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过程中,景物的作用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点是分析写景作用的根本。

那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切不可忽视)(1)

1、交代事件发生的季节、地点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明确交待了典型的季节特征,“草木深”说明春事正旺,为下文叙事作好了铺垫。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营造出离别时的萧瑟、沉寂、冷清的氛围。

3、烘托主人公形象或心理

4、表达技巧丰富,常用象征手法

诗歌创作过程中,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基本是固定的,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等,一般来衬托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追求高尚等。

5、结构中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开篇:引出下文,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等。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与开头相照应,让结构更为完整。

还有特殊的结尾方式——以景结情,这种方式往往含蓄蕴藉,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6、诗言志,寄情、寓理、显志各有侧重

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自然万物不可逆规律而行的哲理;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呈现出来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