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早起、运动、读书、甚至于上网课,为何努力了那么久还停留在原地,读了那么多书,我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些成为大咖的人是如何成就的?为何他们能成为大咖,而我们却似乎看不到希望。

《认知驱动》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作者周岭写作刚满三年,就出了第一本书《认知觉醒》,立刻成为爆款,无数人看后醍醐灌顶,后来他写了姐妹篇《认知驱动》,同样备受欢迎,被封为神作。

是什么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1)

如果说《认知觉醒》是觉知,那么《认知驱动》就是让我们去实践的一本书。《认知觉醒》提醒我们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这人生五件套的重要性,《认知驱动》引导我们如何去践行。看完这两本书,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立即按照书中方法去实践,短短数日,已初见成效,我选取一个最触动我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作者说,我们在努力的同时,要有相应的输出。比如说读书,读完后输出一篇文章,并且展示出来;再比如说练琴,不要一直埋头练,不时地练熟一支曲子表演给别人看。我们创造出价值,就会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也会通过别人的反馈,逐步地完善自己。

是什么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2)

说到创造价值,也即是为他人创造价值,即是利他,作者认为人一生中要至少做到一件对他人有利的事,利他即利己。稻盛和夫说过:“利己利生,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他就是一种高级的利己。你能为他人创造多少价值,你就有多少价值。”

说到底就是要做个有价值的人,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想要的,却忽略了自己能给的。只有自身能创造出足够大的价值时,我们才能够被别人强烈需要,你也能收获到你需要的价值。

作者本着利他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个人成长的心法、技法、方法,看后真的是受益匪浅。作者特别推荐写作这件事,写作能让人快速成长,我们产出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别人,既传输了价值,又提升了自己。

我们在输出时,要遵循价值原则,尽量输出具有长久价值的作品,先不管这个价值的大小,要持续输出自己的作品,我们读书后,写心得,写感受,写出来,经过别人的反馈,你能知道你的水平在哪里,从而修改、完善,不断进步。

是什么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3)

读书容易,而写作不容易,我们只有进行有点难度的事情,跳出舒适区,多磨练自己,才能看到进步,看到成绩。只是阅读一本书,这是最表浅的学习,也是被动学习,我们要有所行动,通过深入思考结合原有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写出来更好,这是主动学习,也是深度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

以上内容是看完这本书最触动我的部分,想到自己以前看完一本书往旁边一放,既不写也不向别人转述,时间一长就忘记书中内容了,后来通过写笔记,写感悟等,并且按照书中方法去践行,收获确实很大。最近我在学习朗诵,天天练习得不到反馈,确实影响学习热情,准备按照书中建议把朗诵作品发表出来,可以从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以取得进步。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虽然努力勤奋却看不到什么进步,建议你读一读《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这两本书,周岭老师会在书中给你答疑解惑。

是什么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4)

《认知驱动》书中金句:

1.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2.想让对方听你的劝,最好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你自己真的变好,而且比现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时你的话才有分量。因为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3.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4.只要我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降低期待,允许自己一次只做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进步缓慢,甚至反复失败,允许自己花更长的时间去练习,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情。

5.生产对别人有用的东西永远是写作的指南针,其他事情亦是如此,价值交换规律放在哪里都会起作用。

6.利己之事让我们得到了眼前的好处,却让我们失去了更大、更长久的好处——力量。

是什么决定着你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看不到希望)(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