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最短命的是秦朝,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仅仅15年的时间紧接其后的便是隋朝,从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前后不到40年这两个短命王朝都是历二代而斩,其灭亡的原因也有相同之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隋炀帝事件真相?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隋炀帝事件真相(隋炀帝生前喜欢双臂戴满玉镯)

隋炀帝事件真相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最短命的是秦朝,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仅仅15年的时间。紧接其后的便是隋朝,从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前后不到40年。这两个短命王朝都是历二代而斩,其灭亡的原因也有相同之处。

秦朝灭亡的根源是大兴土木、滥用民力。隋朝同样如此,隋炀帝在位14年间,主持完成了东都洛阳的修建和大运河的开凿,还三征高句丽、三巡江都。沉重的徭役、兵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他的暴政逼迫民众陷入死地,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尽管隋炀帝是亡国之君,可他死后也基本上享受到了帝王的待遇,还替他建了陵寝。不过,隋炀帝也是历史上从下葬到被盗相隔时间最短的人,他下葬仅三天后,其陵墓就出现了三个盗洞。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行宫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等人杀死。当时,萧皇后命尚未逃离的宫人撤掉床板,做成棺材来埋葬隋炀帝。曾经受过隋炀帝深恩的右御卫将军陈稜,找人抬着隋炀帝的灵柩至吴公台下,草草地将隋炀帝埋葬了。

可是,三天之后,就有人在隋炀帝的陵墓一侧发现了两个大孔洞,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穿山甲给凿的,入棺吃了隋炀帝的脑子;大多数人说这是盗墓贼所为。据说,隋炀帝生前的时候,有一个喜好,他的左、右两臂都会戴满一整胳膊的和田玉镯,目的是为了随时赏赐那些身边的美女。

如果哪个美女得到了隋炀帝赏赐的玉镯,就能享受一个特权,她们拿着玉镯便可当出入宫禁的令牌,御林军见到玉镯便会放行。所以,盗墓者们以为,隋炀帝虽然是草草下葬,但胳膊上依然会戴满了玉镯,,于是便想着搜寻隋炀帝的随身美玉。

不过,有明代学者提出,隋炀帝平时戴满玉镯的可信度不高,即便是这样,他也不大可能带着满臂的玉镯入葬。因为在他死后,至少有三个人有机会单独待在他的身边。这三人是萧皇后、宇文化及和陈稜,他们都有可能独吞玉镯。

陈稜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降唐而任封为江都总管,他还特意将已经死亡四年的隋炀帝,从临时的葬地迁移到了雷塘,而且还给隋炀帝随葬了不少的珍宝。从这一点推断,隋炀帝的玉镯不大可能落入他的手中。那么,那些价值连城的和田玉镯是落入萧皇后之手又或是宇文化及之手,又或是被盗墓贼所得,如今已无从考证。

改葬于雷塘的隋炀帝断不会料到,他一生蔑视金钱,只顾着及时行乐,不订丧葬规制,死之后竟留下了一桩关于金钱的疑案。即便如此,后世人还是兴趣不减地打探着雷塘的具体位置。其实,雷塘不过是西汉时期吴王刘濞生前修建的一个钓台,而且当时也不叫雷塘而是叫“雷陂”,是他专门用来垂钓的地方。

到了南朝时,雷陂已经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唐朝初年,扬州都督李袭修塘引水灌溉农田,才改名为“雷塘”。宋代以后,洪水肆虐,雷塘原址一度变成泽国,仅隋炀帝的孤坟堆土犹可看见。

清代,浙江巡抚阮沅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新对隋炀帝陵加以修整,筑成了一个高2米,占地2亩多的土冢,还让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题写了“隋炀帝陵”四个大字。2013年,隋炀帝杨广的陵寝在扬州邗江区被发现,里面基本没有随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