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 盗载必究

启儒闲聊《金瓶梅》,今天就谈一谈小说里那“众泉”之名的来历。在小说里以“泉”命名的人物有:一泉、二泉、三泉、四泉,天泉、石泉等,现在就粗略论述一下其中的含义。

一泉

号一泉的新状元蔡蕴是在小说第36回里由翟云峰引出来的,他在西门府里被隆重招待时,甚是喜欢西门庆的书童张松。虽然从本章节里看不出蔡一泉的身份,但在小说第49回里,当他再次来到西门府里受招待时,应号薇仙的妓女董娇儿的要求而赠诗,在小扇面上题诗的句子里有句“紫薇郎对紫薇花”之语,就是在暗示蔡一泉的身份:“紫薇”是“子畏”的谐音,“子畏”是把张居正骂哭的御史刘台的字号。

万历三年十二月,因想捞点奖赏,刘台违反纪律而抢报辽东战功,张居正因故要“修理”刘台,于是此老兄对张居正来了个鱼死网破:把张居正执政三年半的“破事”都抖露出来了,且件件属实,可谓刀刀见血。

于是,“居正怒甚,见(皇)上俯伏而泣,不肯起。(皇)上下御座,以手掖之,而曰先生起,吾为逮台竟其狱,以慰先生。”

朱润东称此事件为“张居正政坛生涯的第一次打击”。

所以作者在小说里让刘台以状元身份出场,也是“一泉“含意所在;又因为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故有“潜伏”之意而称之为“蔡蕴”。因西门庆的书童是暗指吏部尚书张瀚(详见我的文章《那个和西门庆有“阳龙之事”的小书童张松是谁?》),其官职相当于中央的组织部长,而官阶只有六七品的刘台当然“喜欢”西门庆的书童了。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张居正的不谷与)(1)

启儒闲聊金瓶梅

天泉

至于三泉、四泉等名字的含义,我在以前相应文章里已经讲过了,其分别为万历皇帝、张居正,其原因就不再重复讲解了,而二泉指徐阶,详见我的文章《杀害苗天秀的苗青暗指历史上的谁?》。

太监何沂的侄子------天泉何永寿是在小说第70回里出场的:西门庆顶替夏龙溪的正职,原属西门庆的副职,则由“捏出水儿来的小后生”何永寿顶替。

我已经说得不耐烦了------夏提刑就是高拱,所以这个情节恰恰是再现那隆庆六年(1572),张居正和冯保暗中联手逐高拱的历史事件------史称“壬申政变”,这里的太监当然就是暗指冯保。在小说里,“壬申政变”的事件是不断被提起的:如西门府里的伙计甘出身(干出身)就暗指此事;最明显的是那西门庆、花子虚、李瓶儿的“三角恋”情节,也是暗指“壬申政变”的历史事件。我想说的是,在小说第61回里暗指冯保的李瓶儿病危求医时,找来为其看病的何老人,且称其儿子叫何沂轩的,也是冯保。冯保字永亭------永不倒塌的亭轩是用不着怀疑的,故称“何沂轩”。而小说第70回里的何沂太监又是指冯保------这就是太监何沂的“何”姓由来。在本章节里,太监何沂亲设家宴款待西门庆并嘱咐:因为孩子年轻,请西门庆在工作和生活上照顾刚升为其副手的天泉何永寿。所以何永寿的一切“家事”都由西门庆操刀主办。

此情节就是暗指张居正独揽朝纲、把持朝政,万历的“家事”都由张居正独揽而办,以至于万历小皇帝成了个傀儡。所以天泉何永寿就是年轻的万历皇帝:历经万载即为“永寿”,身为天子,当是“天”字当头,所以称为“天泉”。

我以前在《西门庆最心爱的女人李瓶儿其实是个男儿身》的文章里,顺带指出天泉何永寿是指冯保心腹徐爵,现在看起来是指鹿为马。对于因我的误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大家说声对不起!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张居正的不谷与)(2)

启儒闲聊金瓶梅

石泉

在介绍“石泉”之前,我感觉有必要说一下自己是如何发现《金瓶梅》是一部《张居正传》的:

在2020年十月份的一天,看到此书里有许多称“泉”的名字时,我马上意识到,此众泉之名绝对是作者刻意指向历史上某一个特定的人物!且又见张竹波在序言里称,此书有可能出自王世贞门人或王世贞本人之笔。于是我就假设作者是王世贞,既然小说是部“泄愤骂世”之作,可是何人得罪了王世贞呢?当我得知张居正曾罢免过王的官职时,于是我就对号入座地想,西门庆是不是张居正。当我看到“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时,于是在想:泉水之形与山体之状相似,“太岳”岂不为“石泉”!当此判断时,其实我并不知道书中还有叫“石泉”的人物。

