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计就计,寻机决战

经历了漠南之战和河西之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匈奴单于毫发未损。应该来一次新的战争,寻找战机与匈奴单于决战,彻底打败匈奴。

前119年春天,汉武帝同诸位将军们商议说:“翕侯赵信向单于献计,居住到大沙漠以北去,认为汉朝军队不能到达,他以为这样,我们就打不到他了吗,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成功。”

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准备出击,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而那些敢于奋力战斗和勇于深入的士兵都隶属于霍去病。

汉武帝的部署是:

第一路,霍去病率领5万人,迎击匈奴单于,并一举干掉匈奴单于。

第二路,由卫青率领5万人,迎击匈奴其它主力部队,配合霍去病攻打匈奴单于。

霍去病开始要从定襄出兵,迎击单于;卫青从代郡出兵,迎击左贤王。后来捕到的匈奴俘虏说单于向东去了,于是就改令霍去病从代郡出兵,命令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

汉武帝又是给霍去病精兵,又是让霍去病挑重担,严重的偏心眼啊!

大汉帝国之兴衰(大汉帝国之漠北之战)(1)

遭遇单于

先看西路军,由大将军卫青率领。郎中令李广做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任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任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任后将军,他们都隶属大将军。

鉴于其它各部都隶属于大将军卫青,卫青需要分兵给他们,估计卫青所部兵力2万,其它各部兵力8千。

哪知道,汉军得到单于东去的消息是假消息,单于压根没去东方。看来,单于这块最硬的骨头还是得卫青来啃。

赵信替单于出谋划策说:“汉军已越过沙漠,人困马疲,匈奴可以坐收汉军俘虏了。”于是把他们的辎重全部运到遥远的北方,全把精兵安排在大漠以北等待汉军(以逸待劳)。

卫青的兵都是霍去病挑剩下的,自己又与副将们分兵了,所帅才2万人,以劣势兵力、疲惫之师对以逸待劳的匈奴主力,不输简直就是神话了。

匈奴单于以逸待劳,能不能赢?

这时,正碰上大将军卫青的军队越过沙漠,开出塞外一千多里,看见单于的军队排成阵势等在那里。如果换做别人,看到黑压压的匈奴主力,早慌了手脚。但是,卫青是谁?久经沙场的老将,果敢、沉毅、细心、冷静,简直是毫无破绽。但是,卫青没破绽,不证明他的部下没破绽。他的部下李广等人竟然迷了路,无法接应卫青。卫青只能以2万兵力去跟单于主力硬磕,简直难为了卫青。

敌众我寡,于是卫青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抵挡匈奴骑兵冲击。坐以待毙就是失败,卫青又命5000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1万骑兵奔驰而来。两军展开了厮杀。

大破单于军

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打在脸上,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卫青又命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沙尘暴遮蔽了原野,单于也闹不清汉军有多少,只是看到汉朝军队很多,而且战士和战马还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万一迟疑,自己就会被包了饺子。因此,在傍晚,单于乘着6头骡子拉的车,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

哎!伊稚斜单于实在是太没种,比他的祖先差远了!如果冒顿单于知道了,非从地里跳出来砍了这个龟孙不可。

这时,天已黄昏,汉朝军队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杀伤人数大致相同。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单于在天未黑时已经逃跑了,于是卫青就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卫青的军队紧随其后。匈奴兵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经追出了200余里,也没有追到单于,却俘获和斩杀敌兵1万多人,一直追到了阗颜山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拿来供军队食用(因粮于敌)。汉军呆了一天,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然后凯旋!

在大将军卫青同单于会战时,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没能如期同卫青同攻单于。直到大将军卫青领兵回到大漠以南时,才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

人家都打完收工了,这边还在漠南晃悠,哎!差距老大了

卫青以其军事天才,力挽狂澜,大破匈奴,赢得胜利,此次总共斩获敌兵19000人。赢的太凶险了,要知道,如果换成了别人,例如李广、赵信、赵破奴、李广利、李陵,后果只有一个——全军覆没。

大汉帝国之兴衰(大汉帝国之漠北之战)(2)

卫青想派使者回京报告汉武帝,就命令长史按罪状审问前将军李广,李广自杀。李广为什么自杀?

李广之死

起初筹划漠北之战时,李广已经60多岁,年事已高,在那时候,活过40就不错了,60多岁那就是超级老老头了,汉武帝感觉让李广养老就行了,并且李广运气也比较臭,所以并没有安排李广共同出击匈奴。李广是直性子,以打仗为乐,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没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卫青打探到了单于的方位,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并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一块从东路出击接应。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行进速度比较慢。

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运气也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

当时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刚刚丢掉侯爵,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出击匈奴立功,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大帐,对他说:“赶快与右将军(赵食其)部队汇合,执行命令。”

哎呀,身为名将,老是受掣肘,真憋屈!

