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5年7月12日,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的北安炸了营。

一辆又一辆宪兵警车从北安宪兵监狱的大门呼啸而出,驶向大街小巷。一队又一队日本宪兵和伪警,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逐家逐户强行搜索,小小的北安县城被他们搅得天昏地暗、不得安生。

特高课负责人中村,在看守津村政夫的陪同下,对着2号牢房发呆。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1)

只见另外一位看守石丸兼政,横尸走廊。平时睡觉的床上,血肉模糊。2号牢房的犯人于天放和3号牢房里的犯人赵忠良都不翼而飞,只有2号牢房的墙壁上留下了一首诗:

中日世仇不共天,十载抗战破万难。

行动失慎遭逮捕,中国男儿入牢监。

威迫利诱逼降策,救亡信念铁石坚。

囹圄铁窗寒冬度,草木葱茏虎归山。

作为一个“中国通”,中村完全读懂了这首诗,深知事态严重,不敢怠慢马上汇报。于是,北岸街头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随后,更有媒体哀叹“于天放逃走,满洲失去一大半”。

从2号牢房逃走的于天放,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军政特派员。

此外,于天放还是抗联第三路军六支队队长,这是抗联留在东北的最后一支武装。正是抗联第三路军“军政特派员”和“六支队队长”身份,让于天放在关东军和特高课挂上了号。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2)

于天放的特殊身份和辉煌履历,是伪满“重点关照”的根本原因。

于天放,出身于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还是黑龙江省状元、清华大学学霸;“九一八事变”后,于天放和张甲洲成立了巴彦抗日游击队;游击队失败后,两人又借助教师、校长身份坚持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游击队扩编为抗联第11军,军长祁致中,于天放任随营学校教育长、1师政治部主任。于天放参加过第三路军西征,还写下了“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样的名句。

1941年,改任六支队政委的于天放,和王明贵等率六支队100余人退入远东。

但是,于天放随后被周保中派回国内,带领30余人坚持抗日。关东军不惜悬赏5万元捉拿于天放。于天放和队员们不断变换活动区域,并且依托绥棱丰水山建立密营和日伪军周旋。

1944年,饥寒交迫的抗联小队转移到宋万金屯,开辟了一个新的落脚点。

于天放和队员于兰阁、孙国栋、杜希刚在这里,又秘密发展了小学教员王明德,大家平时以运木材作掩护侦察敌情,同时还给抗联小队购买粮食和日用品,暗地里宣传抗日、发动群众。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3)

巴彦游击队

于天放因为叛徒出卖在小学被捕。

于天放先是被关押到庆安监狱,20几天后被蒙上眼睛东转西转,转运到一个新地方。但是,于天放凭借着敏锐的辨别能力,判断是被转移到了北安县城,实际上就是“北安宪兵监狱”。

特高课中村等人对这条“大鱼”十分重视,一开始很“优待”。但是,对威逼利诱于天放软硬不吃。特高课的耐心终于消磨光了,动用老虎凳、辣椒水、夹手指等酷刑,于天放始终守口如瓶。

可是,为了从他口里套取有用的信心,特高课也没有立即处死的意思。于天放也豁出去了,不能坐以待毙,但凡有一丝机会就要争取逃出去。通过多次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越狱的几个关键点:

第一,监狱是临时改造的“重犯”关押地,很可能在北安;

第二,监狱窗户很小、戒备森严,必须等夏天有了青纱帐再越狱;

第三,看守白天人较多,晚上只有石丸兼政、津村政夫2人轮流值班;

第四,要逃出监狱必须打死看守,用钥匙打开3道铁门;

第五,要打死看守,唯一“武器”就是取暖火炉巴掌大小的掏灰小铁门;

第六,监狱位于城北,越狱以后最佳逃跑路线,就是穿过铁路桥往西进入荒野;

当然,于天放也想到了即便越狱成功,能否躲过伪满的围捕还是一个未知数。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4)

