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收录(艺苑邳州民间文学)(1)

编者按:谚语也称“俗语”、“俚语”,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中总结与创造出来,口口相传的一种艺术语言,语言简炼,通俗易懂,有俗有雅,有显有含,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近年来,邳州市民协副主席孙常胜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谚语的基础上,精选出1000条具有代表性和邳州区域性的常用谚语,进行注释,释义,并把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传说融入其中,编著出《常用谚语赏析》,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农业生产类谚语、林牧渔副类谚语、气象物候类谚语、时令季节类谚语等十个部分,信息量十分丰富。现节选部分,供读者参考。

民间谚语收录(艺苑邳州民间文学)(2)

常用谚语赏析

八、道德修行类谚语

701、吃亏人常在,赚便宜死得快。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吃亏,世上难有完全公平之事,有便宜就有吃亏,总想占便宜是不可能的,能够正确对待得失的人,是心胸开阔的人,会健康长寿,快乐一生;占便宜有贪心的人往往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是心胸狭窄的人,多半不会健康长寿,同时贪心的人往往也会遭到报应。

702、恶人没遇恶人磨,把恶人磨得无奈何。

凶恶成性的人自然会有更凶恶的人来对付他,泛指恶有恶报。

703、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

人要是太善良了,马要是太温顺了,常常会被人玩弄。

多用来鼓励人要有点抗争精神,不能太无能,不能逆来顺受。

704、自己一身毛,说人是妖怪。

明明自己身上有缺点或错误避而不谈,却偏说别人身上的缺点或毛病。

705、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古代的秀才讲究的是斯文,兵卒执行的是命令,双方的理论联系不到一起,因此会出现各执一词的现象。

有时也指遇到不讲理的人。

706、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谚语出自清嘉靖年间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意思是警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过分,宁愿自己有委屈,也不可胡乱猜疑他人;同时又告诫人们不要过分相信他人,要学会保护自己。这句谚语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之道的道德底线。

707、鸡褓鸭子瞎操心。

原意是指老母鸡将鸭蛋孵化成小鸭子,小鸭子却不认鸡做妈妈。现指多管闲事,出了力,费了心,却得不到好报。

(注:褓(音,bao),指褓窝,禽鸟类孵化的过程。)

708、硬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意思是说一个怕一个,一个比一个厉害。

(注:硬的,指鲁莽的、做事不讲情理的人;楞的,指态度粗暴、没有头脑、做事缺乏全盘考虑的人;不要命的,指不怕死、好拼命、不计后果的人。)

也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70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少的时候不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到年老的时候,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710、玩火者必自焚

搬弄是非,挑起事端的人最终得不到好下场。

711、贼人胆虚,浪人心虚。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中总是不踏实。

712、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为人不要做那些让自己内心感到不安或愧疚的、昧着良心的事,这样即使半夜有人来敲门,心中也不会惊恐。

713、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遇到巨大灾难的人有幸逃生,一定会有幸福相伴。

714、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宁愿在小范围内、小圈子里当家作主,说了算,也不愿意在大范围内受制约。

(注:凤尾,指凤凰的尾巴,这里是指看上去十分漂亮的意思。)

715、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原话是指“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由于“鞋子”和“孩子”发音很接近,久而久之,以讹传讹,人们便口口相传“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现多指花再大的本钱或功夫也要达到目的。

716、艺高人胆大。

原意是指有了超强的本领,就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在江湖上闯荡。

现多用于鼓励人们要学好高超的技能,就可以毫无畏惧。

717、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比喻在别人急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

718、十年河东转河西,不要笑穷人穿破衣。

人间的世事是会变化无常、不可捉摸或预测的。

也可以理解为事物是发展的、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与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还可以理解为物极必反的意思。

719、鼓破一齐擂,墙倒众人推。

比喻人在遭受到挫折或打击、处于逆势的时候,众人却乘机落井下石打击他、排挤他。

也说“墙倒一溜歪,败坏一齐来”。

720、跑了猪,跑不了圈。

指纵然一时逃避,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扯,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得了关系或责任。

与“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意思接近。

721、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事情一露出端倪,便可知道事情发生的结果。

也可以理解为经验十分丰富。

72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相信经验丰富人的告诫,很快就会体验到失败的现实。

72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则,否则无法成功。

比喻做事要遵守一定的法则。

724、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明明自己不知道,却装作很懂的样子,自欺欺人,结果永远一事无成。

