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倘若中国六七十年代没有搞原子弹、氢弹;没有搞火箭、卫星;再往后如果没有搞载人航天……我们不敢想像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我曾任《商业航天》杂志高级编辑,与大家分享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由近说远。今年中国两次航天壮举,震惊世界:

1、2019年1月3日,中国首创航天新奇迹: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她将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勘探深埋月下的矿藏、在荒凉月表上培育生命。

2、2019年6月5日,中国首次在黄海大型半潜式驳船上,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航天发射,为中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航天强,则国强。

如今,美俄中同列“世界航天三甲之国”。

但中国航天的腾飞,源于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

1967年夏,经钱学森推荐,由聂荣臻元帅批准,调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分院火箭总体部副主任孙家栋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工作。

此前,孙家栋9年里一心扑在火箭研制上,对人造卫星并不熟悉。

搞卫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中国为零。那时“文革”正火,各派对立,各方面顶尖人才分散……

孙家栋深知,特殊时期,需要采取特殊方式,挑选出特殊人才,才能完成划时代的特殊历史使命。

那时“文革”高于一切,而孙家栋看中的人才,要么属“白专”典型,要么是出身不好,要么有海外关系……稍有不慎,他就可能被戴上“重用坏人、立场不稳”等吓人大帽子,命运难测。

但年仅37岁的孙家栋特别坚定特别睿智,他确定了两个原则:

1、自己利害得失一概不考虑,任人唯贤。

2、确保两派上下都感到公平,同心协力。

仅两个多月,孙家栋就从当时火箭研究院挑选出中国卫星发展史上著名的“航天卫星十八勇士”。他们是:戚发轫、沈振金、韦德森、张福田、彭成荣、尹昌隆、朱福荣、孔祥才、王壮、杨长庚、王大礼、张荣远、刘泽光、郑忠琪、林殷定、鲁力、王一方、洪玉林。

“十八勇士”由于系统、专业分配合理,很巧的是,两派人数大体相当,德才有目共睹,无可争议地得到中央批准和大家认同。

常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红军长征时期,面对山高湍急、敌人重兵把守的大渡河,著名的“十八勇士”神奇强渡天险,一举粉碎了蒋介石上演“石达开第二”的美梦,红军转危为安。

而35年后,“文革”动乱,但得益于“航天十八勇士”攻关克难, 以及全体卫星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仅用4年多时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就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飞天,中国由此进入太空时代。

孙家栋引领“航天十八勇士”,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他们不仅研制出了科学试验卫星、返回式卫星、通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研制卫星的人才,为我国卫星、探测器、载人飞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勇士历史背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方式挑选)(1)

本文只说说今年83岁的戚发轫院士。其卓著功勋,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载人飞船之父”。2003年10月15日,在杨利伟穿上宇航服后,戚发轫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自此中国成为载人航天大国。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试想:当初倘若没有孙家栋大智大勇挑选出“航天十八勇士”这批有航天梦的科学家,没有这批把航天梦变成航天现实的科学家,就没有载人“神舟”飞船多次翱翔宇宙,也没有如今的“北斗”导航卫星闪耀太空,更不可能有中国与美俄在太空中长期共舞!

也许有人认为,孙家栋和“十八勇士”做的卫星、火箭、飞船,还有导弹等等,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有什么关系?

其实关系大着呢。

去年,特朗普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支太空军,今年又要退出美俄《中导条约》,还企图借经贸谈判施压,要中国加入中导条约,以遏制中国国防力量。

当然,这是美国的黄粱美梦。

十二勇士历史背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方式挑选)(2)

再试想一次:如果中国没有核弹、没有火箭、没有卫星、没有飞船……如果这些国之重器研制起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不也要像制裁朝鲜、伊朗一样,全面制裁中国吗?

当然,中国没有这个如果。有的只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中华崛起!

原创:陈永和

十二勇士历史背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方式挑选)(3)

十二勇士历史背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方式挑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