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1)

天羽茶斋最近搬家。绿榕南路的新办公场所还未收拾妥当,叶青青穿梭在横斜的纸箱和堆积的家具之间,步子快,手上也没停,收拾出一块拍照的地方,利落地搬起茶几上堆放的箱子,一边叫阿叔帮忙抬走茶盘。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2)

叶青青闻茶盖上的茶香。

“这不是我要的样子,等我找出那套茶器来再拍吧。”叶青青看见茶席上传统的工夫茶四宝,和摄影师提出下午再拍摄。

茶店里泡大的姑娘长大了。在外求学7年后,叶青青回到潮州,接手父亲的茶业公司,尝试将潮州工夫茶和单丛茶以更轻盈的方式传播。

泡茶与画画

周末的下午,为了拍摄文章配图,办公室的门开着,工作人员在用潮州话沟通着,照相机对准叶青青,闪光灯咔嚓咔嚓,不时有人从茶席面前走过。

轻握碗盖,开水冲淋,滚杯倒水,低眉顺目,没有多余的表情和动作,叶青青专注在眼前的茶席。小火炉上的银壶蒸腾出水汽,泡茶时候的叶青青安静沉稳,消解了环境的嘈杂与布光的刻意,由内而发的静谧气场从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延展出空间,让人相信工夫茶作为艺术的可能性。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3)

叶青青将潮州工夫茶的茶席按自己的喜好设置得更加活泼些。

完全不是上午雷厉风行又不拘小节的样子,动作轻盈准确,神情沉静默然,叶青青上午说的“他们说我泡茶的时候和平常不一样”却非虚言。

叶青青是被“骗”去学茶的。高三填志愿的时候,父亲拍回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照片,对她说:“这个学校在杭州,像公园一样,有个茶文化管理专业在广东省降分录取。”想着是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又没能考上自己原先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叶青青就去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专业。

基础茶艺、茶的制作与品评、茶文化通论……专业课涉猎广泛,除了茶艺课老师说过“被茶泡大的就是不一样”外,叶青青并不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大学的时间飞逝,在大三的临界点上,叶青青选择备考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茶文化学院有茶界知名的学者王旭烽,更重要的是,设计一直是叶青青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相比于其他的事情,画画能让我静下来。”叶青青从小喜欢画画,四五个小时也能坐得住,画好了拿给老师看,再继续修改,继续画。

2011年6月,理科生叶青青参加高考,没能赶上当年年底出台的广东省艺考新政策——不再限制美术生必须是文科生。借由艺考考上设计类专业路子不通,她想过报考不要求参加艺术类高考的珠宝设计,但还是因为分数达不到理想院校要求而作罢。

四年后,以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叶青青向“设计”靠近,研究方向是潮州工夫茶具。叶青青毕业论文的题为《潮州工夫茶茶具造型研究——以潮州手拉朱泥壶为例》,厘清潮州工夫茶与潮州工夫茶艺的概念,溯源潮州工夫茶与手拉朱泥壶的历史。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4)

叶青青也能用传统的方式冲泡潮州工夫茶。

也是在那时候,叶青青开始思考这样一个在她的家乡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去处。“为什么外面都在提潮州工夫茶?如果工夫茶只为凤凰单丛服务,那走出去的意义是什么?”

“我叫叶青青”

“这是叶老师的女儿。”

“嗯,我叫叶青青。”

这样的对话是叶青青在外社交时候的日常。别人口中的“叶老师”是叶汉钟——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出生在潮州凤凰山,1986年进入茶叶公司接触制茶、烘焙、拼配,1993年向公司承租一间店铺经营茶叶,1998年进入浙江大学进修茶学。江湖与学院,叶汉钟游走其间,茶界也并不多见。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5)

叶青青用潮州工夫茶四宝来冲泡潮州工夫茶。

叶青青1992年出生,在茶店里长大,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能帮忙泡茶了,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的传承,耳濡目染的影响自然是来自叶汉钟。“食指横在盖纽上,点茶的时候才能让整个关节是放松的,如果是按住盖纽,点茶的时候就不是用腕力,动作就会比较突兀。”叶青青泡茶时自然讲起泡茶要点,论据与论证与父亲教学时相同。

即便叶青青不会主动提起父亲的身份,“叶汉钟的女儿”依然是一个强势的标签。“本来可以以一个平常的状态去学,但是外界会把你当成一个特殊去看待,就会感觉,你如果比别人做得差的话,就不行的样子。”叶青青日常的状态喜怒形于色,说这话的时候皱起了眉头,音调变高,“我爸也不是从小就按着我的头,让我去读茶叶审评啊!”