725、不见兔子不撒鹰。

形容做事要抓住有利时机,看准目标之后迅速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与谚语“不见棺材不掉泪”意思接近。

726、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做事要抓住事物的弱点或要害才能控制主动权。

比喻最有效果的动作。

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相近。

727、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有勇气就会有结果,没有勇气连结果都没有。

72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即使家境败落,也比一般的穷人条件要好的多。

常常形容财产损失。

729、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收了人家的东西就得给人家办事,拿了人家的钱财就要替人消灾。

指贪图便宜就得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7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处在事件中心的人往往头脑不能冷静思考问题,很难准确判断与处理问题,而局外人却非常清楚。

73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意思是说再好的记忆力也有忘记的时候,不如将情况用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永久不会忘记。

73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有涵养的人受到了伤害能忍辱负重,最终会达到雪耻的目的,哪怕时间很长。

733、小人报仇,一天到晚

急性子或没头脑的小人物要报仇,总是挂在嘴上,干的是小打小敲,早晚会被人发现。

734、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比喻技艺永无止境,不能高傲自满自大。

也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或“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735、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形容人内心受到的伤害是最难以忍受的,像树被剥了皮一样难受。

736、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指旧时知识分子不满现状,积极抗争,但又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缺乏胆量,最终做不成大事。

现多比喻有的人犹豫不决,干不成事。

737、言必行,行必果。

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兑现诺言,而且必须有结果。

738、一诺千金。

指承诺过的诺言有千金一样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39、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宁可拆掉十座庙宇,也不要破坏一门婚姻。

这句话奉劝人们要多做善事,不要干涉和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

740、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这句谚语出自宋朝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原文是这样说的:“世请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野干鸣,师子吼。八两半斤,十升一斗。不从他觅,须还自有。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这句话的原意是说“家贫”和“母丑”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犬”和“子”都应该认这个命,而不应该嫌弃“家贫”和“母丑”。同时,也告诫世人,人人都应该保持这种“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的精神。狗不会因为主人家很穷而选择离开,孩子永远不会觉得自己的父母难看。

741、兔子不吃窝边草。

原意是指聪明的兔子从来不吃掉用来藏身的窝边草,否则会将自己的行踪暴露在猎人的枪下。

现多指一个人要与周围的邻居处好关系,不要侵犯周围邻居的利益。

比喻不要损害自己的利益,不能只顾一时满足,而自毁后路。

742、明人不用细说,响鼓不用重锤

比喻头脑清醒或特别聪明的人不需要过多的提醒,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743、穷不欺,富不攀。

指待人接物的态度要端正,要不卑不亢,不能见了穷人就凶声恶煞,态度粗暴;见了富人就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744、穷不改门,富不迁坟。

告诫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贫穷和富有而瞎折腾。

也说“穷改门,富迁坟”。

745、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贫穷落魄的人走在大街上也无人关注,家境富有的人即使躲进深山老林里,有会有偏远的亲戚登门拜访。

这句谚语告诫世人人情交际变得越来越势利与现实,也可以理解为世态炎凉。

与“人喜有的,狗咬丑的”意思相近。

746、当面点钱不薄人。

在金钱交易过程中,需要当着双方的面点清数额,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747、先小人、后君子。

做事的时候,要首先把问题或困难考虑清楚,才能按规则或规律办事,这样就不会出现扯皮现象。

与“丑话先说在前头”意思相近。

748、蜜罐子嘴,蒜瓣子心。

形容一个人善于欺骗他人,整天做坏事,嘴上却说好话。

与“佛口蛇心”、“头上长疮、脚下流脓”、“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意思相近。

749、好了伤疤忘了疼。

吃了亏还不接受教训。也指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犯错。

与“离了棍子忘了疼”意思相近。

750、争着不足,让着有余。

相互争夺最后大家都得不到,互相谦让最终还会留有很大余地。

与“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意思相近。

75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指救人性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注:七级浮屠,指七层宝塔,是佛塔中最高的等级。)

752、人行好事,莫问前程;人行坏事,天地不容。

人的一生只做好事,不要问未来前程如何,但最终会有好报的;人要做坏事,连天地都不会原谅,最终会遭到报应的。

753、狗窝里剩不下多多。

原意指狗窝里不会有剩余的食物。现多指家长或长辈戏谑孩子有好吃的东西非要一次性吃完,不顾及别人。

(注:多多,邳州方言,一种用杂粮做成的食品。)

