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中的芈姝,在未升级为母亲之前,一直是个通情达理、温文尔雅的好女人。处事客观公正识大体,真是难得的贤良。但自从做了母亲,芈姝简直像变了一个人,极端护犊子。甚至到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地步。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1)

嬴荡多次仗着自己天生蛮力,欺压弱的小兄弟,芈姝不但不出面严厉管教,还自鸣得意,认为自己的儿子勇猛无敌、盖世无双。

也难怪芈姝会如此溺爱儿子,毕竟,芈姝在爱情上已经不得志,既然老公靠不住,那她后半生的指望也就只剩下儿子了。况且,芈姝也只有嬴荡这一个孩儿。可以说,芈姝将“独生子”的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最后,嬴荡却自不量力去举鼎,结果被鼎给砸死了。正如公子嬴通临死之前喊的那句话:“你不得好死!”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2)

儿子能到今天这个地步,作为有教养之责的芈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应了那句话:“惯子如杀子”,正是她教育方式的不当,才使得嬴荡自食恶果、横死在鼎下。

忠言逆耳难规劝,自食恶果又怨谁?

其实,对于嬴荡的性格缺陷,芈月早就提醒过芈姝:“荡儿,身上‘戾气’太重!”

当时的芈月很希望芈姝能善加约束孩儿,免得日后酿成大祸,但彼时的芈姝对芈月成见已深,怎会听芈月的忠言相劝?

芈姝冷笑道:“戾气,荡儿才多大?哪来的戾气?妹妹多虑了吧?”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3)

所谓的“戾气”就是一种极端的邪恶之气,杀戮心太重,非常残忍,凡事都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但凡君王,如果戾气太重,将会民不聊生,万民涂炭。而嬴荡是嫡子,是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大秦国君的人。

戾气如此之重,必然不得善终。因为老天不会任命这样一位残暴的君主来长期主宰天下。除非大秦气数已尽,否则就是该君主寿夭短命、恶报横死。

而嬴荡就属于后者。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4)

兄弟相残辱无辜,狗命惨死不忍赌

芈月说嬴荡戾气重,并非是蓄意夸张危言耸听,而是就事论事,据实陈述。嬴稷与嬴通正在花园玩耍。嬴通抱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给嬴稷玩儿。这时候,嬴荡过来了,一把推倒嬴通,把小狗抢过来,抱在自己怀里。

但那小狗怕生,恐惧之下咬了嬴荡的手,嬴荡大怒,随即把小狗恶狠狠地扔到石头上摔死了。那只小狗惨叫了几声后便一命呜呼。真是难以置信,这么残忍的一幕,竟出自一个几岁的孩童之手。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嬴荡却能当着两位兄弟的面就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来,其性情残暴可见一斑。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5)

芈月听到消息,也倒吸口冷气,小小年纪便能如此心狠手辣,倘若将来真的继承了王位,定然容不下兄弟,以至于手足相残,荼毒无辜。

所以,芈月想趁着嬴荡还小,个性尚未定型,及早提醒芈姝好好管教儿子,既是对自己儿子负责,也是对别人的儿子负责。

但此时的芈姝,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她满心里想的是:如何才能早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时候,她便可以扬眉吐气、一洗这些年失宠受冷落的耻辱与委屈了。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6)

对于芈月的劝说,她以为是“嫉妒”,甚至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她嫉妒嬴荡是嫡子,迟早要登王位,而她的儿子只是庶出,既无军功,也非嫡出,想要成为太子势必登天。所以,今日发难,只不过找个由头来发泄怨气罢了。

直到公子嬴通因嬴荡的羞辱而自尽前,樊少使来跪求王后给条“活路”,王后还依然觉得自己的儿子没错呢,不得不说,这一刻的芈姝简直蛮不讲理、面目可憎。

芈月传芈月在去秦国路上发生的事(芈月传芈月用两个字评价嬴荡)(7)

好在,“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戾气冲天的嬴荡最终死于非命,也算是因果报应吧。倘若芈姝能早一点听芈月的劝,好好管教儿子:以仁心待人,以善心待物,也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