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画家。
德拉克洛瓦17岁时,在知名画家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的画室学习。在那里,他邂逅了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先驱的泰奥多尔·籍里柯。受同窗籍里柯的影响,德拉克洛瓦努力于现实的描写,他22岁时送到官方沙龙展出的作品《但丁之舟》,就是向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的致敬之作。
《但丁之舟》德拉克洛瓦,1822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梅杜莎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根据1816年发生的“梅杜莎号”海难事件创作的油画,画中描绘了船搁浅后,乘客乘坐木筏逃生的场景。
泰奥多尔·籍里柯《梅杜莎之筏》1818—1819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这幅画在官方艺术沙龙上展出后,曾引起舆论界的抨击,“主题不好,表现也过激”。与之相对,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取材于《神曲》中维吉尔引导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狱的场景,画中的戏剧性表现力与籍里柯相比也不遑多让,这幅画在官方沙龙上展出后,却得到了不错的评价。
是因为德拉克洛瓦画得更好吗?
关键还是德拉克洛瓦的画取材于古典题材。
不过德拉克洛瓦压根没因为受到肯定而开心,相反,他很不开心,于是学着籍里柯的样子,也根据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创作了一幅画,然后送到官方沙龙上展出。
《希阿岛的屠杀》德拉克洛瓦,1823—1824,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幅画就是《希阿岛的屠杀》。
看起来相当震撼。话说这幅画有没有达到德拉克洛瓦预期的效果,这个就不知道了,但这幅画在官方沙龙上展出后,被专家评委贬得一无是处。
这么惨……可之前的那幅《但丁之舟》不是获得好评了吗?
你仔细看看,是不是觉得这两幅画无论表现的震撼性和场景描绘的凝重,其实都差不多。
若说有什么不同,前者取材于古典故事,后者取材于同时代的真实事件。
《希阿岛的屠杀》描绘的是希腊独立战争中的一幕:1822年土耳其侵略军在希阿岛对希腊平民进行了大屠杀。
跟籍里柯一样的作画动机。
德拉克洛瓦也从真实事件中取材,向籍里柯致敬,因此他的这幅画在官方沙龙上展出后受到了抨击。
另外,德拉克洛瓦还画了下面这幅画。
《坐在墓园的少女》德拉克洛瓦,1824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幅《坐在墓园的少女》也是取材于希阿岛的屠杀事件。
德拉克洛瓦认为,他虽然没有直接去过现场,但现在仿佛刚从希阿岛发生的现实场景中回过神来。
事实上,浪漫主义者眼中的希腊独立战争是一种“圣战”。浪漫主义大师——英国诗人乔治·戈登·拜伦曾表示“我要拯救我们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他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
他是诗人。参军后,他在当地因病去世。因为这些缘故,希腊独立战争可看作浪漫主义的一个象征。因此,新古典主义的权威们能够接受《但丁之舟》,却无法认可《希阿岛的屠杀》。
不过在现在看来,《希阿岛的屠杀》的评价更高一些。
至少在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界,画“现在”是不被允许的。
而且,《希阿岛的屠杀》的表现过于激烈,与安格尔的风格不同,德拉克洛瓦的画有一种跃动感。
用色也很强烈。不过好事多磨,就跟最初的安格尔一样,之后德拉克洛瓦无论画什么都被吐槽。
呃,好熟悉的场景……
《萨达纳巴尔之死》德拉克洛瓦,1827年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比如这幅《萨达纳巴尔之死》,取材于拜伦的历史剧《萨达纳巴勒斯》。萨达纳巴尔(萨达纳巴勒斯)是古亚述国的一个国王,因为荒淫无度而自取灭亡。按理说,这个题材够古典了吧,但这幅画在官方沙龙上展出后,还是受到了潮水般的差评。
明明都回归古典了,怎么还给差评啊?
谁让他曾经犯过一次错呢。另外,安格尔那时从意大利回来了。
大boss回来了!
安格尔一回来,德拉克洛瓦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这样一来,德拉克洛瓦无论画什么都是错。
不过事情也不是没有转机。在此之前,因为帝制和王政复辟,古典主义流派得以延续和发展,就在这时,七月革命爆发了。
《悲惨世界》的时代!不过那会儿政权更迭实在太频繁了。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1830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描绘1830年爆发的七月革命的传世杰作。
这简直是《悲惨世界》里的场景!