叶汉钟声音洪亮、语速快,泡茶的时候气场十足,讲起茶来滔滔不绝,叶青青则偏好做幕后的人,并不追随茶圈将茶过度拔高到精神层面的风尚。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6)

闻杯中茶香。

叶氏父女二人模式更趋近于传统的父子,相互较劲,不经常流露温情。“我们两个都是急脾气,会因为一些问题吵架,僵在那边,但吵完就忘。”

1963年出生的叶汉钟今年57岁,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开始逐渐进入“耳顺”的阶段。茶性即人性,他认为现在的女儿像龙井茶,“也烤过,也炒过,但还是有那种鲜,有那种正气。”

叶青青从杭州回来后开始审视自家公司的问题,叶汉钟的态度一贯是“那你去弄”。他习惯用自然科学解释许多问题,面对新事物与新浪潮,叶汉钟看得很开,“大树长得太大,旁边的小树就会没有生存空间。她还年轻,对错无所谓,反正最终都是她的,希望以后人家能叫我青青爸爸。”

听到这个消息的转达,叶青青咧嘴一笑,露出一颗小小的虎牙,“那我也希望。”

青青一叶

叶青青刚在长沙参加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研修班和茶评师的考试。学院出身,又在杭州7年,她惯于向外吸取能量与知识。“长沙有一家茶饮店叫茶守艺,他们家出了一个‘茶叶蛋’,把茶叶需要长期保存的概念替换掉,就是做快消品,只有3克,让你在一个星期或者两天内消耗完它。”叶青青手里比划着“茶叶蛋”的大小,眼里露出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

“按老一套的方法做茶我是不会去做的。”叶青青表态不模糊,这话说得坚决。

在外读书多年,叶青青真正回来后才看到自家公司的问题。收拾老旧的店铺和混乱的布局,更新过时的产品包装。杭州茶圈流行简约审美的茶视频,自家公司里没人会,叶青青架上机器,拾起大学时候学的剪辑,自己做。边角的琐事外,更重要的是新产品的推出。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7)

叶青青为小花香集设计了手账,以便记录品茶时的感觉。

小花香系列是叶青青的得意之作,套装里面包含12款不同香型的单丛茶,一份小花香茗录,用雷达图的形式记录12款茶品的产地海拔、土质树龄、风格特征,一份小花香以手账本的形式帮助初学者记录品茶感观。叶青青还拍摄了一个《小花香集使用指南》的视频,供入门的单丛茶爱好者使用。

小花香系列的诞生出于叶青青一个听起来颇有些玩笑的想法。“上学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让我写审评术语,脑子里要有那个词才能写出来,初学者脑子里没有这个词,我怎么写得出来?”有了想法后,叶青青再去请教老师,将一些初阶的、一目了然的术语放在小花香集里,以勾选的形式呈现,在手账本设置时间、天气基本格的基础上加入冲泡的器具、水以及海拔、产地,至于小花香茗录则是参考游戏中的人物数据图,用雷达图直观地呈现。

我爱了你复古小清新(潮人潮艺⑦青青一)(8)

叶青青为小花香集设计的手账。

“给初品单丛茶爱好者的入门体验,建立属于自己的单丛感观体验手账本。”这是小花香集推出时的文案,也印证着叶青青对于做茶这件事情的初步选择。“想把茶和设计结合起来,解决一些小白需要解决的事情。”小花香系列2.0已经提上日程,进阶版本的小花香记,将帮助喝茶人形成更完善的感观体系。

开了十几年的天羽茶斋从2006年就没有再翻修过,“那边是老破小,店面不像店面,办公也不行。”新的办公场所收拾妥当后,叶青青打算重新修整牌坊街的天羽茶斋,“把它往网红打卡店的方向打造。”

不同于常见的通体白瓷茶具与笨重茶海,叶青青为拍摄布置的茶席上,荷叶形壶承让蓄水变得轻灵,柿子红盖欧和茶杯从简洁的茶席中跃出,鲜活明亮。下午的场景,摄影师和叶青青都很满意。

老树开新芽,青青一叶,静待花开。对于好茶来说,绿叶阶段只是它生命的开始,往后的烘焙、储藏才是韵味的凝结。回到潮州不到三年,叶青青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慢慢地学,慢慢地想。”

采写:肖燕菁 苏仕日

图片:苏仕日 洪丽纯

海报设计:莫迪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