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不知道“儿童哲学”这几个字对很多孩子的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反正,我是被吸引住了。

所以,9月29日这天,我从前往办事的城东下沙一带,折腾了40多公里依然要到城西的一亩童书馆,听一听“让思考力为人生奠基——一亩儿童哲学分级课程立项研讨会”。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1)

虽然人人都是哲学家,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哲学是一个不怎么提起的字眼。

即使我们的教育历程中,涉及到相关内容,考过忘掉,等再度提起它的时候,哲学又成了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

对了,古希腊那些古早哲学家的名字我记得。

只是,一说柏拉图,我只觉得他是精神恋爱的同义词;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就是两个络腮胡子且穿无领长衫的外国男子。

我这样的孩子妈,大概数量不会少吧。

但我却一直“很有追求”地想让自己孩子接受一点哲学教育。

作为一个图书记者,这些年,我也看到很多关于冠之于儿童哲学的书,零零星星地在出版。可是,哲学教育如何介入,不是几本读物拿在手里就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当它面对的是多数连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辈份都排不清楚的家庭。

双减政策下,孩子们该去学点什么?

说实话,多数老母亲们都如我一样,依然拿不准。

“儿童哲学”听上去是比“音体美劳”更为“无用”,不过,我觉得哲学可以让孩子去思考、追问、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一通百通啊。

事实上,研讨会现场的儿童哲学研究专家、一线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园长们,以及通过视频分享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赵志毅教授也是这么说——

哲学可以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形成,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

在这里,摘录一下部分专家的观点▼

浙江省哲学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振宇副教授↓↓↓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2)

“我们对于儿童哲学的研发,始终围绕文化、关怀、批判、创新、协作五大综合素养的培育而展开。无论在我们中国还是欧美,这些综合素养或核心素养都是教育界广泛认可的未来学习或生活的支柱。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或素养都发展得非常好,那么他学习任何东西,学习任何学科,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从根本上来看,儿童哲学是一种适用于任何学科学习的底层教育。让思考力为孩子的人生奠基,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通过基于一亩宝盒分级阅读的儿童哲学教育,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浙江省哲学学会儿童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俊教授↓↓↓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3)

“儿童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学的融合,虽然国外发展得比较好,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没有一套可以依靠的权威理论,在中国怎么做也没有定论,其实我们都可以去探索,都可以去参与。

儿童哲学不仅要求孩子,更要求老师,要求家长,如果老师没有达到这个能力,没有办法引导问题,要去上这个课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儿童哲学目前没有固定的教案,它需要老师随机应变,所以把它细化,甚至制作一些标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杭州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沈颖洁↓↓↓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4)

“你们这本《机器人》,我非常受启发。前段时间,一个幼儿园在做一个机器人儿童哲学项目的活动,他们就和我探讨到一个问题,说把握不好给孩子的课程,最后是落到一个纸板机器人的制作上,还是落到电线电路上,或者是落到一个程序的编写上。

我当时建议说课程的高潮不一定要落到制作上,它也可以落到思考上。比如:我们希望拥有怎样的机器人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机器人的价值和意义。我发现这本《机器人》它最后的问题设计更进一步,它说‘当机器人什么都做了以后,人类还能干什么呢?’我觉得留下这样一种思考上,帮助孩子把思维拓宽拓深,它带给孩子的启发,远比一个纸糊的机器人来得好。

儿童哲学不应该只在专门的哲学课堂中应用,而是应该弥散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去实现对儿童思考力的培养。”

杭州师范大学幼儿园副园长陈琳↓↓↓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5)

“现在的教育,无论是从儿童的需求来看,还是从老师的需求来看,都非常需要儿童哲学的支持。

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当他迷茫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所以毋庸置疑,儿童需要通过儿童哲学发展思考力,来支持他未来的发展和人生道路。

其实老师的需求,更多在于对于教育质量和方式方法的提升方面,需要儿童哲学的支持。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老师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一个小朋友,永远都是抱着一个小熊,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他的同伴们就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奇怪,然后这个孩子也发现他周围的孩子不接纳他,老师觉得非常棘手,我刚看到这本《当我们面对不同》,我觉得我可以把这本书带给老师,让她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我们该怎样认识别人的不同,接纳别人的不同,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老师们都需要的。”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

“阅读是培养儿童思考力的重要媒介,中国在未来的责任,不仅要建设中国,还要服务甚至引领世界,因此中国人迫切需要通过阅读打开世界之窗,迫切需要通过自己的头脑,观察、思考、表达和行动。

一亩宝盒在内容的顶层设计上,格局很大,领域非常广泛,文本设计切近儿童生活,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非常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哲学思考。同时,它又是分级读物,因此我非常期待基于这套图书开发的儿童哲学分级课程。据我所知,这套课程为国内首套儿童哲学分级课程,希望它在广大幼儿园、小学和素质教育场所的推广,对于提高中国儿童的思考和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杭州翠苑第一幼儿园副园长周黛杰↓↓↓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6)

“我们把哲思作为园本课程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其实儿童哲学在开启孩子的哲思,也启迪了老师的思考力。我们常常讨论:难道儿童哲学的课程,都是聊一聊,谈一谈,就可以了吗?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游戏、可视化的活动,‘石头剪刀布’、‘老虎棒子鸡’这种游戏算不算哲学呢。

从幼儿园教育的层面,我们希望能够有固定的形式,给到老师教育上的启发,让我们的哲思课程,有一定规律的、稳定的、深入地推进下去。”

专家的认同和一线教师们的思索,证实着原创中文分级阅读读物一亩宝盒的研发机构一亩童书馆,面向正确的方向做出了这一选择。

我与一亩童书馆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宋鹏宇女士不是第一次见面,这两三年中,在一亩童书馆和上海国际童书展中,我们都有所交流。

宋鹏宇也是一位母亲,所以,我很自以为然地以为,她这几年在儿童阅读推广上的创新,也饱含着一位母亲的自我需求,并且,她足够强大,将其成就为一份事业。

“一亩童书馆所从事的事业目的就是让儿童在广泛阅读中完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形成完整的人格和价值观。但是仅仅依靠优质内容的生产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学者、专家、教研员、一线的教育者还有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优质教育落地,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这是需要我们整整一代人共同努力的。”

宋鹏宇也关注到,最近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一个儿童事业大发展的新时代已然到来。

“这个时代的底层逻辑是对儿童的关怀、尊重、启发和赋能。养育好这一代儿童,也将决定中国未来三十年的人口质量和发展动力,所以我们教育从业人肩负的使命巨大,要为民族交好这个答卷。”

听到这里,内心有点小澎湃。那么,当务之急,是回家教育好自己的熊孩子。

四岁孩子每天讲一本绘本(爱读童书)(7)

一亩宝盒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这套儿童哲学分级阅读读本以及配套教师指导,将于2022年初正式向社会推广,它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各种阅读课上,12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打开“宝盒”找到自己需要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