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十二则关于为人处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二则关于为人处世(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论语十二则关于为人处世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名句的诞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1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三十六

  完全读懂名句

  1.直:公正、正义。

  有人问孔子:“用恩惠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反问道:“那么拿什么来回报恩惠呢?应该要以公正来对待仇怨,用恩德去回报恩德。”

  名句的故事

  “以德报怨”这句话当是出自老子之语,《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记载“报怨以德”,要用恩惠去化解、同报仇怨。孔子对于“以德报怨”这个问题的答复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所说的“直”有审判、裁决的意思,无为而治的老子却是用我们人格中的德性,来处理所发生怨恨的事情。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很推崇孔子的这个见解,他说:“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直就是一种公平的态度,是非善恶分明;用“直”去回报仇怨,就是用公正的态度去解决仇怨,对双方才公平。换句话说,这个“直”的含义,也包括用公平合理的方式给予对方惩罚,但绝对不是演变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局面。

  历久弥新说名句

  《诗经·大雅》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送我桃子,我回赠你李子。《诗经·卫风》也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指的是美玉。可见“回报”这个观念历史悠久,也反映出上古社会人与人之间纯朴和谐的处事方式。

  《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娄师德的弟弟将前往代州做官,娄师德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他的弟弟说:“人有唾面,洁之乃已。”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对他吐口水,他就自己擦干。娄师德却反驳:“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娄师德居然不同意弟弟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擦干,对方会生气,应该要让口水自己干掉。这个“唾面自干”的故事还谈不上是以德报怨,比较像是息事宁人。

  涉及政治、法律等层面,往往会有从怨、从德的问题。所以,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谈的就是统治的艺术,讲求公平性、中庸之道,例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十九》),就是一种君臣之间相互公平的回报。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主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意思是说,即使天大的仇怨都化解了,人民心中还是会留有一些余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所以老子认为,最好不要使人民结怨。孔子是公平去处理发生的问题,老子则是避免怨恨的发生。

  谈到“报”就不能不提宗教观点。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谈到:“业是一种自然而公正的过程。”“佛法告诉我们,如果不在这一世为自己负起一切责任,我们的痛苦将不只是持续己世而已,还将持续千千万万世。”在佛教中,业就是指有意志的行为,包括身体、言语和心识等三业,必须由人自己负责,而从怨、从德,人都是有“选择权”的。为了避免“冤冤相报何时了”,宗教鼓励人要从德,唤起自己慈悲的智能,去化解怨仇,让业的力量往正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