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维尔.安德利维奇.费多托夫是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画家。出生于1815年,病逝于1852年,如同普希金一样,他也只度过了37个岁月。在短暂的一生中却创作了许多保存至今的经典油画作品。今天我们说的这一幅名叫《上校的求婚》。

托马斯科尔帝国兴衰油画赏析(带着怜悯的讽刺)(1)

这幅《上校的求婚》是画家创作于1848年,距离他1852年死于精神病院只不到短短的几年的时间。第一眼看到《上校的求婚》这幅画时,让笔者想起了与画家同时代的俄罗斯伟大作家果戈理。这种对小人物场景的描述,像极了果戈里作品中的桥段!不大不小的房间,2到3个佣人。不断的寻找着乘龙快婿的家庭主妇。也有余力去装扮自己的小商人家的小姐,以及惦记着女方财产,前来求婚的上校。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构成了19世纪中期那个时代一个很经典的生活场景。

托马斯科尔帝国兴衰油画赏析(带着怜悯的讽刺)(2)

托马斯科尔帝国兴衰油画赏析(带着怜悯的讽刺)(3)

托马斯科尔帝国兴衰油画赏析(带着怜悯的讽刺)(4)

画面的色彩精确到了每一个细节。从画幅的右侧,上校所在的位置,绿色的墙背景。光线逐渐的变暗,进入屋中,又逐渐的变强,到了画幅的中央,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姐以及身着华丽衣饰的母亲,再到仆人所在的左幅画像逐渐变暗,光线调整的如此精准。就如同在一个舞台上,既突出了主人公的位置重要性。又极富层次的表达出了画幅的光线明暗变化。如此精准的技艺,离不开画家所付出的努力,在描绘房屋这个场景时,据画家的朋友在自己的文章中回忆道,费多托夫走访了很多小商人家庭的住房。最终的这个场景是他路过一个旅店时。透过旅店的窗户,看到了自己中意的房间。悬挂的吊灯,房间经过一定的装扮,却装修的并不得法,墙壁已经有点泛烟熏的灰色。画家自己本身有从军的经验,画作中军官的原型就是画家自己的战友。

对于这种描述生活场景的画作,他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在这一点上,他和很多小说的作品,文字叙述的作品,讲故事的作品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不论是谋求着妇人家女儿嫁妆的懒惰军官,又或是希望获得乘龙快婿的让自己地位再上一步的富农家庭。这些生活场景太过普通。太过八卦。所描绘的内容都是我们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

这幅画在一经展出之后,便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有意思的是,对这幅画作趋之若鹜的都是生活在中下层底层的小市民。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就像是八卦新闻,明星的花边新闻,永远都是受到大众的青睐。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还比不上一句随意传谣的,关于明星花边新闻的微博。我们总是习惯去揣测那些,我们触摸不到,又觉得光鲜亮丽的人的生活。

有时候我在想,艺术家里心里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或许最可怕的情形是,每个人都变的高雅,每个人都变得彬彬有礼,每个人都变得理性,有知识。这样的美丽新世界,能够想象吗?这样的美丽新世界,对于果戈里以及费多托夫这类艺术家来说,痛苦纠结,折磨的根源似乎消失了。那么果格里,费多托夫他们的艺术人生也就要终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