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李松蔚说: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2019年创作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荣登当年众多媒体推荐的年度必读书榜单。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5位来访者的故事。

一个是40岁事业有成的制片人,痛失两位亲人,抱怨到处是蠢货;

一个是33岁新婚燕尔的大学教授,被诊断出癌症,生命走向末路;

一个是69岁离异三次的老太太,孤独绝望,有着自杀意念;

一个是25岁有着原生家庭创伤的女孩,酗酒上瘾,爱情屡次受伤;

还有一个是心理治疗师洛莉自己,四十多岁的单身妈妈,遭遇失恋和中年危机。

从20岁到70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遭遇着不同的情绪困扰。

痛苦,大多是情绪种下的毒。

当你学会正视情绪、管理情绪,你会发现所有的心理困境,其实都有出路。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

来源:全景视觉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2)

好好活着,是对伤痛的回击

40岁的约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电视剧编剧和制片人,曾获艾美奖。

他结婚12年,有恩爱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

看似完美的人生,约翰却怨声载道:人人都苛刻,处处是蠢货。

夫妻二人都去做心理治疗,约翰却瞒着妻子。

约翰吹毛求疵的背后,其实藏着无法触碰的伤痛。

约翰6岁时,母亲车祸身亡。

母亲是名戏剧老师,当天晚上外出排练,他曾央求母亲早点回家。

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母亲,母亲着急开车回家才会导致车祸。

长大后,约翰结婚生子,妻子和一儿一女被他视若珍宝。

他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好不容易热映,妻子却觉得备受冷落。

在一次举家出游前,妻子约法三章,希望约翰不要接电话。

电话响了,约翰忍不住想看看是谁打来的。正巧一辆酒驾的越野车迎面撞来,6岁的儿子盖比当场身亡。

盖比死后,约翰闭口不谈盖比,若无其事地正常参加各种活动。

妻子无法理解,怎么会有这么铁石心肠的人?

而真相是那一整年里,约翰惊魂未定,痛苦麻木。第二年,他每天早上醒来都想去死。

后来,他们又生下一个女儿。约翰担心对小女儿的宠爱,是对盖比的遗忘与背叛。

悲痛成了约翰和盖比之间的纽带,似乎只有持续悲痛才能表达对盖比的悔恨和思念。

在心理治疗师的开导下,约翰渐渐敞开心扉,和妻子恢复了交流。

两次遭遇至亲的意外身亡,约翰痛不欲生,愧疚自责,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他像一只刺猬一样,浑身是刺,拒人于千里之外,孤零零地舔舐伤口。

而虚张声势的强硬下,却是一颗脆弱孤独的心。

刺猬有时候比兔子更渴望拥抱,却不知道如何拥抱。

失去亲人,悲痛、遗憾是人之常情。但是,长期沉溺悲痛、过分自责,就是作茧自缚。

一个人在心底翻江倒海,痛苦只会变本加厉,从此越陷越深。

卸下铠甲,学会倾诉,才能收获拥抱,痛苦减半。

走出伤痛、好好活着,不是对逝去亲人的背叛,而是对他们的最好告慰。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3)

来源:全景视觉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4)

向死而生,是对生命的尊重

33岁的朱莉是一名大学教授,刚刚拿到大学的终身教职,准备结婚生子。

蜜月旅行归来,怀孕的惊喜被癌症的确诊消息击得粉碎。

他们笑着笑着,哭出了眼泪。

病情一度好转,医生宣布 “肿瘤消失”。但是最终检查时,又发现了另一种罕见的癌症。

医生断言,癌症终将夺走她的生命,短则一年,长则十年。

曾经以为遥远的死亡,突然间变得近在咫尺。

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朱莉不想坐以待毙,而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她想生个孩子,即使经历了两次流产,还是决定再尝试一次。

她向往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不顾丈夫的惊讶,直接应聘入职。

为了保命,她必须决定舍弃哪些器官,保留哪些器官。

即便如此,死神依然没有饶过她。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努力和死神赛跑。

她给丈夫写了一本书,希望他以后重新找个老婆,永远被爱萦绕。

她策划了自己的葬礼,亲手写下讣告:“她活着的每一天都被深深爱着。”

朱莉去世后,出席葬礼的人居然多达几百人。除了悲伤,更多的是美好回忆。

朱莉前半生努力拼搏,以为未来可期,可是突然被告知没有了未来。

生命进入倒计时,悲伤无济于事,她有了向死而生的勇气。

她争分夺秒地完成遗愿清单,打破常规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还要和爱人温柔告别。

生命不可控,死亡不可期。

拥有时,只道一切是寻常;失去时,方知万物皆珍贵。

感情行至末路,开始怀念对方的美好;生命走到尽头,开始领悟生命的宝贵。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珍惜拥有,活好当下,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5)

来源:全景视觉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6)

勇敢改变,是对衰老的答复

69岁的瑞塔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她离婚3次,4个子女都深陷泥潭,而且老死不相往来。

她决定,如果70岁生日前生活没有起色,就了结此生。

为了寻求改变,她向心理治疗师洛莉求助。

20岁时,瑞塔遇到第一任丈夫,但好景不长。

孩子出生后,争吵愈演愈烈,丈夫常常在酗酒后对她和孩子们大打出手。

瑞塔没有勇气离开,反而加入了酗酒的行列,看着丈夫虐待孩子们也无动于衷。

直到儿子吸毒,39岁的瑞塔才彻底醒悟。她带着十几岁的孩子们断然离开,但是他们早就伤痕累累。

此后两段婚姻都草草结束,之后10年,瑞塔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

去年,她结识了65岁的麦伦,两人形影不离,直到麦伦在社交软件上遇到他人。

瑞塔的生活再次陷入死寂,她决定重拾画笔。

邻居凯尔一家对瑞塔的绘画才能大加赞赏,两个孩子拜她为师。

而且经过凯尔的策划和宣传,瑞塔开始接到各种订单。

几周后,麦伦意识到瑞塔才是自己所爱,向她表白心迹,并且吻了她。

惊慌失措的瑞塔打了他一巴掌,然后避而不见。

两个月后,瑞塔鼓足勇气给麦伦和每个孩子都写了一封信,坦白了自己的一生。

麦伦和瑞塔重归于好,帮她举办了一个热闹的70岁生日会。

人到迟暮,还能改变吗?

瑞塔困在过去的失败里,坚称自己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最终她重新拥有了爱情、亲情,还意外收获了事业、爱好。

衰老是自然规律,变好却是自我选择。

老年不是蹉跎悔恨的代名词,即使你年轻时一事无成,过去的失败,不妨碍你过好现在。

三毛曾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来不及认真地年轻,那就优雅地老去。

只要你愿意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即使到了70岁,我们依然可以像17岁一样重新开始。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7)

5个来访者深受情绪困扰,但都勇敢地迈出了一步,积极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人类的烦恼其实是相通的,生离死别、疾病衰老、失败挫折、情感创伤,那些切肤之痛让我们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会遭遇特别艰难的时刻,即使苦苦挣扎,依然情绪濒临崩溃。

《情绪革命》中说:“情绪生病,比身体生病更可怕。”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善待,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出口。

长期压抑情绪,就会累积成病。

当你深受情绪困扰时,不妨找个人聊聊,让不良的情绪尽快得到缓解、释放。

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幸福程度。

情绪健康稳定,就是你的福气。

管理情绪,就是成年人最好的养生。

一个人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8)

作者:伏琴,读书万卷,笔下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