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颗巨大的气球突然出现在我国河北省的上空。人民群众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的来历,更不清楚这颗气球是否具有危险性,众人只觉得惊奇不已,都不约而同抬起头来进行围观。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1)

这颗突然出现的巨大气球,同样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工作人员立即展开了调查。正当工作人员准备进行调查的时候,中央却先一步传来了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击落这颗气球。

相关部门人员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不禁在想:这颗气球到底什么来历?

说起这颗巨大的气球,它的来历可不小,是美国的气球,至于做什么用的,当然是为了窃取他国机密。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颗美国的间谍气球。

这颗间谍气球,最先出现在苏联境内。依靠着安装在气球底部,全球最先进的摄像头,以及发射装置,间谍气球每经过一个国家,就会将这个国家的地面物体,比如军事基地,清晰地拍摄下来,然后通过发射装置传回美国。

当这颗直径有15米的间谍气球,出现在苏联领空的时候,苏联高层便想了许多方法,想要将这个间谍气球给击落。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2)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作为当时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苏联打下美国这颗间谍气球不是轻而易举的吗?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苏联方面根本就拿这颗间谍气球毫无办法。

所以为什么苏联方面会拿间谍气球毫无办法呢?这就不得不提美国间谍气球本身的构造了。

这颗间谍气球的飞行高度为4万米,这么高的高度,使得气球本身看起来就小,再加上美国在制造这种气球的时候,使用了和天空颜色接近的背景,这样一来,就更增加了飞行员观察气球的难度。

另外,间谍气球的飞行速度很慢,虽然它能够飞上4万米高空,但它毕竟只是一颗气球,因此依旧无法克服它本身就带有的缺陷。

而飞机的速度却很快,这样当飞行员好不容易找到气球时,他们或许就会因为驾驶的飞机速度过快,而来不及闪避,与速度缓慢的间谍气球撞在一起。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3)

同时再加上瞄准和发射炮弹的时间,这样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一旦飞行员和间谍气球相撞,瞬间被撞破的气球就会和飞机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到那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然,或许有人可能会问,苏联当时不是有高空导弹嘛,那就不必派出飞行员,直接用高空导弹将间谍气球射下来不就行了?

苏联确实有高空导弹,但是他们的高空导弹的最高射程不过是3.4万米,同间谍气球的飞行高度之间还差了6000米。这就代表苏联的高空导弹,对于美国间谍气球而言,只不过是一个摆设,没太大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苏联高层才拿间谍气球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间谍气球,在本国境内“游历”一圈,然后再嚣张地离去。

从苏联境内离开之后,间谍气球便沿着固定路线飘到了中国。这颗气球首先来到了新疆,然后又到达了甘肃。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4)

众所周知,国家主权是不容侵犯的,再加上在我国西部地区,有着核武器研究实验建造场所,因此当侦察人员将这颗“不请自来”的气球,上报给中央后,中央立即下令打下这颗气球。

但因为这颗气球的种种优势,以及我国空军建设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因此即便我国派出了优秀的飞行员,在新疆等地拦截气球,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间谍气球就这样飘走,一路飞到了河北境内。而如果此时还没有将间谍气球击落,那么气球就会从河北飘出,来到渤海海湾再从渤海海湾飞离我国领空,这样一来,我国的领空主权必然受损。

为了击落这颗间谍气球,空军指挥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最佳作战方案。此方案具体为,派出四架作战飞机轮流配合,十分钟一架升空,在距离气球1000米到2000米之间,寻找射击角度,将气球击落。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空军指挥部还特地从飞行师中选出4个最为出色的飞行员,其中就包括董培。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5)

董培

董培是广西柳江县人,于1938年出生,从小就对空军飞行员感兴趣,他17岁时便进入了航空学校。由于董培在学校里成绩出色,又吃苦耐劳,因此被赵宝桐看中,来到他这里训练。

赵宝桐是我军一级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曾击落了敌人7架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

当董培听闻自己能够来到赵宝桐英雄手下训练,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赵宝桐在训练时总是十分严厉,但董培却一点也不抱怨,反而深感荣幸,因为他明白,这是赵宝桐看重他的表现。

