整合和纳入的那段时间里,如果我们对此产生了太过强烈的内疚,就会有很大的风险,会很大程度上加重抑郁心境,感觉自己是需要为这件事情承担责任的,并且很难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大的灾难后,需要持续很久的心理救援和支持,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持续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