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堪称经典的一段故事。不仅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甚至还被搬上了中学语文教材中。而作为“智取生辰纲”的幕后策划者,“智多星”吴用第一次绽放了属于他的光芒和风采。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

“智多星”吴用

令人尴尬的是,好景不长,刚刚干完这票大买卖没多久,劫取生辰纲的事情就暴露了。晁盖、吴用等人也因此被迫上了水泊梁山,为后续林冲火并王伦,晁盖入主梁山拉开了序幕。这里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智取生辰纲”真的“智”吗?

“智取生辰纲”漏洞百出,劫取成功纯属巧合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并不复杂:

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与蔡夫人欲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老丈人蔡京庆寿。梁中书选派武艺高强的杨志负责押送这批生辰纲。在杨志押送生辰纲的途中,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蒙翻了杨志等大名府军官,成功劫取了生辰纲。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2)

智取生辰纲

整个过程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唯一的败笔就是在成功劫取生辰纲后,晁盖、吴用等人未将杨志等大名府军官灭口,留下了线索,最终被官府查到,不得已一起上了梁山落草。

生辰纲的这套富贵是刘唐献给晁盖的,晁盖随即联合吴用、三阮以及主动来投的公孙胜,完成“七星聚义”的同时,制定下了“智取生辰纲”的计策。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3)

七星聚义

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

晁盖问吴用是软取还是硬取?吴用先是说“只看他来的光景”再做定夺,实际上早已定下“智取”的方案。因为要应“七星聚义”的天象,参与劫取生辰纲的人数已经定下为七人,最多再加上“北斗上白光”的白日鼠白胜,也就八人而已。

吴用道:“保正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此一套富贵,唾手而取。”

而此时押送生辰纲的官员及数量都还不曾确定,甚至都还不知道有杨志这等高手参与其中。仅仅凭借晁盖、吴用等八人想要“硬取”生辰纲,难度极大,成功率极低。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4)

晁盖、吴用等秘密筹划

而真正定下押送官员及数量是在出发前的两三天之前。这个时候晁盖、吴用等人早已定下计策,三阮也都回了石碣村。

当下一日在后堂坐下,只见蔡夫人问道:“相公,生辰纲几时起程?”梁中书道:“礼物都已完备,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踌躇未决。”

而起初梁中书准备派遣押送生辰纲的队伍十分强大。十辆马车,每辆车有十个厢禁军,外加一个军健。不算杨志,光这些官兵数量就达到了110人。晁盖等8人就算个个能够以一敌十都拿不下,更何况“硬取”必然流血杀人,谁灭谁?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也就是因为杨志的意见最终才让押送生辰纲的队伍控制在了15人,给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成功的机会。如果真是100多人的押送队伍,蒙汗药不打紧,就白胜挑的那两桶酒,够谁喝?能蒙翻所有官兵吗?蒙不翻,还怎么智取?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5)

“白日鼠”白胜

所以说,就吴用的这个智取计策本身存在巨大的漏洞,只不过正好遇到了杨志,阴差阳错下居然成功了。

再者,晁盖等人成功劫取生辰纲后没有杀人灭口也是一大败笔。

失了生辰纲,梁中书必然会上报蔡京,也必然会派人调查。但调查是需要线索的,没有了目击证人,从何查起?即便在黄泥岗上发现了众人的尸首,调查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杨志等人是商人打扮,押送生辰纲本身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梁中书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公然去调查。参照蔡京得知生辰纲再次被劫后,也只是派心腹秘密前往。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6)

“青面兽”杨志

府干道:“小人是太师府里心腹人。今奉太师钧旨,特差来这里要这一干人。临行时,太师亲自分付,叫小人到本府,只就州衙里宿歇,立等相公要拿这七个贩枣子的并卖酒一人、在逃军官杨志各贼正身,限在十日捉拿完备,差人解赴东京。”

这还是在知晓劫取生辰纲之人的信息的前提下,蔡京也只是暗中派人处理。如果连这条信息都没有,加上押送生辰纲的这条路上,杂七杂八的山贼草寇势力众多,除非出动大规模的官兵来围剿,否则很难有收获。

综上,水浒作者虽然将这个故事情节取名为“智取生辰纲”,实际上名不符实。当然,如果故事太完美也就无法合理引出后续的剧情了。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7)

梁山聚义

吴用的“智取生辰纲”计策漏洞百出,那么在此之前,上一次的生辰纲又是如何“完美作案”的呢?第一次生辰纲被劫后,过了整整一年也没有查出真相。

关于去年的第一次生辰纲被劫,在梁中书与蔡夫人的对话中是这么说的:

“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叫谁人去好?”

虽然没有明说此次生辰纲是第几次送,但被劫显然不是第一次。至少去年那次生辰纲被劫后,至今还未破案。

是谁劫取了第一次生辰纲?监守自盗实属高明!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甚是不好。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杨志在接到押送生辰纲的差事后,曾明说押送只能走旱路,没有水路可走。又把八个有着强人出没的地方点了出来。很显然,杨志都知道的信息,梁中书必然更加清楚,这些势力必定也是重点调查对象。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8)

杨志

然而最终却什么都没有查出来。如果第一次生辰纲被劫是以上八个山贼草寇势力所为,内部消息不可能封锁那么严密,一年的时间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吹草动。再者,山贼草寇势力扩大除了钱财外,更注重名声的积累,闷声发大财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因此,基本可以排除这八家势力。

能够做到毫无线索可寻,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生辰纲被劫的同时,押送生辰纲的官兵也都全部“人间蒸发”。

参照梁中书第二次押送生辰纲时的官兵配置,第一次生辰纲押送时的官兵配置规模相信不会相差太多。这么多官兵全部被杀了吗?显然不可能。真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说梁中书压不下来,蔡京也兜不住。况且,真死了那么多人,现场不可能什么线索都不留下。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9)

杨志押送生辰纲

说到这,很多人都反应过来了。第一次生辰纲被劫,大概率就是一起“监守自盗”事件。

但这个人绝对不是梁中书!

