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和解释(成语故事韩非子)(1)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和解释(成语故事韩非子)(2)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和解释(成语故事韩非子)(3)

之后,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和解释(成语故事韩非子)(4)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坏事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逃跑了。

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和解释(成语故事韩非子)(5)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则凑数。指未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专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