754、望山跑死马。

原意指眼看就在眼前,而实际距离却很远。

形容看着容易做起来难。

与“指望亲戚饿死人”意思相近。

755、上梁不正下梁歪。

原意是指建筑房屋的时候,因为下梁安装不正确,导致上梁也歪了。它的原话是说“下梁不正上梁歪”。经过以讹传讹变成“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现多引申为上层建筑(上级或长辈)做的不好,影响下面的人(基层或晚辈)也跟着做坏事。

756、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

读书人即使不出家门,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举一反三,天下大事便可以分析出原因和结果来。

比喻读书多了可以触类旁通。

757、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香。

愿意说的是自然界的现实情况。

现多比喻人的经验丰富、老道。

758、生意人嘴里无实话。

指经商的人对任何人都不会说出实情,否则影响生意的正常经营。现多指商业秘密。

与“商场无父子”意思相近。

759、一正压百邪。

正气能压倒各种歪风邪气。

760、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

761、蝎子尾,黄蜂针,最毒莫过妇人心。

这句谚语原文出自《封神演义》,意思是说蝎子的尾巴,黄蜂的后针,青竹蛇的牙,仙鹤顶上红等都是人间最毒之物,这些东西都不毒,最毒辣的还比不上恶毒妇人的心。也说”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仙鹤顶上红,黄蜂尾上针,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

现多形容女人看上去似乎是脆弱无力的,一旦别人将她们逼入绝路,她们是具有无形杀伤力的,警告世间男人不要轻易去招惹她们。

762、冤家路窄。

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76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指幸福的事情一般不会连续到来,而不幸的事却会接踵而至。

764、饱汉不知饿汉饥。

意思是说自身没有处在那个位置或环境中,是很难理解别人的难处或苦衷的。

765、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真正的掌握大权的人不在,但一些小人物就开始行使权利。

比喻一个人不自量力,目中无人。

766、十年长八岁,越长越败类。

比喻人的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差。

与“花喜鹊褓叽叽棍,一辈不如一辈。”

(注:“叽叽棍”,一种小鸟的俗名,多在墙缝或屋檐下孵化小鸟。)

767、冤有头,债有主。

要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必须找到真正的主人。

768、挑花的,捡黎的,末了拣个没皮的。

原意是指买东西时挑花了眼,最后买到的东西并不如意。

现多比喻选择人或物的时候挑过了头。

(注:花的、黎的,指物品的颜色。没皮的,指不好的东西。)

769、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总有相应的对策应对。

现多指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来应对。

770、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比喻部队或单位每年都会有新人进老人出,是正常的新老交替。

与“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意思一致。

771、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朝不用那朝人

当权者发生变化,下属也相应跟着变动。

772、伴君如伴虎。

原意指陪伴君王(皇帝)像陪伴老虎一样危险,随时可能遭杀身之祸。

现多引申为和上司打交道很困难,得处处小心翼翼。

773、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见善尽美,总会有失误的时候。

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意思相近。

774、驴大马大值钱,人大了不值钱。

比喻人高傲自大,不受欢迎。

775、坷头碗渣也有用,西瓜皮也能滑倒人

比喻微不足道的物品或小人物也能给所谓的“大人物”带来不测。

与“大江大浪都过去,小河沟里翻了船”意思一致。

776、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喝不了热糊糊。

心情急躁办不成大事。有“欲速则不达”的意思。

777、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指相互谦让。

778、好叫的鸟不肥。

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才实学。

779、抬头说话误三针,低头说话乱了心。

原意是指妇女在纳鞋底时,抬头说话耽误了做针线活。

现多引申为一心不可二用。

780、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指贪心不足,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与“这山望着那山高”意思相近。

781、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

会游泳的人往往因麻痹大意而被水淹死,有的人因为逞能犟嘴而招来灾祸。比喻自认本领强的人,往往会因疏忽而遭到失败。

与“会水水下死,会拳拳下亡”意思相近。

78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原意指一句安慰或祝福的话,能给人以安慰,即使处于寒冬也让人心中热呼呼的;而一句贬低或不逊的话,就像一把利剑,刺伤人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让人感到寒冷。

