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是对我国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和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答应与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挽救了中国。

只是此举惹得蒋介石恼怒,后来将杨虎城将军一家人关押,最后命人杀害。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

杨瀚和杨钦典(右)

57年过去后,当年的凶手之一杨钦典与杨虎城将军的孙子杨瀚见面,意外的是,杨瀚没有怪罪这名凶手,还真心地祝福他,希望他能活到110岁。

为什么杨将军的后人会这般大度地原谅凶手?这名凶手又有着怎样奇特的经历呢?

杨钦典是何人也?

1918年,杨钦典出生在河南省郾城县大刘镇周庄村的一个穷苦家庭,杨钦典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喝足,不必为生计发愁。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都会选择去当兵,当兵虽然时常训练,也算辛苦,但绝对比到工厂、码头上干体力活轻松。

杨钦典就是如此,那个年代,涌现过许多为报国、救国参军,搞革命的人士,但杨钦典绝不在此列,他的目的从头到尾非常坚定且明显——混口饭吃。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2)

杨钦典

1940年,胡宗南创办的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招人,杨钦典听说后立刻跑过去报名。

他自学过一点文化知识,那时候的底层人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胡宗南招兵自然放低要求,杨钦典顺利通过考核。

两年后,因为表现良好,胡宗南麾下的骑兵连队扩招人员,杨钦典被选中,让他颇为高兴,因为骑兵连的待遇比步兵要好。

彼时国共已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虽然蒋介石私底下还在搞一些小动作,但基本打不起来,杨钦典对此感到庆幸,因为他不想打仗,更不想打自己人。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3)

胡宗南

别看杨钦典在部队里表现不错还被选为骑兵,实际上,这家伙比较怂,心里一点都不愿意上战场,在部队始终只有一个目的——吃饭。

如果胡宗南知道自己手底下有这么一个“人才”,不知该作何感想?

结果杨钦典还真就好运,好像老天知道他的想法一般,他不想上前线就顺了他的意,在骑兵连混了一段时间后,杨钦典竟然被蒋介石选入警卫团,成了老蒋的警卫。

接到这个命令后,杨钦典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内心都要笑疯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不上前线,我能混到国民党瓦解!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4)

这么一个满肚子只想着混吃等死的小角色,又是怎么与杨虎城将军这样的人物有所交集呢?

一切的源头,还得从“西安事变”说起。

杨虎城,“西安事变”的两大功臣之一

1935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大肆入侵,神州浩劫,民不聊生,抗日救国的呼声传遍神州大地。

正值国难当头,谁曾料想,蒋介石仍一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不顾外敌入侵,无视国内的广大呼声,前后五次组织围剿行动,企图将红军扼杀。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5)

蒋介石

国民党内还是有不少爱国将领的,不少人意识到,蒋介石如果再一意孤行,或许还没等到红军被剿灭干净,日本侵略者就要占领全中国了。

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希望他以大局为重,先驱逐外敌,再做其他打算。

但蒋介石对于共产党有着极深的敌意,这种敌意,来源于两种制度的根本差异。

其实仔细研究,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国民党内部其实也有很多分歧,但蒋介石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容忍。

比如说,李宗仁,白崇禧这些人,蒋介石就很清楚李宗仁一直想取代自己,但他并没有选择对李宗仁赶尽杀绝,甚至其他军阀,阎锡山,冯玉祥等人也反对过蒋介石,他同样也给了活路。

唯独共产党,蒋介石是铁了心要铲除。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6)

蒋介石能爬到如今的地位,或许有运气成分在里面,但他绝对不是个愚蠢的人,他很清楚,共产党的体制就像是一个旋涡,会源源不断地把国内各个阶层的人吸进去。

毛主席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蒋介石有没有听过不得而知,但他一定认清了共产党的本质,所以他才害怕。

其他人反对他无所谓,毕竟都在国民党的体制之内,他自有手段应付,唯独共产党,他必须灭掉!