一、梁中书在北京大名府尴尬的处境

梁中书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留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妥妥的一把手。当他得知杨志的遭遇后,大喜,便要将他提拔为副牌军。这个副牌军是个什么官呢?说白了,在大名府军职系统里,属于最低等的存在。

左右两边齐臻臻地排着两行官员: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副牌军。

按理来说,作为一把手的梁中书提拔这种级别的官员,基本上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梁中书还是按照“流程”来提拔杨志。他让杨志与副牌军周谨比试武艺,想让杨志展现实力从而堂堂正正地获得副牌军的职位。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0)

“急先锋”索超

杨志在比试枪法中胜出后,梁中书顺理成章地提拔他取代周谨副牌军的职位。然而却被兵马都监闻达打断,提出让杨志与周谨比试弓箭。在比试弓箭中再度胜出后,梁中书再度宣布杨志替代周谨的职位。然后索超又跳出来要跟杨志比试武艺,加上另一位兵马都监李成的表态,杨志再度与索超比试起来。

梁中书听了,心中想道:“我指望一力要抬举杨志,众将不伏。”

一个最低级别的副牌军职位,况且杨志也是有真才实干的情况下,梁中书的提拔却处处受阻,并且还不得不给这些人面子。很显然,梁中书在大名府虽然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实际上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两位兵马都监李成和闻达手中。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1)

梁中书

这也解释了,为何梁中书在遇到杨志这个“配军”后大喜,不由分说就要提拔他。这显然是梁中书有意拉拢、培植自己的势力。再加上在选择押送生辰纲时,梁中书宁愿选择杨志这个新人,而不愿选择大名府其他军官来看,也能看出梁中书在大名府的尴尬处境:权力被架空、无人可用!

从梁中书提拔杨志的艰难不难看出,梁中书这个一把手必然是“空降”的,并不是大名府本地势力。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这个位置大概率也是蔡京为他谋取的。鉴于梁中书在大名府的尴尬处境,他为蔡京准备生辰纲的目的显然也不单纯。除了所谓的“孝义”,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老丈人的支持,借由蔡京的名头来彻底掌控大名府,亦或者让蔡京把他调任其他地方,摆脱当下尴尬的境地。因此,梁中书断然不可能监守自盗,那无疑是将自己的路给彻底堵死。

二、大名府才是第一次生辰纲被劫的幕后黑手

说到这,第一次生辰纲被劫的幕后黑手就很清楚了,那就是以兵马都监李成和闻达为首的大名府势力。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2)

大名府

首先,大名府势力有作案动机。

押送生辰纲的军官和官兵都是出自大名府。名义上他们都是听从梁中书的命令,实际上李成和闻达才是话事人。他们完全有能力在半途中将生辰纲悄无声息的给运往别处,并且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这样一来,既可以让蔡京对梁中书产生不满,让李成、闻达继续手握权力的同时,还能得到一份意外之财,何乐而不为?

其次,此案没有侦破的可能,作案风险极低。

梁中书搜刮民脂民膏献给蔡京本就见不到人,生辰纲丢失,梁中书也只能派大名府的人以及下属势力去调查。这不仅是“贼喊捉贼”,并且这贼还是执法者,这案怎么侦破?即便蔡京派人下来,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调查主力还是大名府自身。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3)

蔡京

第三,梁中书心如明镜,却无可奈何。

梁中书提到去年的生辰纲时,曾对杨志这么说:

“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

其中“只因用人不着”是重点。梁中书的意思是去年押送生辰纲的那波人不靠谱,那波人是谁?当然是大名府的军将呗。为何他要说这些人不靠谱?要知道武艺高超的索超也只不过是一个正牌军的低级职位。在他之上还有很多高军职的将领,大名府真的无人可用吗?不是!那是梁中书不信任他们,或者明确的说,梁中书心中早就怀疑这些人了。但梁中书一没有证据,二又没有足够支撑自己的势力,只能哑巴吃黄连。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4)

梁中书

再者,梁中书在指派杨志押送生辰纲后,第二天又特意让一个都管和两个虞候跟随杨志一同前往。

梁中书道:“夫人也有一担礼物,另送与府中宝眷,也要你领。怕你不知头路,特地再叫奶公谢都管,并两个虞候,和你一同去。”

夫人的这一但礼物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也是梁中书的小心思。谢都管和两个虞候显然是梁中书和蔡夫人的心腹,派这三人跟随杨志一同押送生辰纲,显然是一种监督。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杨志“监守自盗”,避免让去年的生辰纲被劫事件重演。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哪一年(水浒传智取生辰纲)(15)

谢都管

第一次生辰纲被“监守自盗”,第二次却遇到了真正的“贼寇”。杨志固然倒霉背锅,梁中书也是悲催到家,但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底层被剥削的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