比喻好话暖人心,坏话伤人心。

783、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

意思是说有过节的人不要太过于计较,要主动想方设法化解纠纷,与对方尽释前嫌,不要一味追究,否则冤冤相报,循环相争,永远没有止尽。

78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喻急需要找的东西费了很大劲却找不到,然而却在无意中得到了。语出明朝冯梦龙《塑世通言》。

现多指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近。

785、人在泥窝拉一把,别踩着肩膀往上爬。

人在落魄的时候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为落魄者提供一些方便,千万不能见死不救,趁火打劫。

786、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原意是指生活中蒙冤受屈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现引申为人生在世,遭受不公平待遇或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随处可见,大有人在。说起这句谚语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邳州境内土山街上有两个小青年,一个姓韩,一个姓贺,俩人玩的可好了,亲如兄弟。后来,他们俩成亲后,媳妇同一年有喜,于是,俩人就约定,等孩子出生后,如果都是男孩,就让他们结拜为仁兄弟;都是女孩,就结拜为干姐妹;如果生了一男一女,就让他们结为夫妻。

后来,韩家生了个男孩,取名韩光蕊,贺家生了个女孩,取名贺娥。于是,两家就确立为亲家关系。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韩光蕊和贺娥都长成了少年,韩光蕊在镇上读私塾,贺娥天天在家描龙画凤学刺绣。虽然听说大人们为自己订下了“娃娃亲”,但是,两个小孩还没有见过面呢。

有一天,韩光蕊上学经过贺娥家门口,恰巧被贺娥看见了,贺娥问丫鬟梅香:“那是谁家的公子?长得恁俊的?”梅香告诉贺娥:“小姐,他就是韩光蕊啊,是你的夫君啊!”贺娥一听,顿时羞红了脸说:“梅香,你能不能把他请到咱楼上玩一会啊?”梅香一听,连忙高兴地下了楼,不一会儿,就将韩光蕊带到了楼上,三个小孩就玩起了对对子、捉迷藏,贺娥还将自己正佩戴的银锁挂到了韩光蕊的脖子上。玩了大半晌,韩光蕊猛然想起还要上学,就拿起书包向学堂跑去。

跑到半道,韩光蕊跑热了,一摸脖子,发现贺娥给他的银锁正挂在自己脖子上,他想,我要是将银锁戴到学堂,同窗们不笑话我嘛?有心把银锁扔了,又舍不得。回去送给贺娥?那不更耽误上学吗?思来想去,韩光蕊正好来到关帝庙门前,他看见关公塑像旁边周仓的脖子光溜溜的,心想干脆把银锁戴到周仓的脖子上,放学后再回来取走也不迟。于是,韩光蕊就将银锁套在了周仓的脖子上,然后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怎么那么巧,韩光蕊前脚刚走,贺娥的舅舅王安就进了关帝庙,原来王安赶集累了,想到关帝庙里歇歇脚,他一抬头,猛然发现周仓塑像的脖子上挂着一把银锁,王安走近仔细一看,这不是我送给外甥女贺娥的那个银锁嘛?怎么挂到周仓的脖子上了?于是,王安从周仓脖子上取下银锁,气呼呼地来到姐姐家,见到贺娥的母亲问道:“姐姐,我外甥女的银锁怎么跑到关帝庙周仓塑像的脖子上了?”贺娥的母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忙跑到楼上,问贺娥是怎么回事?贺娥一听母亲追问,心中也感到很奇怪,我明明送给韩光蕊了,怎么会跑到周仓脖子上呢?由于害怕母亲责怪,贺娥就编起了瞎话:“昨天夜里,我正在睡觉,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看见一个大黑影子进了我的屋,等我睁开眼睛,一摸脖子,这个银锁就不见了,由于害怕,也不敢给您说。”

贺娥的母亲一听,赶紧下楼,将贺娥的话向弟弟王安学了一遍,王安听完,气得一蹦多高,他二话没说,抄起一根扁担就往关帝庙跑,到了关老爷的塑像前,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周仓的塑像砸得粉碎,边砸边骂道:“好你个臭毛神,给关老爷扛个大刀就了不起了,居然干起不正经的事,敢调戏俺外甥女。”说完,拉起扁担就走。