连续剧《地火》剧照

眼看进入了1945年5月底,于天放有了一个新发现。

以往趾高气扬的特高课宪兵和监狱看守,饿狼一样的眼神里似乎多了些许忧郁和不安。果然,在和看守石丸兼政、津村政夫等人的不经意交谈中,于天放欣喜地发现:欧洲的德国已经战败投降了。

但是,高兴之余的于天放也敏锐地感觉到一丝危险,日本随时会处决“重犯”。

时间就是生命,于天放决定尽量提早找机会逃走。6月初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特高课的股长永井在提审于天放时,罕见地对他嘘寒问暖格外“关心”。于天放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果然,永井拿出一副小兴安岭的地图,要于天放画出苏联红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一旦地图画完了就可以放他出狱。尽管于天放知道特高课永远都是出尔反尔,但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缓兵之计”。

于是,于天放就装作为难的样子半推半就答应下来,但也提出了一个要求:给自己和周围的“重犯”改善伙食。永井痛快地答应了,直到此时于天放才发现,这一排5个牢房只关了自己一个人。

7月初的一天晚上,几个宪兵押着一个新“犯人”进了3号牢房。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5)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几天后的一个白天,看守都不在,于天放听见有人呼唤自己。

他听出是从3号牢房发出来的,但是怕敌人奸细的试探,故意装作没听见。

第二天,3号牢房又趁看守不在,对他自报家门,称自己是第二路军的侦察排长赵忠良,奉周保中将军的命令到牡丹江侦察,在克山被捕又被转送到北岸宪兵监狱,早就听说于天放在这里。

赵忠良,赵忠良,于天放默默念叨了几遍,终于想起来了有这个人。两人这一交流,于天放才知道已经到了7月,外面的青草、玉米都一人多高了,一旦越狱出去,可以借助青纱帐隐藏起来。

有了赵忠良这个新伙伴,于天放越狱的信心就更足了。两人最后商定7月11日晚上,趁个头较小的石丸兼政值夜班时假借“解大手”干掉看守,偷出钥匙出逃,然后到城西铁路桥附近碰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终于等到1945年7月11日晚上。

可是轮值时间9点早过了,于天放和赵忠良苦苦等待的石丸兼政却没来。于天放有些焦急:难道这个石丸兼政未卜先知察觉到了异样?隔壁的赵忠良同样心急如焚,但事已至此只有耐心等待。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6)

于天放

一直等到后半夜1点,石丸兼政才回来,于天放大喊“解大手”。

石丸兼政赶忙打开2号牢房的门,于天放从厕所回来,又借口赶画地图,要求搬到灯亮的走廊。石丸兼政为了永井的任务心一直悬着,一听于天放这么说也是求之不得,于是满口答应。

于天放悄悄把火炉的小铁门藏在身上带了出来,听到动静的赵忠良也嚷着“解大手”。

石丸兼政打开3号牢房的门,趴在看守桌旁盯着赵忠良上厕所。于天放见时机一到,拿起小铁片向他的脑袋砸下去,却没有一击致命,石丸跳起来和于天放扭打在一起,幸亏赵忠良冲上来帮忙。

两人花了20分钟才把石丸干掉,可是石丸兜里的钥匙却没有第3道门的。情急之下,两人从走廊尽头开着的窗户跳了下去,又爬过七、八尺高的板杖子,在黑暗中一前一后向前跑去。

抗联领导结局(抗联特派员成功越狱)(7)

26岁的赵忠良人生地不熟,天亮后才发现跑向西南,折回北安城西铁路桥已来不及。只好沿着大道一路向南路,被克东县短岗屯的茹大娘藏了起来。可是,几天后被人揭发抓了回去遭杀害。

于天放在城西铁路桥等了大半夜,也没等到赵忠良,只好独自一人向西而去。

两人越狱可把伪满捅破了半个天,伪北安省警务厅悬赏10万元、官升两级四处缉拿。有好几次抓捕队和于天放距离不过几米,都被他幸运地躲了过去。8月16日,于天放获悉日本投降了。

建国后,于天放任黑龙江副主席,还被主席称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