在训练期间,董培总是会超额完成训练要求,甚至在训练结束之后,他还会自己给自己安排训练任务。

董培的努力,自然也被赵宝桐看在眼里,他感到十分欣慰,并说:“董培是该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员。”而凭着这高强度的训练,董培也不负所望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6)

当董培接到击落间谍气球的任务后,当即就明白了此次任务的艰巨程度,也深深了解自己肩上所肩负着的巨大的重任。董培并没有因此感到害怕,甚至还跃跃欲试,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将这颗美国间谍气球给打下来!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都在想,董培等4名飞行员到底能不能将间谍气球给击落。对此,许多人都是没有把握的,毕竟美国的间谍气球,连苏联都无可奈何。

而美国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非常嚣张,不仅放话说仅凭中国那几样破铜烂铁,根本无法拦截他们专门研发的气球,而且还以行动以事挑衅:将气球的飞行高度由原来的4万米,调整到了1.5万到2万之间。

俗话说:“骄兵必败。”美国人很快就尝到了因傲慢而生出的苦果了。拦截行动这天,董培和其他三名战友,坐上了歼-6战斗机。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7)

歼-6战斗机翼长9.04米,机长14.64米,这样的大小,在直径15米的间谍飞机面前,就宛如一架玩具飞机。不仅如此,歼-6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490千米每小时,当它在万米高空,一炮射中气球时,要是飞行员来不及反应,就极有可能出现先前提到的,击落的气球和飞机“纠缠”在一起,引发安全事故。

可想而知,想要完成这么一个任务,将会遇到多大的艰难和危险。但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飞行员什么也没有想了。很快,随着信号弹一颗颗刺破苍穹,歼-6飞机也冲上了云霄,与间谍气球斗智斗勇。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间谍气球在万米高空中,随着气流做着不规则的运动,再加上攻击距离、火炮火力等因素,前两架歼-6战斗机,并未能成功拦截气球。

眼看队友失败而归,董培也有些着急,但他很快就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只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驾驶着飞机直奔蓝天,并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对间谍气球发起了攻击。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8)

毫无疑问的是,董培的攻击依然对气球没用。难道真的要失败而归了吗?难道美国的阴谋真的没办法阻止吗?董培并不甘心,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他并没有返回落地,而是绕着气球转了一圈,想要找出破绽,改变作战计划。

这一考虑,还真让董培给思考了出来,他想,要是把攻击距离给缩短到几百米以内,然后再把发射一枚炮弹,改成3枚炮弹齐发,这样会不会就可以提高精确度,从而将间谍气球给击落了?

董培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如何,可他仍然决定去试一试。其实,这个决定可以说是董培孤注一掷的决定,因为之前计划里的那个1000米到2000米的攻击距离,是空军指挥部所测定出来的安全射击距离。

另外,在万米的高空中,同一时间、同一架歼-6飞机,齐射出3枚炮弹,极有可能造成发动机缺氧而在空中停止运动,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飞行条例是禁止飞行员三炮齐发的。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9)

可想而知的是,要是董培真的按照调整之后的方案去执行计划,稍微好一点的可能是他牺牲,气球被击落,最坏的可能是他牺牲了,而气球还是没有被击落,而从当时的那种情况来看,董培极有可能遇到最坏的情况。

但是,董培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表情严肃,万分小心地驾驶着歼-6战斗机飞到了距离间谍气球,不到600米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对着间谍气球,连射3枚炮弹。

刹那间,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嚣张的间谍气球在万米高空中,瞬间化为乌有。间谍气球的爆炸,不仅狠狠地扇了美国一巴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空军的力量,毕竟这可是连苏联都无能为力的气球啊!

看着气球在眼前爆炸,董培高兴不已,看来自己是做对了。回到地面后,众人都十分兴奋。虽然上级领导都知道董培在执行任务时,更改了既定方案,但是他们认为这是董培随机应变的表现,因而不但不责怪他,而是大加赞赏。

二战苏联在英国的间谍(连苏联都无可奈何的美国间谍气球)(10)

这件事之后,董培也被周总理亲自邀请,以工农兵英雄模范的身份,参加了国庆25周年的招待会。而在国庆结束之后,为保国家安全的董培,也从中队长,升任为大队长。

董培不顾自己的性命,只为保护国家的安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正是有他们的存在,祖国才能够如此安全,我们才能够享受和平的生活,向所有为祖国而战斗的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