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日斜猛虎峰头度,雨歇游鱼镜里行。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居民一半依山食,不事牛犁用火耕。”
这首《徽州》勾勒出一方水土的清幽和古朴的民风,詹水秧对古城有一股眷恋之情,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让人的心灵得到洗涤;她的《梦回徽州》系列开创了古建筑题材新的艺术形式,
作品古韵、幽雅、幻美,既有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品格,又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意味,有强烈的形式美感,用色大胆鲜明,她运用蓝紫、玫瑰花那梦幻的色彩描绘徽州古城,激发观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人心生向往,如梦似醉。
有人曾用“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人尽皆知的佛家偈语形容詹水秧的画,她潜心师古,更法自然,她的画作是生活与心灵的巧妙结合,笔墨与心境的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令人难忘!
詹水秧:1970年生,湖北黄石人,现居住武汉。2002-2006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著名国画家、工笔画家蒋采苹研修工笔重彩,擅长工笔人物及花鸟兼水彩,作品曾在国内外发表展览。现任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书画研究院专职画家、武汉国画院特聘画家。
詹水秧,是天资聪慧的人。她从小生活在文化气息浓厚的长江边,爱好诗词绘画,爱好古典艺术,喜欢在诗歌里遥想先民,品味流淌在画卷中的自在写意。“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广阔的天地给了她豁达的心境,而浩浩汤汤的长江水也浸染了画家心灵的漂泊感。
心灵的的漂泊感,是铭刻在楚地文人的骨血里的,水秧也不例外。她总是在漂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汉水边到荷花畔,从烟雨江南到秀色岭南。漂泊的日子给画家提供了广博的素材,也造就她透彻的心境,为日后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詹水秧信佛,更懂佛。“若临命终,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倾,生极乐国。花开见佛。”观詹水秧的画,总带着几分佛性,仿佛忧愁都远离,只余淡然与三分欢欣。
在其作品《清荷》中,几条柳枝轻盈垂下,自然随意。柳下,两片荷叶相伴而生,一只白荷俏然而立。画面构图生动,情趣盎然,清新淡雅又神韵活现。风动,情生。仿佛有渺远花香传来,又仿佛听见佛语低喃。
艺术源于生活。虔诚地对待生活,用心扑捉生活里的每个镜头,细细描绘下来。詹水秧近年潜心研究古民居,研究古老的建筑艺术,将这些凝固作品在纸卷上细细描摹,成为永远的记忆。
“这些建筑里有我的童年,有我记忆力古老的雨巷,奏乐的屋檐和老房子里欢快奔跑又流逝的笑颜。在作品《绿了芭蕉》中,水秧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掩映在重重绿树中的闽南人家。梦境化的古老乡村在大胆的着色中带上了厚重的味道,弥漫着古老的气息,仿佛闭眼听见隐隐约约的鸡鸣声传来。
陈传席:画家詹水秧描绘的东方古民居,仿佛是古代诗人着力描写的古村庄。透过画面,艺术之力,力透纸页,艺术家看似是着力描绘一座座房屋和一座村庄,
然而,画里面却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写景中内涵着抒情,在每一座村庄中画着每一座村庄全村人的梦想,在每座房屋中画着每个人的梦想,艺术家从画作的题目开始就紧抓主题,
通过一座座村庄讲述一座座村庄的故事,通过一间间民房讲述一个个村民的故事,中国古代村民过着的日常生活是那么淳朴,那么纯真,男耕女织,生儿育女,或者富足,或者清贫,依然是那样美好,
每到传统节日,放鞭炮,舞狮,戏班唱戏,游园活动,等等,村民们是那么快乐,生活是那么祥和,诗人在古诗词中就对这些作了淳粹的描述,古诗词那种盎然的诗意仿佛从艺术家詹水秧的古民居里洋溢出来,一幅幅东方古民居画作画着古时的旧梦。
艺术家詹水秧构图合情合理,巧妙深意,设色大胆,蓝紫,玫瑰红,等等颜色,她大胆都用上,却又用得那么恰到好处,洋溢着盎然的诗意,仿佛有着一种幽远的意境而让画作自成诗的高格。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