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经写了一篇讨论《西游记》中关于“长生不老”话题的文章,结果引发了不少读者的热议。有的说是哗众取宠、有的说是过度解读,甚至还有说是“大逆不道”,认为是对那些神灵的不尊重。其实大家都是《西游记》的读者,作为读者的立场发表一些对于《西游记》这部小说的认知、看法,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我作文讨论的范围仅限于《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至于某些读者硬要理解成是我对神灵的不尊重,我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就好像我解读电视剧《雍正王朝》,偏偏有读者硬拿清朝历史来和我较真。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1)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塑造自己心目中的神灵、并且对于神灵的敬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个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

还是那句话,作为一名《西游记》的读者,我凭借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解读,也仅仅限于文学创作层面的探讨,如有解读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建议。

今天,咱们继续探讨另一个话题。

按照不少读者的理解,《西游记》中“取经”大业的开启,是始于魏征梦中斩龙王,导致唐皇李世民被惊吓,随后游地府,目睹许多战乱时期的亡灵无法超度,有敢于中华大地上的佛法不够精深,受观音的点化,才决定让唐玄奘去西天取得佛法真经。

于是唐玄奘便开启了收徒、被妖怪掳掠、徒弟打怪的取经之路。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2)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解析一下唐皇游历地府之前孙悟空拜师学艺、大闹天宫的篇章,不难发现,原来《西游记》的“取经”大业,在石猴出世那一刻就开启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孙悟空的授业师傅——须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我们来为须菩提祖师进行一个人物画像:

1、按照《金刚经》等佛经上记载,须菩提,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且在佛门之中,被尊称为“解空第一人”

2、须菩提祖师见到远道而来拜师学艺的石猴之后,不仅不反感,还赐名“孙悟空”,“悟空”两个字也是蕴含佛家的道理妙义。

通过这两点,我们不难发现,须菩提祖师不仅是佛门中人,而且身份地位很高。

有不少解读者根据“祖师”二字,以及须菩提祖师长须白发的外形,认为须菩提祖师就是如来本人,这点我倒不太苟同。

因为须菩提是佛祖的大弟子,这点在《金刚经》等佛教经典中有明确记载,所以我认为须菩提祖师其实是佛祖的某位资深弟子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毕竟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人物的身份名字是可以杜撰、法相是可以幻化出来的。

3、须菩提祖师用了较短时间,就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绝技传授给了孙悟空,足见须菩提祖师的法力也是非常高强的。至少不在四大菩萨水平之下。

所以,综上所诉,我认为须菩提祖师是如来特意安排自己的一位法力高强的弟子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以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开设培训班,专门等候美猴王前去学艺。待完成这个任务后,这个大弟子立刻撤销了培训班,自己又变回原来的身份。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3)

从此,“须菩提祖师”便在世上消失了。

此前,从石猴出世,再到他发现水帘洞,当上美猴王,然后意识到应该学习长生不老的本领,萌生了学艺的念头,漂洋过海找到“菩提祖师”,都是佛祖在一步步引导他不要安于现状、去改变现状。

就好比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要先给他一个安身立命的住处,再慢慢提拔他当部门经理、总经理,这个时候告诉他前面还有世界500强,还有福布斯排行榜、还有国家元首等。

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不仅不利于孙悟空的成长,还会被其对手玉皇大帝识别出来。

孙悟空的眼界、格局,就是在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中,慢慢提升、扩大的。与之同时提升的,还有孙悟空那日益膨胀的野心。

待到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得一身本领,小小的花果山已经容纳不下他。

那么佛祖继续通过一些渠道,再让孙悟空知道,天上还有个天庭,凌霄宝殿,还有玉皇大帝和他的文臣武将,那里有更加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孙悟空便只身闯天宫,斗天兵天将。不知天高地厚地自封“齐天大圣”,再到最后大闹天宫,一脚踹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这个时候,玉皇大帝赶忙让人去请如来佛祖。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4)

难道整个天庭真的没有人能降服得了孙悟空吗?

那当然不是。

要知道,整个天庭高手如云,玉皇大帝手里的王牌还有的是,比如真武大帝、比如三清等等,单是太上老君的那些法宝,随便拎出来一件,也足以收服了孙悟空。

那玉皇大帝为什么还要近渴求助远水呢?

我们知道,须菩提祖师在孙悟空临走之际,曾经再三嘱托其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

然而,身份秘密可以隐瞒,但是孙悟空学会的那些技能出处是隐瞒不了的。玉皇大帝在派遣托塔李天王、二郎神和孙悟空战斗的过程中,通过对孙悟空观摩、研究已经基本上断定其武功路数出自佛门。

玉皇大帝这时候请如来佛祖,而不是直接让人灭了孙悟空,就是想通过看如来佛祖对孙悟空的处理态度,来求证如来派孙悟空来这里闹腾的真正用意——简而言之,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如来的处理也是非常巧妙和淡定,只见他反手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并用写有“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金帖,镇压上去。相当于把孙悟空软禁起来,而那六字金帖,相当于是如来佛立在那里的招牌——此人已经被我重罚了,任何人不能再来伤害他。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5)

自此,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篇章告一段落。

通过如来对孙悟空的近乎“严厉”的处罚,玉皇大帝也简单地理解为,掌握了一身佛门技能的孙悟空,只不过是自己野心膨胀,跑到天庭“打砸抢”了一番,现在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也算是罪有应得。人家本主都做出了处理结果,自己也就不好再干涉什么。

殊不知,孙悟空从学艺再到大闹天宫,再到被如来镇压,是如来安排的“计中计”。自此,如来精心布局的“取经”计划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原著中这段描述,其实已经把如来的意图展现得非常明显: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也就是说,此前无论石猴转世也好、学艺也好、大闹天宫也好,包括接下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见天日也好,都是如来酝酿的整个取经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想要通过这一番历练,造就一个武艺精湛,又经历过大阵场、还经历过重大挫折的取经人员。

取经计划,是如来实现佛教重大扩张计划的一个宏伟工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业务能力精干、意志顽强、百折不挠的骨干力量的话,恐怕是完成不了的。

西游记最终取经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西游记那些内幕)(6)

就好比《雍正王朝》中,康熙把十三阿哥圈禁在宗人府十年,目的就是进一步对他进行历练,磨一下他的性子,好日后为胤禛上位做好得力助手。

众位看官是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