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精选好茶用心做茶(小罐茶生态革新实现)(1)

小罐茶斥资15亿打造的黄山中央工厂

历经3年多调查寻访,小罐茶问世角逐市场;一款新茶立项耗时2年,研发方案调整10余次;联手多位制茶大师,深度融合传统技艺与标准化生产……作为现代派中国茶的代表,小罐茶独具匠心,7年来致力中国茶的生态革新,将“简单喝好茶”从想象变成了现实。

“简单喝好茶”推动产业变革

2012年6月,小罐茶初入市场,历时3年多时间遍访国内茶农、茶企、行业专家,探索茶行业品牌化发展的答案。

小罐茶了解到,中国茶市场长期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散乱局面。买茶“无标准”、喝茶“太繁琐”,让消费者与“喝杯好茶”越来越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罐茶决定对生产及销售模式进行改革,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产业发展。

2016年,小罐茶首款产品问世,凭借优良品质、标准化生产、自动化灌装、一罐一泡一饮的便捷设计迅速占领市场。一方面以统一等级、统一价格、统一规格的方式,为消费者建立好茶认知和选择标准;另一方面以“不学即会”的理念为指引,创新现代茶具,简化繁复的传统饮茶流程,帮助更多人方便喝上好茶。

2018年,小罐茶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2019年5月,小罐茶又根据广大自饮人群的需求推出了“一罐多泡”的多泡装,满足了更多人“简单喝好茶”的需求。

6道挑选工序确保茶叶品质

高品质的茶叶,不仅在于鲜,还在于精。每到春天,在小罐茶位于安徽富溪乡的茶园里,采茶工们异常忙碌,需手工一颗颗地挑选嫩芽头。一丛茶树的嫩芽仅有十几颗,弥足珍贵,每一颗不仅要费力寻找,采摘时下手更需要“轻快”。一罐黄山毛峰小罐茶虽小,却是从20余丛茶树上采摘的200颗嫩芽制作而成。

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告诉新京报记者,“小罐茶在坚守核心原产地的基础上,对原料的品种、采摘时间、采摘嫩度等都有严格规定。”

小罐茶独创了6道精选挑茶工序。在小罐茶黄山工厂,80多名工人每天从茶叶中挑出黄叶、老梗等,并逐一记录数据。除鲜叶挑选、机器分级、机器除杂、人工初拣4道常规流程外,小罐茶还不惜工本增加了2道人工精拣,保证茶叶的高洁净度。

重重工序后,小罐茶还要再次精挑细选,平均下来需要7、8斤鲜叶才能精选出1斤符合小罐茶标准的干茶。“慢工出细活,以精占市场”,小罐茶品质的匠心精神正体现在这些严格的细节中。

传统技艺与标准化生产融合

将传统小作坊制茶转变成标准化生产,是茶企通向品牌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小罐茶联手多位行业知名制茶大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标准化生产深度融合,以打造当代新茶的匠心品质。

谢四十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作为小罐茶黄山毛峰标准的制定者与品质把控者,他提出一系列工艺参数,严格按照参数要求指导小罐茶生产。而工艺参数非一成不变,需实时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

“传统的制茶技艺和经验很关键,我们所说的‘看茶做茶’,就是指生产过程中要看茶叶炒出来的老嫩度,看火候掌握,这些都在随时调整。”

非遗项目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碰来介绍,小罐茶铁观音茶的研发方案调整不下10次,“两年的立项和研发中,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拟定产品标准,一罐好茶的色、香、味、形等评判都有据可依。”

业内认为,无论是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做法,还是严苛的标准、严密的品控,都体现出小罐茶着眼于中国茶行业的发展。而秉承匠心制作工艺是小罐茶能够在茶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上突出重围的不二法门。小罐茶的出现,或许是中国茶的一个全新探索和解决思路。

小罐茶精选好茶用心做茶(小罐茶生态革新实现)(2)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郭铁 祝凤岚 校对 翟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