王安刚走出庙门,突然从天上飘来一张黄纸,正巧落到王安的怀里,王安展开一看,只见纸上写到:“人是人,鬼是鬼,贺娥送锁韩光蕊;王安砸碎我周仓像,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王安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觉得此事蹊跷,于是回到姐姐家里,将此事向姐姐一说,姐姐再三询问贺娥,贺娥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出了实情。王安一听,连呼“莽撞、莽撞,怨我,怨我。”

为了弥补自己的鲁莽行为,王安专门花钱请来工匠,为周仓重新塑了一尊神像。

从此,“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就这样流传开了。

787、好心使水里去了。

原意是说,办了好事却遭别人误解。说起这句谚语的来历,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呢。

话说明朝初期,在邳州官湖街上,住着一位姓王的人家。这年夏天,刚收完麦子,打完麦场,农妇王张氏正在门口晒新麦,摊完麦场,热得一身汗,王张氏从井里打来一桶凉水,正想洗洗脸,擦把汗,凉快凉快。正巧来了一位先生打扮的中年人,那人见王张氏旁边放着一桶清水,便向王张氏讨口水喝,王张氏说:“你喝吧,我刚刚打上来的。”那人说了一声:“多谢大嫂。”正要扳着水桶喝水,王张氏突然抓起一把麦糠,撒在了水桶里。先生心想,你这个女人真无礼,我向你讨口水喝,你居然使坏,给我撒糠。但是由于饥渴难忍,不好发作,只得边吹麦糠边喝水,吹一口,喝一口,直到解渴为止。

先生喝完水,笑着对王张氏说:“大嫂,我不能白喝您的水,我是看地先生,顺便给你看看宅子吧?”王张氏一听先生这么说,就满口答应了。

先生围着王张氏的宅子转了一圈,还真看出了毛窍,原来,这位宅子正好建在五鬼集聚、阴气笼罩的凶地上,如果不破,久居此地,必定会家破人亡。本想说出实情,给大嫂出个法子,但是一想到这个女人使坏,别人喝水,她却撒糠,就把想要说的话咽下了肚。想到此,先生笑笑说:“好宅、好宅。”说完就匆匆告辞了。

过了五年,看地先生云游四方,又路过官湖,想起五年前的事,便专门来到王家,看看这家人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灾秧。没想到,当他围着王宅转了一圈后,居然发现此宅阴气全无,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看地先生很纳闷,走进了王家,见两个虎头虎脑的孩童正在院内玩耍。这时,王张氏也认出了看地先生,连忙让先生进屋坐坐。边走边说:“您这位看地先生真是好眼力,您说俺这宅子是好宅,还真叫您说中了,您走后,俺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这不,还添了两个大胖小子。”说完,对两个小孩喊道:“阎王、小判,过来给先生看看。”

看地先生一听俩孩子名字,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原来这宅子本来是凶宅,属五鬼集聚,但是这俩孩子一个叫阎王,一个叫小判(判官),因为名字起的好,把五鬼都给“镇”住了,凶宅能不变成吉宅嘛!

看地先生解开了胸中的谜团,但是那口怨气还窝在心里,于是就问王张氏:“大嫂,我有一事不明,当年我向你讨水喝,你怎么使坏,向桶里撒麦糠呢?”大嫂笑着说:“这位先生,我真是好心使水去了。您走南闯北,连这个都不明白?当时您又累又渴,浑身是汗,一口气把凉水喝下肚,会激伤你的胃,我撒麦糠,就是要你边吹边喝,这样就不会伤身子了。”看地先生一听,连连道歉:“惭愧、惭愧,你的一片好心竟然被我误解了,真是好心使水去了啊!”

从此,“好心使水去了”就这样流传开了。

788、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句谚语的原话是说这样说的:“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意思是说度量小的人不是真正的君子,没有度量的人就不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后以讹传讹,就演变成现在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与“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个意思,意思是说,不恨人的人不配作一个君子;心慈手软,不狠毒的人终究做不了大丈夫。

789、女子无才便是德。

此语出自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原文是这样说的:“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明末·陈继儒之语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要顺从丈夫的意愿就可以了。

但是,也有人这样解释“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每个男子都要以德为主;女子虽然很有才能,但一点也不炫耀,依然自视若无,这是很高超的德行。

79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平稳地航行,也可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当下可理解为当权者要善待下属,否则,极有可能被下属所抛弃。

