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写作技巧口诀(写作中的尚方宝剑)(1)

学生时代的你,有没有为写不出作文而抓耳挠腮过?

作为公务员的你,是不是因为写不出公文,完成不了工作任务,而寝食难安?

作为公司职员的你,有没有为通知函写得错误百出,而被上级领导点名批评?

身为母亲的你,当孩子说作文不会写,你是不是为不知道如何辅导而困扰?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写作,大到学术论文,小到编辑信息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意思,它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有的人谈起写作会望洋兴叹,他们苦恼“为什么明明看了好多书,提起笔来,却是大脑空白?”“为什么有时感觉有想法,却不知道如何下笔?”“为什么下了那么大的功夫,做了那么多的笔记,却感觉毫无用处?”

《卡片笔记写作法》也许能在我们为写作困惑时为我们指点迷津,找出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完成高质量的好文章。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博士毕业,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教授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他著有获奖作品《实验与探索》等。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给我们介绍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卡片笔记法是关联的,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方法。它的目的是以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不同的想法汇聚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卢曼也曾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做着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工作,偶尔看一下自己喜欢的书,做笔记跟我们大家一样,比如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划横线,在空白处写评论。

可是后来他感觉,做的笔记越来越多,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用处。

于是他开始自己尝试把自己的笔记记到卡片上,然后把卡片放到卡片盒里,并进行思考,在笔记与笔记之间找到关联处,建立联系,让这些笔记不再孤零零,而是形成了想法集群,这些想法集群又会产生新的想法。

卢曼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许多都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

1. 放弃计划,让兴趣引导我们完成完美的写作。

我们多数人,在接到写作任务,或者想写一些东西的时候,习惯性地做计划。我们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然后按部就班地在这个范围里进行。

为了让计划进行下去,我们不得不用我们的意志力来逼迫自己。当然有可能我们坚持不懈,让计划顺利地进行,顺利地完成任务。

但计划完成后多半我们不会再自主学习,而是心想:终于写好,终于解放了。

这样的制定计划只能使我们一时地完成任务,而不会让我们成为阅读、记笔记、写作的高手。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能让我们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进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作者认为只有当工作本身就是激励时,驱动力和奖励才能可持续动态循环,从而推动整个任务的前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的健身教练米歇尔·西格专注于创造令人满意但又可持续的运动体验,让那些不爱运动但又知道不得不运动的人喜欢上运动。

这些原本不爱运动的人,不用再靠意志力来强迫自己,他们在主观意愿上愿意运动,他们有足够的动力来进行运动,这样达到了良性的循环,运动不再是一件难事。

没有什么比体验到自己对所做之事非常擅长更能激励我们了。

相对于坚持计划来完成写作,我们可以适时地改变写作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失去对写作的兴趣。

我们可以把写作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我们在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

这样不仅能让写作在我们的掌控中,也能引导我们让写作往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2.越简单的方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

大多数人会认为记笔记是写作的重点,当我们阅读到重要的内容,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复制粘贴,然后分类、备注。

最后我们发现我们花大精力去做的笔记,到头来根本用不上,或者是时间长了这些笔记早已沉入我们笔记的大海里,根本找不到,甚至有时我们都忘记了,自己还做了这些笔记。

因此记笔记并不是最重要的,阅读、思考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到这里,估计会有人想:这么简单,有效果吗?

好的解决方法往往简单且出人意料。

我们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改变我们的阅读、做笔记、写作的方式,但基本上不用做任何的时间准备。

卡片盒笔记法,不用将不同的想法分开存放,所有的内容都被标准化相同的格式后存放在同一个卡片盒中,我们不需要在重点内容下划横线,不必摘抄,我们只是为了发表有价值的观点。

卡片盒笔记法会让笔记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

3.思考是卡片盒笔记法的尚方宝剑

本书中把笔记分为三种:记闪念笔记、记文献笔记、记永久笔记。

记闪念笔记就是随时随地记录我们脑海中的“灵光乍现”,不必多虑如何写,写什么。等时间宽裕时,可以把想法具体地写出来,然后作为一个完成的永久笔记放在卡片盒中。

记文献笔记就是把我们认为不能忘记的东西,经过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不是抄写,而是要真正理解其含义。最后把这些笔记存放在文献笔记管理群里。

记永久笔记就是认真阅读并思考我们之前记下的闪念笔记或者文献笔记,思考他们与我们目前研究的、思考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是否相关联。

永久笔记是为了衍生新的想法和论点,然后把想法准确地记录下来,放在我们的卡片盒中。

由此可见思考是卡片盒笔记法的重中之重。

真正的智者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理解事物意义的人。

卡片盒中的笔记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思考每一个笔记,让他们之间产生联系,并思考笔记更深层的意义,这样我们就开始构建一个“思维模型框架”。

如果我们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知识的积累,而是建立起一个收纳信息的模型框架,我们就进入了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这里介绍的只是书中的冰山一角。本书一共分为三章,由关于写作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到写作时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及关注的问题;由有效的写作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原则到成功完成写作的六个基本步骤,作者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并让我们明白著作等身未必需要吃苦耐劳,好的写作流程让我们能够事半功倍。

你还在为写不出东西苦恼吗?那么你不妨拿起这本书,说不定能发现新大陆,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