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东大门和大运河北端城市的通州,是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和水路都会。

通州取名“漕运通济”之意

北齐( 550—577年)时,县治始设现址,即今天通州城区的位置。北周宇文氏建燃灯佛舍利塔,为城市标志。金代在潞水之滨造战船伐宋,天德三年(1151年 ) 在潞县设刺史州,称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通州从此因漕运而兴盛,清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他们一路沿着运河北上,在通州上岸进京。他们目睹了通州作为“天下第一通漕之处”的繁盛景象。

通州的时代变迁(通州城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1)

通州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内,乃镇河之塔。此塔当时是通州的地标建筑,清代诗人王维珍名句“一支塔影认通州”流传至今。这张照片也可以看到通州城的北城墙。

通州的时代变迁(通州城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2)

通州城轮廓特征

新旧城地理版图(形状)受制于北运河、通惠河走向、形势。 通州新城建于旧城西侧,新旧两城像是横排的“吕”字。通州旧城北城墙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依通惠河而建,旧城的北城墙紧贴燃灯佛舍利塔的北侧,现在还有城墙的遗迹。旧城的东、西两城门也因城内运河而并不在一条直线上。通州新城的南墙与旧城南墙也没有在一条直线上,在今玉带河大街北侧,也就是潞河医院北墙稍南处,一直往西,与佟麟阁大街连接处为新城南门所在地。

通州的时代变迁(通州城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3)

如今,虽然漕运不再兴盛,但通州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她也将再次矗立于古运河畔。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将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助力北京尽快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信息来源北京市方志馆

来源:通州 八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