眼看蒋介石死了心要搞内战,杨虎城和张学良都感到无奈。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7)

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5年,华北事件爆发,此事传来,杨虎城和张学良深受震撼,两位爱国人士再也无法坐视,决定以“兵谏”的方式,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1936年,蒋介石来陕督战,正好给了两人机会,张学良和杨虎城当即实行“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下来,这就是“西安事变”。

两位将军提出抗日救国八项建议,联系外界多方人士,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等人的努力之下,蒋介石终于妥协,宣布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可以说,杨虎城和张学良的“兵谏”行为挽救了当时处于危难的中国,但也为两人埋下祸根,因为蒋介石一直对此记恨在心。

“小人物”与“将军”的交集

这些事情与杨钦典又有何关系?

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没有西安事变,杨钦典这个小人物也不会和杨虎城产生交集。

蒋介石重获自由,碍于外界压力和国内形势,他不敢取消“联共抗战”的方针,但张学良和杨虎城,他绝不会放过!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8)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到重庆后,蒋介石当即翻脸,把他关押起来,不过老蒋气归气,却不敢杀张学良。

其一,张学良对他有大功,老蒋害怕落人口舌。

其二,张学良不是简单人物,他出身背景不凡,乃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儿子,20万东北军仍在,若是杀了张学良,这20万大军造反怎么办?

所以张学良不能杀,被扣留;杨虎城被老蒋指派出国考察,实则是把他逼走,趁机收回兵权。

抗战期间,杨虎城心系国内安危,想要回国参与抗日事业,不料蒋介石早就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一下飞机就被扣押住。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9)

杨虎城

蒋介石对张学良那是“忌惮”,对杨虎城,属实恨之入骨!

杨虎城没有张学良那么强大的背景,蒋介石可不跟他客气,下令把他囚禁起来。

这一关长达12年之久,也正因此,杨钦典这个小人物才与杨虎城有所交集。

杨钦典自从当上警卫后,就心安理得地混着日子,到1948年时,他被调派到歌乐山集中营,成为白公馆看守所的班长。

白公馆是蒋介石关押“重要政治犯”的地方,杨虎城被蒋介石囚禁时换过多个地方,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杨钦典有幸见过这位大人物。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0)

白公馆

当时在白公馆内被关押的还有许多我党的革命志士,其中宋绮云和许晓轩一向都是善于从内部攻破敌人心理防线的高手,宋绮云还给杨虎城当过秘书,正是因为他,杨虎城将军对我党颇为认同。

杨钦典被调派到这里当看守班长后,宋绮云两人很快发现这家伙跟其他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很不一样,他出身贫苦,给国民党效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便时不时地找机会“感化”他。

杨钦典也知道共产党,奈何他对自身的定位极为准确——咱就是个小角色,胸无大志,也无情怀,就是想混口饭吃。

宋绮云的“感化”没有太大效果,杨钦典虽然佩服他们,但他实在没胆子跟国民党作对。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1)

宋绮云

后来罗广斌、周从化等30名党员和其他干部被转移到白公馆,大家经常合力劝说杨钦典弃暗投明,希望他能站在广大人民这边。

奈何杨钦典实在太平凡,平凡到内心的血性根本压不住对世道的恐惧。

他心里虽然有所动摇,却仍不肯背叛国民党,不过他也作出了一些回应,经常在职权范围内给被关押的我党同志给予方便,比如帮忙传递口信,延长放风时间等等。

杨虎城将军关押在此期间,杨钦典私底下从不敢怠慢。

没多久,蒋介石下令把杨虎城一家转移到渣滓洞集中营,杨钦典本以为自己与这位大人物就此别过,万万没想到,他后来竟然接到一个命令——暗杀杨虎城!

将军后人:我祝你活到110岁

时间来到1949年,解放战争逐渐步入尾声,国民党的形势愈发严峻,消息传来,白公馆监狱内的众多狱友都深受鼓舞。

罗广斌等人加大力度劝说杨钦典,看清局势,杨钦典与他们也算很熟了,只是依然没有答应。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2)

罗广斌

杨虎城一家自从被关押,生活就陷入黑暗,杨虎城的夫人在监狱中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杨拯贵,后来一家人又被转移到渣滓洞集中营,杨夫人因为身体虚弱,在狱中病逝。

1949年1月底,解放战争连连告捷,李宗仁向蒋介石施压,蒋介石借口下野,在幕后指挥。

此后国民党的形势愈发不利,国内大片地区被我党收复,国民党还没有逃亡台湾的时候,我党就已经在商议举办开国大典了。

这时候,任谁都能看出来,国民党战败只是早晚的事。

在监狱中的杨虎城得知后颇感欣慰,这么多年来,他忍受的痛苦还是值得的,国家得救了!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3)

杨虎城的妻儿

让人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眼看自己取胜无望,在逃离台湾前,他决定将关押的一大批中共党员处死,以此泄恨。

尤其是对杨虎城,虽然他不是共党,蒋介石对他的恨意却犹在共党之上,下令将杨虎城一家处死,小孩子也不放过!

