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

在未进入第02期“导联系统”前,老黄牛唠叨几句话,大家别介意。学习犹如盖楼,楼欲建多高,地基就需多深硬!心电图其实不难,难在基础不容易打实。疑难心电图的分析核心,就是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地方分析!

让咱们一起温故吧,别偷懒喔~

→3分钟基础心电图讲解连载(第01期):心电图组成


导联系统

标准的心电图由 12 个导联组成:6 个肢体导联(记录额平面的电流)和6个胸前导联(记录水平面的电流)。

肢体导联

心电图五个导联位置图解(3分钟基础心电图讲解连载)(1)

图 4 导联Ⅰ、Ⅱ、Ⅲ都是双极导联。

在导联Ⅰ上传向左臂的搏动产生一个正向波形,传向右臂的搏动产生一个负向波形。在导联Ⅱ、Ⅲ上,传向足部的搏动产生正向波形,由足部传向臂部的搏动产生一个负向波形。

图 5 导联 aVR、aVL、aVF 都是单极导联。

把搏动想象成是从心脏中心产生的。传向这些导联的电搏动均产生一个正向波形,而远离这些导联电极方向的电搏动则产生负向波形。由于心脏搏动基本上是从右向左,从上至下(从上方至下方),所以 aVL 和 aVF 导联是正向,aVR 导联是负向。

导联 aVR 是一个加压右臂单极导联,意味着该导联记录的是从心脏中心产生的搏动。传向右臂的搏动在此导联上产生一个正向波形,而远离右臂的搏动产生一个负向波形。因此,导联 aVR 是唯一一个在右侧的肢体导。由于心脏的搏动基本上是从右至左(远离右臂方向),所以在该导联的波形通常都是负向(即,它们是其他导联与波形的镜像)。因此,P 波通常都是负向,而且在大的负向波形或 S 波之后有一个初始间隔 R 波,代表左心室去极化。

导联 aVL 是一个加压左臂单极导联,意味着该导联记录的是从心脏中心产生的搏动。传向左臂的搏动产生一个正向波形,远离左臂的搏动则产生一个负向波形。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在该导联上的 P 波(是由右向左的搏动产生的)是正向的。QRS 复合波(由从右至左的搏动所产生)也是正向,而且在正向波或者 R 波之前可能有一个小间隔 Q 波,代表左心室的去极化。

导联 aVF 是一个加压左足单极导联,意味着该导联记录的是从心脏中心产生的搏动。传向左足的搏动产生一个正向波形而远离左足。因此正常情况下,在该导联上 P 波(由一个从近端至远端的搏动产生)是正波。QRS复合波(由近端至远端的搏动产生)也是正波,而且高的正向波或 R 波之前可能有一个小间隔 Q 波,代表左心室的去极化。

胸导联

心电图五个导联位置图解(3分钟基础心电图讲解连载)(2)

图 6 胸前导联(V 1 ~V 6 )的位置。

与加压肢体导联一样,V 1 ~V 6 导联都是单极导联,记录从心脏中心发出的搏动。朝向心前区导联的搏动产生正向偏转,如果搏动是远离心前导联偏转为负向(图 7)。

心电图五个导联位置图解(3分钟基础心电图讲解连载)(3)

图 7 水平面的胸前导联。

朝向心前区导联的搏动产生正向偏移,而背向心前区导联的搏动则产生负向偏移。

V 1 导联通常在右心室和右心房上方;

V 2 、V 3导联多在室间隔上方靠近左室;

V 4 ~ V 6导联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上方。

因此,在 V 1 导联(偶尔在 V 2 导联)P 波是双向波,因为去极化是从右心房开始的(朝向 V 1 导联),第二部分 P 波源自左心房,远离 V 1 导联。V 3 ~ V 6 导联上的 P 波通常是正向,因为这些导联大多在左心房上,反应左心房朝向这些导联的激活。依据 V 导联的位置,V 1 导联上有一个初始的小正向波(R 波),代表从左至右的(因此是朝向此导联的)间隔去极化。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深 S 波,该波从右至左(背向该导联)移动。与之相反,V 6 导联有一个初始负向波形(Q 波),代表从左至右,即背向此导联的初始间隔激活。随后是一个代表左心室去极化的高的正向偏转(R 波),其传导方向是从右至左,因此是朝向该导联方向。若检查 V 1 ~V 6 导联(在胸壁上从右至左排列),R 波的幅度在逐渐增大,表明更多左心室作用力朝向此导联;而 S 波深度在减少(表明左心室的作用力背向此导联)。因此 R 波幅度的逐渐增大,被称为 R 波的心前区进展(图 8)。这种改变(R/S ≥ 1)通常发生在 V 3 和 V 4 导联之间(正常过渡区)。

心电图五个导联位置图解(3分钟基础心电图讲解连载)(4)

图 8 R 波在心前区的进展。

从 V 1 导联(位于右心室)到 V 6 导联(位于左心室上),R 波的幅度逐渐增大,S 波深度逐渐减少。在 V 1 导联初始的 R 波代表隔膜作用力,而 S 波是左心室作用力。从V 1 ~V 6 (即从右心室向左心室),左心室的作用力变得更明显(即,R 波的幅度逐渐增大作用力,而 S 波深度会减少,因为左心室作用力越来越靠近导联)。

--未完,后续--

(文章内容图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来源于: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 · 卷1;主编:菲利普·波德瑞德等;译:郭继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