所以那个几次出现在小说里“号石泉的巡抚侯蒙”就是暗指张居正!张居正在万历最初十年之内是大明王朝的一号风云人物。所以,在小说第76回里,听说石泉大人来西门府里吃饭时,于是,那个常来西门府里问诊的任医官“越发心中骇然尊敬西门庆,在门前让上马,礼节比往日不同,倍加敬重。”

又因为小说《金瓶梅》就是《张居正传》,所以小说里的“泉”字始终贯穿于全书。而名为“翟谦”号“云峰”的管家,也是暗指张居正------云峰和张居正号“太岳”同指山峰,又因张居正的弟弟叫张居谦,所以“翟谦”之名也是对张居正身份的暗示。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张居正的不谷与)(3)

启儒闲聊金瓶梅

说到此处,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说石泉是张居正也就罢了,又称其为“侯蒙”,是什么路子?

各位看官,稍安勿躁,刚才发现手机搜索屏上里一条“张居正为什么叫不谷”的提问信息,其实这和“侯蒙”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里有张居正多次自称“不谷”之事:

高拱死后,居正说:“不谷(谦称,我)与玄老为生死交……”

万历五年张国祥入京,透过冯保走通李太后的路线,复封张真人,居正无可奈何,只说:“不谷未敢骤谏。”

还有甘肃巡抚侯东莱的儿子违反驿递规定,擅行驰驿,于是张居正便写信告诫。这里面也以“不谷”自称。

那么“不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如朱东润先生所说的是张居正的“谦称”之语呢?

在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里记载:公元前656年,春秋霸主齐桓公因为自己的小媳妇调皮,在船上乱跳,以至于惊吓着霸主大人,于是霸主大人罚小妾回娘家蔡国面壁思过。可是蔡国君------这位“大舅子”实在不着调:竟然让自己的妹妹又嫁了!着实丢面子的齐桓公索性率领七国之军,来揍他的“丈舅子”,结果“蔡溃“,遂伐楚国(湖北荆州)。因为霸主大人揍楚国的理由很牵强-----“-风马牛不相及也”(也是此成语的出处),于是楚国就与联军谈判后而握手言和。之后,楚国君让叫屈完的人和霸主一同上车观看联军的军威,齐桓公说:“岂不谷是为?”意思是,不是我非得来揍你们的,是众诸侯之意。

这是《春秋左传》里第一次出现“不谷”的字眼,注解是这样解释的:“不谷出现二十一次,其中十六次是楚国国君的自称。”

也就是说“不谷”是楚国国君的谦称,楚国的地理位置就是张居正的老家江陵!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张居正的不谷与)(4)

启儒闲聊金瓶梅

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张居正没有被封王,却自称不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这是犯大忌的事情!

我粗略推算了一下,张居正自称不谷应该是从万历五年开始的,此前张居正自称“仆”,用《春秋左传注》里说法这是“合乎礼”的。那么万历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国榷》有载:

“万历五年五月已亥,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沈应时籍帑共四百七十八万四千余金。”

这应是当时国库的收入,是明朝近时创纪录的富国记录!对此,张居正可谓厥功至伟!

所以,这是张居正因为自己劳苦功高而得意忘形地自称“不谷”------是张居正妄自尊大的表现!但是明朝的祖制是:“非开国元勋,生不公,死不王。”对此,张居正不会不知道!在清秋子的《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一书中,作者说,张居正给万历皇帝的信件里也竟然称“不谷”!

于是,当张居正死后,《金瓶梅》的作者王世贞在对张居正的评价里有“小器易满”之语,此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所以在《金瓶梅》里,西门庆派崔本和来保往南方做生意发财后,在第60回里有“那时,来保南京货船又到了,使了后生王显上来取车税银两。”“又派荣海拿礼钱谢主事”等语句,其里面的“王显”之谓,就是暗指张居正自称王侯之事。所以上面的“侯蒙”就是指张居正自己在爵位上乱叫,有“瞎蒙”之意。这是作者对张居正的讽刺!所谓“荣海”是指张居正因此功劳而得到很多的荣誉。

文章最后,我想用当事人高拱对“壬申政变”的评价,来回答那个网友所提的“张居正为什么叫不谷”的问题:

当高拱被逐回新郑老家后,“患末疾,忿郁无聊”,经常在墙壁或书纸上写三个字来宣泄心中的愤懑,这三个字是:“净扯淡!” ------摘自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