李广心中非常恼怒,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领兵与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后面。

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卫青回军,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广与赵食其的军队。

如果李广没有迷路,对单于合围,能够屠灭或擒获单于,那么卫青、李广们将是天大的功劳。将名垂青史。可惜,就是迷路了。哎!

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便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李广没有回答(估计此时李广的心情是又气氛,又愧疚)。卫青当然不好责怪老将军,便派长史(卫青的秘书长)前去审问李广手下的校尉们。

长史站到卫青的立场上,更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如果不是卫青天才般的指挥,早全军覆没了,他这个大秘书估计也去喂老鹰了。想必这时候的秘书长大人心里憋着一肚子的火。

一肚子的火朝谁发?李广的手下人。

秘书长这个职位,一般对主子服服帖帖,对下面蛮横。估计卫青的这个大秘就是这样一位仁兄。

长史可不管什么李广、王广还是张广,更不会管李广的手下人是谁,审问的比较急迫。

李广是条汉子,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帐上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卫青的帐上,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70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60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的将士们都为之痛哭。

大汉帝国之兴衰(大汉帝国之漠北之战)(3)

本来李广年老了,不让李广打头阵,结果把李广逼死了。

首先,这样的人事安排是汉武帝安排的,汉武帝犯了蒋光头临阵瞎指挥的错误。这虽然是汉武帝的错,但是具体安排的是卫青,这个锅卫青得给汉武帝背

另外,虽然按照军法李广没有及时接应,是李广的错(死罪),但是卫青的人事安排也不妥,卫青也有责任

最后,虽然卫青的秘书把李广逼急了,自杀了,但是卫青是领导,卫青负领导责任

反正三条,卫青这个锅必须背;反正三个字,卫青这个“背锅侠”当定了。

李广自杀了,其罪也就一笔勾销了;右将军赵食其回到京城,被交给法官,赵食其交了赎金,成为平民。

再来看看匈奴。匈奴的部众失去单于10多天,右谷蠡王听到这消息后,以为单于死掉了,就自己当了单于。单于后来又与他的部众相会合,右谷蠡王就去掉自立的单于名号,继续当右谷蠡王。

这种骚操作,也许只有匈奴人能行。

封狼居胥

再看东路军,霍去病也率领5万骑兵,所带军需物资也与大将军卫青的相同,但却没有副将。他就任用李敢等人做大校,充当副将,从代郡、右北平出兵一千余里,遇上左贤王的军队,一通砍杀,他们斩获敌兵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将军卫青。捕获单于近臣章渠,诛杀匈奴小王比车耆,转而攻击匈奴左大将,斩杀敌将,夺取其军旗和战鼓。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捕获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3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共捕获俘虏和杀敌70443人,汉军大概减员3/10(15000人)。

霍去病然后带领大军“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这是前无古人的重大胜利,霍去病以其不世出之军事天才,成就了这不世之功业。

大汉帝国之兴衰(大汉帝国之漠北之战)(4)

抑卫扬霍

霍去病的手下将士也立有功劳,依次封赏。而大将军卫青一是因汉武帝有意抑卫扬霍,二是因李广自杀,三是啥封赏都有了,早已经封无可封了(功臣最危险的境地就是封无可封),所以没能得到加封,军中的官员和士卒没有被封侯的。

霍去病和卫青一样,都做了大司马的官职,位列三公。

从此以后,卫青的权势日日减退,而霍去病一天比一天显贵。大将军的老友和门客多半离开了他,而去奉事霍去病,并常常因此而得到官爵。

此后,匈奴向远处逃走,大漠以南没有匈奴的王庭。汉朝军队渡过黄河,从朔方向西直到令居,常常在那里修通沟渠,开垦田地,有官吏士卒五六万人,渐渐蚕食北方土地,地界接近匈奴旧地以北。

汉匈三次大战的意义

一是彻底扫清了白登之围的耻辱,一血70年的前耻。基本解除了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

二是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这个关键的跳板,在很长时间内抑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

三是占领了河西走廊,为将西域纳入版图创造了条件。

四是沉重的打击了匈奴,成功的将匈奴扔下神坛;与此同时,沉重的消耗几乎将强大的汉朝拖垮

五是大汉朝在汉武帝英明神武的统领下、大汉军队在卫青霍去病的正确指挥下,迎来了第一次巅峰。

准备再战

当卫青和霍去病所率领的两支大军发动漠北之战时,共有各地征调的马匹14万匹,而他们重回塞内时,所剩战马不满3万匹。匈奴虽然搞得疲惫而远去,但汉朝也因为马匹少,无法再去追击。

匈奴采用赵信的计谋,向汉朝派遣使者,说好话请求和亲。汉匈两位老大都是心高气傲的主,结果只有一个,双方谈崩了,就相互扣留使者。汉朝正在重新收集士卒兵马,准备再次给匈奴上一课,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战神病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