我指的是电影版《悲惨世界》的海报里出现的手执旗帜的民众的画面,跟这幅画的感觉很像。
通常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会联想到教科书中的世界史部分。画中的女神是将法国拟人化,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这上面的那个拿枪的人,据说是德拉克洛瓦本人。
以当时的潮流来看,这幅画算得上大胆出位。
《自由引导人民》局部
这是一幅具有时代气息的画。
不但描绘了同时代的真实事件,而且线条粗糙,颜色强烈,缺乏古典主义的均衡性,总之,各方面都越界了。
然而,七月革命迫使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退位,由市民选出的路易·菲利普登上王位。也就是说,革命的一方获胜。这么一来,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的评价也陡然一变。
是啊,政府都换了。这幅画就被政府买走了。
德拉克洛瓦走大运了!或者说,他的这幅画顺应了时代潮流。
时来运转了!
从这时起,自由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德拉克洛瓦顺应潮流,而安格尔则成了旧时代的象征。
自由主义的浪漫主义派 PK 保守主义的新古典派。
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是:憧憬异国。与政府的距离拉近后,德拉克洛瓦1832年跟随国家的外交使团前往摩洛哥。
在当时的欧洲人眼中,属于伊斯兰文化圈的摩洛哥充满了东方情调。当时的欧洲男人认为东方是性解放的天堂。古典主义也持有相同的看法。
安格尔的代表作《大宫女》和《土耳其浴室》中,也洋溢着浓郁的东方幻想。
这是安格尔的《黄金时代》,神谱里讲,创世主创造人类之后,首先建立的是黄金时代。这是人类的第一个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德拉克洛瓦 同 安格尔的不同之处,他喜欢实地写生。
德拉克洛瓦去了摩洛哥,将当地的世情风俗用画笔记录下来。德拉克洛瓦在这里创作了有名的《阿尔及利亚女人》。
《阿尔及利亚女人》德拉克洛瓦1834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很有东方色彩的画面。
这幅画中的色彩表现和光的表现,都比安格尔的画面新颖。
看上去是不是很有生命力呢?
在这里我插句题外话,浪漫主义其实不单单限于美术领域,它在文学、音乐等领域也十分盛行。
咱们先来说说肖邦。
《钢琴家肖邦》德拉克洛瓦,1838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作家乔治·桑》德拉克洛瓦,1838 哥本哈根奥德罗普格美术馆
这两幅肖像画都是德拉克洛瓦画的。画中的女人是肖邦的恋人。
作家乔治·桑是个有儿有女的有夫之妇,曾和李斯特、诗人缪塞等人传过绯闻,她曾和肖邦私奔到西班牙的马约卡岛上,过了9年同居生活。
拥有这么一群小伙伴的德拉克洛瓦,却不断从自由主义系的政府那里接到订单。他在公共设施上画的壁画,要比安格尔多。
可他不是反体制的吗?明明反体制,却做着体制内的工作。从那时起,德拉克洛瓦几乎成了壁画订单第一人。
《阿提拉》,1838—1847年,巴黎波旁宫图书馆天顶装饰画
这幅画属于浪漫主义哦。从画中马的画法就能看出来。不过,下边这幅卢森堡宫的天顶画或许是古典主义。
《乐园的田野上》,1847年巴黎卢森堡宫图书馆天顶装饰画
很古典。这幅画可能会让人觉得德拉克洛瓦混出名堂后,画风变得保守。
不过,他晚年的力作——圣苏尔比斯教堂的壁画非常浪漫主义。其中有名的作品是下面的这幅《雅各与天使搏斗》。
跟安格尔的画风相比,你不觉得看上去有一种明朗的跃动感吗?
两种画风的最明显的区别并不在这里。晚年的德拉克洛瓦接这类天顶画、壁画的大订单接到手软。
《雅各与天使搏斗》德拉克洛瓦,1861年巴黎圣苏尔比斯教堂藏
看来生意很红火嘛。
他是不是有意接这类订单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他当时的行情非常好。
明明嘴上说着要革命……
我想起有这样的歌词 “当我决定了工作,将头发剪短的时候,还对你辩解,说什么‘我们已经不再年轻’”。
结果,毕业时还是正儿八经当了上班族。然后抓住一切机会混出名堂。他在那个时代混得风生水起呢!
这幅是这位浪漫主义者的自画像。
《自画像》德拉克洛瓦
欧仁·德拉克洛瓦,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擅长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
#每日艺术分享##油画鉴赏##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