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文帝杨坚一统南北建立隋朝后,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社会盛景,隋朝国力达到巅峰,据记载直到文帝去世之时,隋朝的钱粮足以供养全国人民五六十年。如此强盛的国家,居然在文帝去世后短短十数年间大厦崩塌。而作为隋朝亡国之君的隋炀帝又是做了什么违背天道的事情呢?传闻靠“杀兄弑父”上位的杨广又是为什么被很多人称为“千古一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隋朝的第二任皇帝的历史故事。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1)

杨广剧照

史书记载,杨广小时候是一个俊美聪慧的人(“美姿仪,少聪慧”),在13岁时得益于杨坚的功绩和自身的突出能力受封为晋王。后来杨广在杨坚面前疯狂作秀,让隋文帝以为自己这个二儿子真的是“仁厚”之人,赢得了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的欢心。后杨广借机向“二圣”献媚,并栽赃陷害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太子杨勇,最终于公元600年成功上位做了太子。

公元604年,病重的隋文帝无意间得知了太子杨广的小心思,决定临终废除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但被杨素为首的大臣破坏。后杨广下令禁止有人在文帝寝宫进出,并伪诏赐死杨勇,不一会文帝驾崩,杨广上位登基。值得一提的是,杨勇之死确实是杨广害的,但杨坚之死并无可靠记载是杨广害死的。在一些史书中,文帝死于隋臣张衡之手,因为无清楚记载,为后世文学创作下了伏笔,换句话说,“杀兄弑父”很有可能是后世为了抹黑杨广而进行的文学修饰。那么杨广接手这富强的隋朝天下之后,又做了什么让他有幸忝居“千古一帝”的称谓呢?让我们先把看演义形象的有色眼镜放下来看一看这位帝王的功绩。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2)

隋朝权臣宇文化及

杨广即位后,年号“大业”,意图成万世功绩,做千古帝王。公元605年,杨广做皇帝的第一年,便开始出兵攻打北面的契丹,并于公元606年收服契丹,北方的突厥和契丹等皆臣服隋朝。公元608年,隋朝又起兵攻灭了位于现在青海地区的吐谷浑汗国,为隋朝辟地千里,大大扩展了隋朝西部的疆域。此外,公元610年前后,隋炀帝派兵将消灭了位于今台湾地区的反对势力,还向西南地区扩张到今印度安南等地区。之后公元612年-614年,隋炀帝遣大军三征侵占了隋朝辽东地区的高句丽,虽然降服高句丽但大大损害了隋朝的民生根基。至此,隋炀帝南征北站、东荡西进,将隋朝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尽数消灭,大大拓展了隋朝的版图,出现了“百国来朝”的历史盛况,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3)

隋炀帝剧照

不得不提的是,隋炀帝登基之后,开始着手修建大运河。虽然南方地区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当时还是无法与北方地区相比。隋朝的大运河直接从北方到南方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为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此外,大运河南北通贯,为南北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隋炀帝还继续发展了文帝时期的科举制度,首创“进士科”,炀帝还推崇儒学,视孔子为圣人,这些都对之后的唐宋明的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隋炀帝的功绩主要体现在臣服周边各国,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历史盛况;开通大运河,加快了南北地区的交流和发展;改进科举制,为后世的中央取士提供了较好的模板。这些功绩虽然说是来自文帝杨坚留下的深厚底子,但也不影响炀帝开创这些利于后人的成果为他加分。杨广功绩如此,造福千秋万代,确实可称为“千古一帝”了,但是为什么还被追谥为“炀帝”呢?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4)

隋朝疆域

其实,“炀帝”是唐朝一统之后对杨广的追谥,而早在公元618年,隋朝权臣宇文化及杀死杨广,扶立杨广的侄子为帝,隋朝名存实亡。此后众起义军首领又拥立杨广的孙子继位,此时追谥的杨广为“隋明帝”。也就是说,“隋明帝”和“隋炀帝”是两个立场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追谥,前者出自隋朝后继者,后者出自反隋建国的唐朝人,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不过,杨广又是怎样在短短十数年间把他爹留给他的“足以供给全国人五六十年的钱粮”败光的呢?这又得回到他那些功绩来说。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5)

隋末群雄割据

隋炀帝在位初期,四周征战,虽然打下了无数的土地和名声,但也大大耗损了国力,其中三征高句丽征调百姓无数,耗费钱粮无数,无数的士兵和民夫死于战争期间;占领青海之地后因为地处偏远无人迹可寻,隋炀帝强行征召中原地区百姓远赴当地,造成了无数人死于途中,百姓大量失业,民生疲敝,隋朝西北部地区已经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了,隋朝江山穷了一半。除却对外用兵,隋炀帝在开通大运河、修建洛阳和长城等国内工程时,也是征调无数农夫,农业生产基本停滞;后运河开通后,炀帝又多次下江南、巡河北,往返于长安与洛阳之间,十年期间,总共被征调的农民远大于1000多万,多数农民又死于出力过程中,民不聊生,所以在隋朝末期出现了史称“天下死于役”的社会惨状。终于,不下于汉末三国时期文学创作的历史原型——隋末农民大起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并最终推翻了隋朝政权。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6)

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毁誉参半且过大于功”的君王,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隋炀帝说,隋炀帝在位初期政治清明、海内殷富,可惜未能守住一颗成为“千古一帝”的爱民之心,所以后期不理朝政,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以至于民心背离,打坏了一把本来能稳赢的好牌。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题诗《汴河怀古》,说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他认为如果炀帝没有在南巡途中被杀,安身位于京城,隋朝也不会这么快进入动乱,虽然有不利民生的误点,但其功过也可以与大禹相比肩了。可见在很多人眼中,隋炀帝的功绩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隋炀帝杨广富大龙之死(亡国之君杨广杀兄弑父)(7)

唐太宗李世民

这里是文盲说史,分享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给各位,不想错过精彩那就请关注我吧♪(^∀^●)ノ。如果您有宝贵的意见或者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不胜感激。

本文所用图片皆下载自百度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