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河北岸咸阳塬的最高处,秦咸阳宫的旧址上,东、西并排屹立着两座高大的封土堆,隔渭河和汉长安城遥遥相望,这里就是汉朝开国之君,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合葬陵——长陵,位于西边的是汉高祖陵,东边的是吕后陵。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观念来看,夫妻死后理应同葬一穴,像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灵柩就位于同一个悬宫之中,已经考古挖掘的明万历皇帝定陵,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就停放在一起,为什么汉高祖和吕后是“同茔不同穴”呢?

实际上,任何制度都有一个诞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帝陵的合葬制度也是如此,汉朝帝陵合葬制度自然也会有自己的特点。

刘邦是汉王朝的开创者,也是汉朝礼仪制度的奠基者,这其中就包括丧葬制度,像帝陵的陵邑制度、陪葬墓制度、帝陵仿京城格局、合葬制度等等,就是刘邦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发展,为以后的汉代帝陵制度定下了基调。

旭哥前几天刚刚去参观过长陵,帝后两座陵墓就像两座大山一样屹立在大地上,高大宏伟、傲视群雄,让人感慨不已,也对刘邦和吕后“同茔不同穴”的夫妻合葬制度充满了兴趣,因此,本文旭哥将从刘邦长陵入手,来解读西汉帝陵的合葬制度。

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刘邦和吕后合葬长陵)(1)

长陵


合葬制度的起源

《汉书》中说,“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称始皇帝,也就是说,皇帝、皇后的称呼是从秦朝开始的,但帝后合葬的历史远比皇帝和皇后的称呼早的多。

旭哥在《十三经注疏》中,找到这样的记载,“合葬之礼,非古昔之法,从周公以来,始有合葬,至今未改”。也就是说,合葬制度是从周公制礼以后开始的,考古发现是否支持史书的记载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河南安阳考古挖掘的殷商王陵遗址,商王的陵墓和商王妻妾的陵墓明显不处于同一茔域,至于商王陵墓中殉葬的宫女嫔妃,和合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由此看来,商代还没有出现“合葬。”

至于西周王陵,我们则完全不知道,因为西周王陵“不封不树”,在地面上不栽树不起封土,没有任何标志,到目前为止,十三位周王的陵墓,一座也没有找到,但是可以从考古挖掘的一些西周高等级墓葬中找到蛛丝马迹。

1974年,考古部门在宝鸡茹家庄发现了弓鱼(左弓右鱼合写)伯墓及其夫人邢姬墓,弓鱼国是西周中期之前存在的一个小分封国,其国君为伯爵,弓鱼伯墓和其夫人邢姬墓就属于夫妻异穴合葬的情况;另外,属于西周末年的浚县辛村的卫侯墓和卫夫人墓,也是“异穴合葬”的夫妻墓。

可见,考古发现也印证的史书记载的准确性,合葬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和王后“异穴合葬”已经成为了固定的丧葬习俗,关于这一点,有丰富的考古资料加以佐证。例如,河北平山县战国中期的中山国王墓所出的兆域图上,整齐的排列着五座大墓,中间为中山国国王墓,王后和哀后墓分列左右两侧,再外围是夫人墓,典型的同茔不同穴。

我们再来看看秦国的情况:

《史记》中记载,“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国君先死的称为“会葬”,国君后死的叫做“合葬”,但本质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国君和王后合葬在一起,而且,也应该是“同茔不同穴”合葬。

汉承秦制,这种“同茔不同穴”的合葬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汉代。

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刘邦和吕后合葬长陵)(2)

同茔不同穴夫妻合葬墓


西汉帝陵合葬制度

汉代帝陵的形式为“封土为陵”,帝陵一般封土高十三丈,后陵在高度上稍低,因此,一座帝王陵内一般有两座规模相当的陵墓,一座为帝陵,一座为后陵。

例如,长陵内的刘邦陵和吕后陵,由于吕后生前特殊的政治地位,吕后陵的封土高度几乎和刘邦陵等高,再例如杜陵内的汉宣帝刘询陵和与之相望的王皇后陵。

由于帝陵规模宏大,虽然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帝陵和后陵的结构特点、位置关系,仍然肉眼可见。

在结构上,汉代帝陵合葬制度“汉承秦制”,延续了先秦的同茔不同穴。

《史记》中也对此有明确记载,“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

所谓同茔,就是指同一茔域,也就是帝陵和后陵位于同一座陵园范围内,像刘邦陵和吕后陵就都位于长陵内。西汉帝陵中,原本认为汉文帝的霸陵位于凤凰嘴,窦太后陵位于江村,各自拥有一座陵园,但随着江村大墓的考古论证,文帝的霸陵很可能也位于江村,因此,西汉帝陵和后陵都位于同一茔域内。

“不同穴”,非常好理解,就是不合葬在同一个地宫中,各自拥有一座独立的陵墓,长陵内的刘邦陵和吕后陵,就非常直观的解释了什么是“不同穴。”

帝陵“同茔不同穴”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直到魏晋时期才有所改变,唐代之后的帝陵普遍实行皇帝和皇后“同茔同穴”的合葬形式,直到清朝灭亡,一直如此。

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刘邦和吕后合葬长陵)(3)

长陵内的刘邦陵和吕后陵

在帝陵和后陵的位置关系上,也是十分有讲究,并不能随意颠倒,在长陵陵园内,刘邦陵在西,吕后陵位于刘邦陵的东边。

这就是西汉帝陵合葬制度中的位置关系,帝陵在西,后陵在东

这样的位置关系,由两个因素决定;

第一,在古代的礼制上,以西为尊,这在很多史料上都能找到相关记载。

西南隅为最深隐,故谓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焉。--《十三经注疏》

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汉书》

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长在西,卑幼在东。--王允《论衡》

秦始皇陵位于秦芷阳陵园以东的骊山之阿,就和“以西为尊”的礼制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芷阳陵园葬着秦始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母亲,因此秦始皇只能在芷阳陵园以东的地方,寻找合适的位置修建陵园。

皇帝为天下之主,也是天下至尊,帝陵当然也要位于西方,因此,在西汉帝陵陵园,不用看封土高低,只凭借位置关系,也基本能判断出哪座是帝陵,哪座是后陵。

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刘邦和吕后合葬长陵)(4)

汉高祖长陵平面图

第二,帝陵修建仿照京城布局,帝陵、后陵和皇帝生前居住的未央宫、皇后生前居住的长乐宫,在平面位置上完全一致。

帝陵的兆域是帝王意欲营建的另一个天下,跟帝王生前的天下完全一致,在帝陵的布局上完全仿照京城的格局,这种布局始于秦始皇陵,汉代帝陵继承了这一布局。

因此,西汉帝陵则是汉长安城的缩影,皇帝和皇后陵园就是其生前居住的宫城象征,西汉皇帝居于未央宫,太后居于长乐宫,未央在西,长乐在东,宫城的这种位置关系直接影响了皇帝和皇后陵园的位置关系,也就是帝陵在西,后陵在东。

帝陵和后陵的这种位置关系,有没有例外呢?

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以皇后礼仪安葬李夫人,并将李夫人的茔地选在茂陵的的西北方向,但我们不能仅以此例否定西汉帝陵“帝西后东”的位置关系,因为汉武帝在都城建设、帝陵修建等方面屡次打破西汉的“惯例。”

汉高祖长陵“同茔不同穴”和“帝陵在西,后陵在东”的合葬制度,也是西汉帝陵的合葬制度,纵观西汉十一座帝陵,基本上都坚守的这一合葬制度。


旭哥是考古爱好者,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