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代觊觎中国的国家很多,丹麦、荷兰,以及当时的西域36国,民族没有大融合时期,外族入侵也是朝代的灾难,不过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日本的觊觎来得可怕,如果你知道“学人精”这个词的话,你一定能理解什么叫“学人国”,日本就是这么一个学人国,甩也甩不掉。

日本古代进攻明朝(日本跟唐朝叫过板)(1)

日本的樱花,原产地是中国喜马拉雅山地区,秦汉做园林盆栽,唐朝时被日本拿了去;日本的文字,里面有五分之三是汉字,越是高水平的文章出现汉字的频率就越高;日本的和服,原版本是唐朝的朝服,他们拿回去增增减减就说是新的;围棋明明就是中国的,偏偏在日本发扬光大......然后他们学得越多,就越眼红,越眼红,就越骚动。

公元594年朝鲜半岛主要就是三股政权:高句丽、百济、新罗,不过后来百济成了日本的朝贡国;公元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领军13万出征。这样一来其实形成的大局是——唐朝支持的新罗和日本支持的百济间的战役。这时候只肤浅地学了一点唐朝皮毛的日本,对于唐朝的富强还不深刻,它决定硬刚。

日本古代进攻明朝(日本跟唐朝叫过板)(2)

然而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盲目自信的日本被唐朝击败,不仅400艘船被焚烧殆尽,兵卒也大多溺死,或是投降,百济国自然也跟着灭亡,可你要知道当时唐朝和新罗加起来才有170艘船,兵力也不过尔尔,更有意思的是打完之后,唐朝连追责都不屑,看也没看日本一眼,就去打高句丽了,这种行为在日本人的眼里就是——斯国一!

所以日本为什么和唐朝打?因为他们不知唐朝天高!那么也就自然不敢和宋朝打,因为唐朝蒙蔽了他们的眼睛!日本对待宋朝的态度,说卑躬屈膝一点都不为过,《清波杂志》记载当时的日本妇女最时兴一件事,就是坐着船到宋朝,即便是停留在东部沿海也行,在那里逮住一个宋朝男子睡一晚,如果淮上子嗣就开心雀跃不已,谓之“度种”。

日本古代进攻明朝(日本跟唐朝叫过板)(3)

北宋灭亡的时候,郑思孝感慨:“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东,先朝尝入贡,许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国,举国茹素。”意思就是日本人听到北宋灭亡的时候,全国上下连肉都不吃了,全都吃素,这要是在中国封建朝代,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到民众“举国茹素”的待遇,可见日本视之宋朝为主人。

至于明朝的时候,其实情况不太一样,日本官方开始并没有要冒犯明朝,当时对明朝造成危害的,是日本和明朝沿海地区的“海寇”,海寇起初只是一点点,后来会壮大,则是因为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可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确实阻隔了骚扰,但同时逼得不少商人也加入了海寇的队伍。

日本古代进攻明朝(日本跟唐朝叫过板)(4)

后来双方因为海寇的问题有了很多的摩擦,进行了非常有名的10大战,望海埚之战(1419年)、普陀山之战(1553年)、台州战役(561年)、平壤之战(1593年)等,虽然这些战役总体而言是明朝占了上风,但是也让日本人看到了一些希望,觉得自己终于有了能够和中国一较高下的实力,唐朝造成的压迫感烟消云散。

所以日本为什么敢打明朝?因为他们看到了明朝的手足无措!那么也就自然敢打清朝,因为清朝后期真的是弱爆!1894年日本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加上自己又成功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腰板挺得越来越直,反观清朝,则都是一群群孱弱的小蝌蚪,当时有漫画,就是把中国画成大桑叶,而日本是狡诈的毛毛虫。

日本古代进攻明朝(日本跟唐朝叫过板)(5)

7月24日日本蓄谋已久的战役开始了,刚刚经过洋务运动洗礼的清兵们,并没有展现出多少威力,虽然有着十分强悍的武器做支撑,但是他们犯了当初日本面对唐朝时的错误,没有对日本进行了解,并且自高自大,看不清自己在整场战役中的位置,最后兵败如山倒,战士和自杀的将领近十几人,可谓惨痛。

总结起来就是,日本不敢和宋朝打,那是因为还处在唐朝造成的阴影笼罩之下,后来觉察过来了,就刚好遇上中国的明清时期,最初他们也没有那么有把握,只是清朝表现真的是太合他们的胃口了,任谁看了都想要欺负几下,更不要说早就想欺负中国想了很久的日本,只能说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的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