791、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句谚语的本意是指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往往只有两三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两三分钟的表演,可能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里的台上台下是个形象的比喻,“三分钟”和“十年”都是虚指,用来形容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与之相近的谚语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有很大的相似地方。

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和成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磨练。

792、慢鸭早行,笨鸟先飞。

这句谚语出自元朝·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意思是说,鸭子走的慢不怕,可以先走,飞行速度差的鸟要先飞才能赶上别人。比喻做事慢、能力差的人,如果怕落后,就要比别人先走一步,这样才能赶上。多用作谦辞。

793、困难象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不顺利和艰难困苦,如果你退缩了,不敢前进,把困难和问题想象的特别复杂和恐怖,困难就显得更加巨大。相反,面对困难,如果你知难而进,一点一点解决困难和问题,你就会感到,困难其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复杂。

79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谚语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常用谚语。许多人常常将此语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所以经常神定气安;而小人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容易患得患失,常常忧心忡忡。

795、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同恶势力做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起这句谚语的由来,还与一个凄惨的故事有关。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话说有父子俩在京城里开了一个家珠宝店,父亲叫王义,儿子叫王明,因为生意做得诚实热情,所以这家珠宝店一天天生意兴隆起来,名气也越来越大。

一天,一个太监来到王义家,命令王义父子俩在三天内用大珍珠镶个“万寿无疆”的金匾送进皇宫,皇上一看,真是字字珠玑,加上金边衬托,很有皇家风范。皇上一高兴,就赏了他们一些银两。父子俩谢恩后,正要退出金銮殿,不料,皇上又开口了:“慢!朕命你二人再做一套玉雕屏风,上面印上历代美人图,速去办理,不得有误!”

王义父子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做金匾时已经花了一半家产,再做一个玉屏风,不是让人倾家荡产吗?可皇命难违,二人只好唯唯诺诺地退了出来。

回到家,王义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只好拿出全部家产,请人做玉屏风,老人家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伤心,竟然拿出绳子,悬梁自尽了。

王明回到家,见老父悬梁自尽,一下子就如塌了天一般。从此以后,王明整日以泪洗面。一位邻居劝他说:“老父已经死了,还请节哀顺变,哭有什么用呢?现在,重要的是屏风,赶紧做好送给皇上算了,免得惹来杀身之祸!”

经邻居这么一提醒,王明心里顿时闪过一个念头:“杀了这个昏君替父报仇!”可是,皇宫警卫森严,怎么才能靠近皇上呢?王明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他在身上藏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带着屏风去见皇上,皇上一听玉屏风做好了,马上召见。一见绚丽多彩的历代美女图,皇上捋着胡须,不由自主走到屏风旁,细细地欣赏起来。王明见机时已到,正准备下手,转念一想:不行,金銮殿上武将很多,我还来不及下手,就会被他们发现。到那时候,我死是小,老父的深仇怎么能报得了呢?于是,他走上前去,请求充当皇帝的侍卫,皇上正在兴头上,马上应允。从此,王明日日夜夜地寻找报仇的机会。

这天,皇上到野外去打猎,王明也去了。在路上,他有意给皇上牵马,趁皇上不备,用力一拉,皇帝便摔在地上。王明抽出匕首,正准备一刀结果了昏君的狗命,却被纷拥而上的卫士抓住。皇上爬起来后,吓得脸色苍白,怒气冲冲地叫众武士把王明给剐了。卫士扒下了王明的衣服,把他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来,直到死,王明仍然傲然屹立,大骂不止,两眼充满了仇恨,好像要把皇上一口吞下去似的。

从此,“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故事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796、初生牛犊不怕虎 。

这句谚语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意思是说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797、君子成人之美,小人趁人之危。

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愿意帮助别人并且可以为别人的成功付出努力;品格低下、卑鄙阴险的人难以容忍别人的进步,并且会以各种方式给别人制造麻烦。

798、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

意思是说乐观、豁达,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的人,可以健康长寿;做事凭良心,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这种人生活在世上没有负担。

799、有志者立长志,无知者常立志。

一个有远大志向、原意做出成就事业的人,必定能够树立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努力;而那些碌碌无为的无志者,则是选择一种不断立志又不断弃志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人生。

800、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改节。

原意是说玉石就算碎了,其质地还是洁白的,竹子就是焚烧了,它的竹节依然不毁。

现多比喻人的节操高尚,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而改变。

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