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播完也有一段时间了。

虽然口碑不错(豆瓣评分9.0分),但热度显然不够。

开播和完结都静悄悄,唯有电视播到一半,主角宋运辉鸡飞狗跳的婚姻生活引起了不少讨论。

但原本希望展现的锐意进取的改革风貌,却远没达到预期。

第二部的时间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正全力迈向新阶段。

此时应该是三位主角(尤其是代表国营经济的宋运辉和代表个体经济的杨巡)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期。

但国企改革之路远没有我想象的精彩,本该奔涌的大江大河,变成了螺蛳壳里做道场。

更糟糕的是,中年宋运辉变成了一个只会搞事业的工具人,身上功能性的戏份过多,私人化的流露太少。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

满脑子都是工作的“发条人”宋运辉不够讨喜

甚至,相比原著里对宋运辉心理变化的详细刻画,我们会发现剧版的宋运辉简直就是官场白莲花转世。

为了衬托这种“白”,其他人物不得不毫无逻辑地“黑化”或者强行“跪舔”,这种现象在同档期的剧集中也很明显。

弄得我很纳闷,怎么现在我们都不允许主角有瑕疵了吗?

到底是观众的道德要求太高,还是创作者的胆子太小?

01

如果从角色戏份来看,《大江大河2》应该叫《宋运辉传》。

《大江大河2》里,雷东宝早早就吃了牢饭,直到最后才被放出来。

另一边,小杨巡还是三人组合中的气氛组担当。然而这个角色直到五六集之后才出现。

显然,在这一部里,宋运辉以及他所代表的国企改革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2)

为了带领观众快速切入看上去十分艰巨且繁杂的国企改革故事,编剧运用了“职场 家庭”的故事类型,一手讲宋运辉如何搞定办公室政治牢牢抓紧事业,一手通过家庭戏码带出变革时期新旧价值观的必然碰撞。

以小见大本来是取巧的方法,用的好就能见微知著,从下到上展现全景式的变革图景。用的不好就会落入狭窄的视野里,陷在一地鸡毛中出不来。

《大江大河2》一不小心就滑入了后者。

不得不说,前几集讲述宋运辉如何排除万难、团结众人,搞定东海立项的戏份很精彩,节奏快,台词准,还带着几分破局者的热血和魄力。

也是在这几集中,观众们热衷于寻找2.0版宋运辉“长大了”的蛛丝马迹。

什么给闵忠生倒水啦,学会话里有话啦,懂得给领导戴高帽啦……人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在第一部中经过了水书记的指点,这个小辉终于开始懂得利用人情世故为自己的事业铺路了。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3)

然而大家哪里晓得,这竟然是宋运辉性格最为丰满的时候。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从剧情四分之一处开始,宋运辉面临如何与其他三位厂长共同守住东海项目的问题。

也是从这里开始,宋运辉堂堂一个大男主,也沦为了一个工具人。

为了事业,或者说为国企改革,宋运辉变成了一个上了发条的木头人。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4)

说他上发条,因为宋运辉几乎全程都在搞事业:从东海立项,到东海上一期、二期,与外资谈判。

全程马不停蹄,又所向披靡,没有人可以阻挡他成功的脚步。

但问题是,这种成功毫无悬念。

即便编剧一再给东海项目设置困难,来几个同事使绊子,观众也不会特别紧张地为宋运辉吊着一口气。

因为光是看编剧对办公室政治的描写,你就知道这不过是挠痒痒似的小打小闹。

每个小领导不过是想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掀不起什么风浪——他们背后几乎没有任何强大势力,因此对宋运辉根本构不成任何阻力。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5)

马厂长背后倒是有一股真正强大的势力。然而在国家利益面前,这股势力看似来者不善,实则无比开明、贴心。

于是,看事业这条线的心路历程大概是——

开始:这帮人看着没一个好人。

后来:原来人人都在帮助宋运辉,保护宋运辉。

在这些纸老虎面前,宋运辉能做的就是不断升级打怪,化解矛盾的过程也变得异常顺遂。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6)

例如,在东海二期建设中,宋运辉坚持要用一小部分股权来换取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而其他人则认为此法过于冒进,不可取。

这种道路选择的重大转折点,本是各方势力登台唱戏的天然舞台。然而宋运辉仅仅跟几个代表不同立场的人分别谈了一次话,就等来了南巡讲话的消息。

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没有盘根错节的外部局势,小宋这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简直是除了成功就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家庭这边,宋运辉也没歇着。