而这个命令最终由歌乐山集中营白公馆看守所、臭名昭著的刽子手杨进兴来执行,为执行任务,杨进兴挑选了几个帮手协助,其中就包括看守班长杨钦典。

杨钦典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他受罗广斌等人教化日久,心里很佩服和同情共党人士,但他也明白,任务既然下达,如果抗命,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到底该怎么办?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4)

杨进兴

杨钦典最终还是输给了内心的恐惧,他参与了此次行动。

杨虎城将军一家被其他人杀死,而杨钦典作为帮凶,则配合另外一人杀害了杨虎城的随从、宋绮云的孩子小萝卜头。

虽然他没有亲自下手,只是限制孩子的行动,让另一个人下杀手,但做完这一切后,杨钦典的内心充满了罪恶感,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失去了做人的良心底线。

时间来到11月27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杀掉在歌乐山集中营的所有“政治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事件,共有300多人被杀害。

当时在歌乐山白公馆的杨钦典亲自目睹了许多屠杀过程,迷茫、恐惧、还有挣扎等情绪让他不知所措,自己还要再错下去吗?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5)

大屠杀当晚11点,渣滓洞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支援,于是杨进兴带走大部分人,留下杨钦典和另外一个人看守。

彼时白公馆中还有罗广斌等19名党员,因发生意外,杨进兴还没来得及杀害他们。

危机时刻,杨钦典的良知终于占了上风,自从参与杀害杨虎城将军后,他就一直活在恐惧和罪恶感之中,在内心的谴责之下,他最终决定,背叛国民党,用行动赎罪!

那一晚,杨钦典用钥匙打开监狱大门,救下罗广斌等19名党员。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等人陪他去自首,在大家的担保下,重庆公安局认为杨钦典“将功补过”,决定不予追究,还给他发放路费,让他平安回家。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6)

往后岁月,杨钦典甘于平凡,怀抱愧疚,一直默默无闻地活着。

特殊时期,杨钦典犯下的罪行被人挖出,被判刑关押起来。

后来特殊团体被打倒,罗广斌等人没有忘记杨钦典当年的救命之恩,奔走呼吁,终于让他被释放回家。

杨钦典对于自己的遭遇没有埋怨,反而认为这就是报应,若不是他作孽,何来这遭遇?他一直都活在自责当中。

从1998年开始,杨钦典先后六次到重庆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向人们讲述当年的事情,现身说法,教育世人不可忘记历史。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7)

2006年4月,杨虎城的孙子杨瀚为了解祖父事迹,专程来到河南省漯河市与杨钦典见面,此事在河南登报。

两人见面时,杨钦典一脸愧疚自责,甚至不敢抬头。

杨瀚却坦言自己并不怪他,甚至还要感谢他,若没有他救下19名党员,这段黑暗历史恐怕会就此埋没,不为人知。

罗广斌根据在白公馆的遭遇写了《红岩》一书,为人们讲述那段斗争岁月,这其中也有杨钦典的功劳。

所以,杨瀚并不怪罪杨钦典,他也是被逼无奈,此次见面,杨瀚只是想跟他多了解关于祖父杨虎城的事迹而已。

杨虎城被害纪录片(杨虎城遇害57年后)(18)

杨钦典

临走前,杨瀚希望杨钦典放开心态,不必再自责,还祝他身体健康,活到110岁。

只是,杨钦典对自己犯下的罪恶耿耿于怀,又怎么能活到110岁?2007年,他因病去世,终年89岁。

曾有人评价杨钦典:他用钥匙轻轻一拧,救了19个人,结束了白公馆的罪恶历史,为“红岩文化”作出巨大贡献,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