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经开区问题(浏阳经开区强势进位靠什么)(1)

浏阳经开区问题(浏阳经开区强势进位靠什么)(2)

在湖南省2020、2021两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浏阳经开区从13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位居全省产业园区第一。

在蜿蜒的捞刀河畔,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浏阳经开区如同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湘东大地。自成立以来,浏阳经开区坚持以企业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优化服务,托起了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在湖南省2020、2021两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浏阳经开区以330.56分的综合得分,从13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位居全省产业园区第一。

2012年,浏阳经开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年时间里,从曾经的“后进生”到迈入全省前列,浏阳经开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浏阳经开区,探索强劲发展背后的密码。

畅通产业链

“新入局者”异军突起靠什么

2月22日,浏阳经开区下起了大雪,但泰科天润的无尘车间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

泰科天润是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功率芯片制造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2019年,泰科天润选址浏阳经开区成立浏阳泰科公司,2021年1月正式投产,2022年计划生产制造超过10000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当前已接受订单总额数千万元。

浏阳经开区问题(浏阳经开区强势进位靠什么)(3)

泰科天润的无尘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进行生产。

“去年是投产第一年,生产规模还有限,但市场前景很好,今年将扩大生产。”泰科天润相关负责人陈芝介绍说,今年春节刚过,公司就全面复工复产,目前生产经营已进入良性循环。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循环受阻,泰科天润何以不掉“链”?“答案就在‘链’上。”陈芝说,疫情之下不缺订单,缺的是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因此哪里产业链完整,哪里就能快速复工复产。

依托蓝思科技、长沙惠科光电、欧智通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浏阳经开区已集聚了不少上游原辅料企业和中下游生产制造企业,最大限度实现了本地配套。

“在浏阳实现不了的配套,最远也只需到长三角、珠三角,半径更短,成本更低。”陈芝说。

泰科天润的异军突起,只是浏阳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园区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主导,以健康食品和再制造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021年产值跃升至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拥有17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其中上市企业达4家,药品品种达800多个,创新药占全省的80%;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新增3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电子信息工业园、智能制造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一家家企业拼盘式聚集的“工业园”,正变身为一个个环环相扣、层层配套的“产业园”。

提升创新链

力解“卡脖子”难题凭什么

唯创新者强,重创新者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浏阳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帮扶企业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则依赖于数控机床的发展。成立于2004年的宇环数控,以数控磨削设备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主营业务,研发制造的数控加工机床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军工及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

浏阳经开区问题(浏阳经开区强势进位靠什么)(4)

宇环数控研发的纳米级精密磨削、精密抛光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多项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图为宇环数控生产车间。

以“创新引领未来”为理念的宇环数控,近年来平均每年有4款以上的设备通过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的新产品鉴定。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10%左右,由其研发的纳米级精密磨削、精密抛光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多项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数控机床市场几乎被日本、德国企业占领,如今宇环数控的精密数控磨床和数控研磨抛光设备已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出口到了美国、韩国、泰国和印度等地。”宇环数控浏阳生产基地总经理刘星介绍,针对缺芯问题,今年公司重点研发半导体磨削设备工艺,助力解决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半导体芯片国产化。

不仅仅是宇环数控,浏阳经开区企业通过创新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湖南启泰传感建成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敏芯片生产线,攻克“国产芯”生产全流程的难题;松诺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纳米薄膜金属基压力传感器”经专家评委会认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创新是发展壮大的“内因”,园区全心全意扶持和引导企业创新是重要“外因”。

如今,浏阳经开区形成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链,搭建116个长沙市级以上企业科研平台,其中有国家级企业科研平台10个,省级企业科研平台56个,市级企业科研平台50个,拥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类、智能制造等科研类公共服务平台20余个,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8件。

此外,浏阳经开区还建有8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些联合创新资源,正是助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优化服务链

“总部经济”接连落户为什么

除了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在浏阳经开区投资兴业时,不少企业家都表示,浏阳经开区“保姆式”的服务让他们倍感温馨。有企业家总结,浏阳经开区对企业的服务宗旨就是“三无三不”: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以“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抓手,靶向发力,全力聚焦项目落地建设。“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增至123项,43项高频事项实现“跨域通办”。

浏阳经开区问题(浏阳经开区强势进位靠什么)(5)

依托蓝思科技、长沙惠科光电、欧智通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浏阳经开区已集聚了不少上游原辅料企业和中下游生产制造企业。图为长沙惠科光电。

正是这种坚持以企业为根本,心无旁骛服务企业发展的做法,赢得了企业信赖,引来了投资加码。

投产仅一年的泰科天润毅然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停办北京总公司,将总部迁往浏阳。“我们看重的是企业发展,更看重这里的营商环境。”陈芝说。

“总部经济”落户浏阳经开区,有哪些利好?蓝思科技给出了明确的答案。1993年,蓝思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群飞成立蓝思科技前身——恒生玻璃表面加工厂;2003年,蓝思科技创立于深圳,2006年将公司总部迁到浏阳;2009年4月蓝思科技浏阳基地投产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张。

如今,蓝思科技在湖南浏阳、长沙县、湘潭,广东东莞,江苏泰州及越南等地拥有研发生产基地,在中国香港、韩国、美国等地均设有就近服务全球客户的办公驻点。集团营业收入已经增长上百倍,总资产超7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7万人,公司总占地面积近10000亩,生产厂房、研发中心、FA实验室、办公楼等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

在蓝思科技“龙头”带动下,23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陆续向湖南转移,长沙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视窗防护面板生产及供应基地,智能终端及配件产业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新的支柱。

从一片农田变成一座现代化产城融合之城,短短25年,浏阳经开区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16年来,园区在全省133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排名从第161名到进位到第71名,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省园区排名第二。

“十年来,浏阳经开区始终心无旁骛招引项目、培育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档进位,发展前景喜人。”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喻辉表示,浏阳经开区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服务为本、创新为要,全力抓项目、兴产业、建新城,在高质量发展和“五好”园区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推动浏阳经开区在“十四五”期间“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将金阳新城建设成为省会副中心地标性区域。

(本版图片均由浏阳经开区提供)

来源:浏阳市融媒体中心 | 李小雷

编辑:何正章

校对:罗 巍 张司宇

审核:李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