姐夫雷东宝出事,必须由他出面解决。而毫不意外地,他跑上跑下,对这个再婚的姐夫毫无芥蒂,一片真情。

老婆不求上进、醋坛满满一缸、还永远拎不清是非,老丈人穷追猛打,装病、举报,拼了老命也想搞死自己。他也能忍。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7)

事业上,宋运辉是天选之子,所有人都喜欢他,保护他;

家庭中,所有人都要来害他,拖垮他,逼他犯错误。

宋运辉看似是男主角,具有最大的能动性。实际上这个人物除了承担推进东海企业改革的功能之外,再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

面对外界的压力,他的反应也如同木头,只有无奈、忍受,最后发展成漠视。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8)

所有的情绪为工作让步,所有的人性暗涌也为人物的党性纯洁性让步。

这样一来,东海合资是成了,宋运辉的形象也升华了,但观众也只能快进了。

02

其实,这种生硬的表达,在塑造体制内官员时时常出现。

隔壁《巡回检查组》剧组就有一个比宋运辉更加鲜活、更加失败的案例。

该剧中的政法委书记张友成(韩童生 饰)同样刚正不阿,奈何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和一个溺爱儿子的老婆。

该角色的家庭戏份同样是表现鸡飞狗跳——儿子犯事,母亲护短,父亲暴怒。

以“全家都要来害我”的形式来展现高层官员的清正廉洁。

在他身上,我们同样看不到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人味儿。

跟儿子相处像领导训话,生气的时候把儿子当敌人,不仅没有流露出一丝父爱,还有种被儿子挡住了官运的气急败坏之感。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9)

这种设定不仅没能强化党员干部的正面形象,反而让人心生反感。老戏骨韩童生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罕见的差评。

万万没想到,《大江大河2》中的中年宋运辉也走了老路。

第一部中的宋运辉尚且算得上有血有肉。他在处理人事关系中所表露出的特点既是优点也是短板。

执着又骄傲的个性让他在革委会大院门口背《人民日报》,知道逃票看电影不对但为了兄弟义气一直死守,但也同样因为这种性格,几句话把爸爸气到住院,让领导给自己倒水……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0)

这样的宋运辉,我们真情实感爱过,因为人物在不断地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更重要的是,青年宋运辉犯下的错误大多确实是由自身性格缺陷所致,而非编剧“机械降神”,专门安排人害他。

但《大江大河2》里的中年宋运辉占据着绝对的思想、道德优势,剧中几乎所有的安排,都在放大他性格中的优点。

观众心知肚明改革的浪潮势不可挡,而宋运辉是一个坚定的改革派,因此中年宋运辉在剧中几乎代表着绝对的支柱与标杆

作为这场巨大改革中的弄潮儿,宋运辉的事业理想被极致扩大。工作领域中,谁要是没有这种胸怀和理想,谁就是小丑。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1)

同样,在家庭生活里,宋运辉也必须是道德标兵。

然而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将自己几乎献祭给工作和理想的男人,对家庭有所忽视,与家人缺乏沟通可以说是必然的。

往小了说,这是一个公职人员为求个人发展所必然付出的代价;往大了说,这是一个国家在改革中特定的小家庭必须承担的重任。

如果编剧愿意正视这个问题,承认家庭与婚姻生活中宋运辉的缺席,承认他在这方面并非完人,也许会更加令人深思。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为了烘托宋运辉的完美无瑕,这场婚姻中涉及的其他人必须毫无逻辑地矮化。

老婆老丈人作天作地,成功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才能洗清宋运辉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本应承担的责任。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2)

主角没错,永远都是有人想害他

虽然在这一部中,编剧也为宋运辉安排了性格缺陷导致失败的桥段,并派老徐在最后去点醒他。

但这个缺点仅仅是——只顾前进,不懂得团结同志。

换句话说,太清高了呗。

这个理由实在不怎么高明。

一来,这是第一部中的老毛病,人物还因为这个栽跟头,显然没有成长和变化;

二来,这种话听起来不仅不像批评,反而是在变相表彰他的尽职尽责,变着法子烘托人物高大。

因此,很多人说《大江大河2》具有更开阔的大局观,我不认同。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3)

剧中的很多”大局“,实则只存在于空洞而充满说教意味的台词里

剧中对东海改革的前瞻固然气势宏大,但这不是政府报告,而是文艺作品。

一部具有大局观的文艺作品,需要对“人”有更开阔、更复杂的认识,要有敢于把人物(尤其是主角)的每一面摊开来说的勇气。

《大江大河2》的“大局观”,就像一个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小孩。用高概念包裹单薄的人物,看起来威武雄壮,实际上格局小得很。

03

很多原著党表示,剧版宋运辉的形象与原著差别非常之大。

书中的宋运辉更狠、更圆滑,甚至还有完全洗不清的道德污点。

在书里,宋运辉不仅是个能力超群的技术型领导,也是一个会耍手腕的官僚。

面临空降,他死活不肯放权,硬是把实权攥在了自己手里。

若是真如电视剧中所演,完全不通人情,却年纪轻轻做到常务副厂长的位子上,反而像是被开了金手指。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4)

而在备受争议的婚姻生活中,书中的宋运辉更像个“渣男”。

书中,宋程二人的婚姻,既是出自二人自愿,也有程家设计的因素。

而原书中的水书记并非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对宋运辉如父亲般无私慷慨。宋运辉能够在金州落稳脚跟,多少也有程家的关系。

书里的宋运辉,明目张胆地厌恶自己的妻子程开颜,也确实在婚内爱上了梁思申。

他对待程开颜的态度,可不如电视剧里那样和善。

婚后的程开颜发福,他便下意识嫌弃她的大象腿;出差回来,发现程开颜在闻自己的内裤,以判断他有没有出轨,宋运辉对妻子的厌恶彻底决堤,意识到从头至尾自己根本没有看得起过这任妻子和她的家人。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5)

然而,可以说是毫不意外地,宋运辉在电视剧中变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这样一个宋运辉,对上面是有了交代,可对创作者来说却是天大的难题——

如何叫一个中年人保持少年般的天真无暇呢?

这个难度系数堪比让人摆脱地心引力的问题显然是难倒了编剧。

主角不能有道德污点这事儿,并非个例。

就拿同样完结不久的《流金岁月》来说。

许多人觉得朱锁锁和叶瑾言这对CP的感情线怎么看怎么怪。

这俩人一会像父女,一会像情侣。前期走玛丽苏路线,叶各种毫无条件为朱开金手指,后期又走煽情路线,写叶特地赶来婚礼送上大礼后飘然而去。

看得人奇怪:叶瑾言堂堂一个公司老总,什么场面没见过?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商界(情场)老手,被一个小丫头整得五迷三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6)

爱了还不求回报,整得跟初坠爱河的毛头小子似的,至于嘛?

编剧给了一个理由,说是他有个和朱锁锁同一天生日的女儿。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笑了。

翻了原著才知道,敢情书里朱锁锁就是大老板包养的金丝雀啊!

原著中的朱锁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捞女”,靠姿色为自己捞一个物质丰厚的下半生。

她跟叶瑾言(原型是书中的李先生)的结合,一开始不过是场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物质交换罢了。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7)

电影版还原了这段关系

但如今的编剧不敢这么写,只好遮遮掩掩,为这俩人的关系找各种遮羞布,生怕“捞女”的身份被拆穿,玷污了现代版朱锁锁“独立女性”的高贵身份。

但编剧费尽心思去“修正”这段感情,“修正”朱锁锁的人生,想让朱锁锁的故事看起来更正能量,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偏偏抵消了原著中朱锁锁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有了感情,哪怕对方破产欠债她也甘愿承担。

靠傍大款发家的朱锁锁说起来是挺不光彩的,但戏子有义,婊子有情,捞女不捞,风尘中的侠肝义胆千百年来一直都在打动人心。

几年前,尚有樊胜美这样既势力又仗义,还带着几分悲苦的捞女做女主角(虽然是多女主设定),让人恨不起来,反倒心生怜悯。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8)

几年后,为了顺应“独立女性”的潮流,女主角不能再有道德污点了。

她一定不能贪财,不能靠男人(至少嘴上不能承认),不能在感情上摇摇摆摆,否则就会被打为“绿茶婊”。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19)

其实,无论是宋运辉还是朱锁锁,编剧对他们的美化,无非是向他们各自所代表的某种概念妥协的结果。

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当我们回看很多经典老剧时会发现,一个正面的政治人物也可以上演非常精彩的情感戏码(如《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瞿恩、杨立青),一个值得尊敬的女性也不一定一辈子都不动摇不犯错。

穆白怎么洗白了(这场洗白大会)(20)

同样是正面政治人物,众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共产党人瞿恩有着极其动人的情感弧光

蒋方舟曾在《圆桌派》里提到,现在年轻人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他们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尝试。

没想到,如今连影视作品里的主角,那些活在虚拟世界本该恣意飞翔的人物,也变得如此谨慎,生怕身上溅了泥点。

对于有些道德感极强的观众来说,心里倒是舒坦了。

可是,对于文艺作品本身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