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回家,见了几个异乡打拼的亲戚,很有感触。

“十一”假期,老家亲戚有喜事,回去吃喜酒。是妻弟的女儿出嫁,在老家办的喜事。其实他们一家早已搬离老家在县城居住,老家是岳父岳母居住。但是岳父还是希望在老家风风光光办喜事,别的不图,就图个热闹、喜庆。说起来,其实还是在县城酒店办,既省心省力,经济上又不见得多花多少钱。请的厨师带的冰柜不够用,事先做好的大件肉菜等很多没法进冰柜,晚上用大型风扇摆在台案上一直吹,得有人值守,防止有猫狗作祟。岳父一连两天夜里没合眼,双眼熬的通红,说话声音都沙哑了,真是不容易。

到亲戚家见到小舅子,他对我说:”二哥开了辆宝马回来。“

二哥是妻子大爷的二儿子。当年初中学习成绩也算不错,但是一直考试不理想,初三就留级了好几年,跟我差不多大的年龄,我中师毕业工作了,他还在辗转各个学校留级初三,还曾经到我工作的乡镇留级了一年。那时候我已经跟妻子结婚,但当时毕竟年幼缺乏社会经验,好像对前来复读的二舅哥也没怎么特殊照顾。他是在一个村子的联中复读,离我们很远,而我又是个工作不久的普通教师,所以所以。最后没考取中专,后来就去常州打工了。

应该有二十年了吧,在常州溜乡卖过菜,出过苦力。后来开三轮柴油机动车替人拉货,起早贪黑,也是非常辛苦,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开销。后来从给一个厂子拉货起步,开始涉足物流生意,越做越大。如今把物流公司交给二嫂经营,自己跟亲戚合作开纸箱包装厂,专做网络购物用包装纸箱,现在自己又开了个贸易公司,专门从常州往这边发板材,听说赚钱很轻松。

他们一家早就在当地买了住宅商品房,孩子在常州上学、就业,已经成为新一代常州人,只是逢年过节来家。

以前回家都开的是老款的雪佛兰景程,比较低调,所以我们一直不知道X3的存在。这次是进口的宝马X3。原来这个车是给女儿上班买的,量子蓝色,非常漂亮,全款提的,上路五六十万。看来经济实力确实不一般了。作为一名农民,从农村到异乡城市打拼,也算是非常优秀了。当然,这近二十年奋斗的汗水甚至血泪是不为人知的。

送给异乡打拼努力的人们(你是成功的那一个吗)(1)

X3量子蓝色,网络图片

见到的另一个亲戚,是妻子的姨弟。从上海回来的,开的是桔黄色的牧马人。并且是改装过的,底盘升高,四条全地形轮胎威风凛凛,再配上亮眼的桔黄色,甚是拉风。

送给异乡打拼努力的人们(你是成功的那一个吗)(2)

听姨弟说,在这个喜事喝完喜酒,就去阿拉善英雄会去玩沙漠越野了,买这个车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沙漠玩,或者专门去爬沟沟坎坎、烂泥路,把车抹成泥巴猴看不出来颜色。这哥们是个玩家,全款110万买的保时捷卡宴平时开,这个牧马人专门去沙漠开,改装也应该花了不少钱。最搞笑的是曾经花万把块买个旧普桑(应该主要是牌照钱,当然这个车是沪N牌,也不值钱),改装花了十几万。到底改的什么呢?我是从他朋友圈看到的,外观没怎么大改,基本没动,里面是星空顶,仿古方向盘,升级音响,各种氛围灯花里胡哨,纸醉金迷,晚上开,就跟是在KTV里开车没区别。

一家都在上海做空调配件生意。

在二十年前,姨父在家开板材厂失败了,一切设备处理后,凑了七万块钱去的上海。

租了个门市,一开始,骑着自行车去批发空调配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辛苦,完成了资本的积累。

姨父的车从自行车换成电瓶车,从电瓶车换成二手小面包,到东南得利卡,再到丰田凯美瑞,逐渐升级,现在开的是高配的别克GL8,有客户来接客户,平时主要功能是接送孙女上学。现在两个孙子孙女一个高中,一个初中,在浙江的私立学校上学,一年学费30多万,以后大学可能要出国留学。给儿媳买了个奔驰E级作为买菜车。目前在上海,姨弟一套单元房,姨父一套公寓房,今年又买了个别墅,不知具体位置。老家县城一套大平层。当年买这个房子的时候,房产销售鬼精鬼精的,知道客户的实力,在卖完后过几天专门打电话,说这个公司在新区有新房销售,让两人过去,只要去就可以领一桶食用油。去了后看到房子心动了,当场又现金买了一套,现在出租中。

生意有多火爆呢?

听说在没有微信支付宝付款的年代,旺季每天晚上关门后点钱点的要吐。现在成立了制冷有限公司,员工接近三十人,经营的范围包括制冷以及周边的所有产品。大的如空调整机、新风系统,小的如空调支架、橡胶减震底座、铜管、电线电缆、甚至遥控器乃至安装空调需要用的一切工具、家电清洗设备等等全都囊括,在这个细分领域不敢说老大,应该做到了前几名。当年他去进货的那个老板,现在是他的客户。听说还在广东跟人合资开了个厂子,专门生产空调支架,他的空调支架能做到同等质量最低的价格。现在的生意应该已经不局限于上海市场了,而是面向全国。这个假期小姨、姨父没来的主要原因是搬仓库。原仓库到期了,又租了个独门独院的,租金每年110万。应该规模很大,可想而知货物有多少了。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应该说,这两例都是农村去城市异乡打拼成功的例子,我们眼里光看到他们光鲜的一面,他们付出的血汗不为人知。虽然是金字塔尖的一类,不能算有代表性,但是人家毕竟算是成功了。由此联想到自己,在学校辛辛苦苦干了三十年,现在每月打卡七千多, 原来的住房已经十多年,老旧了,今年刚买的新房还没上房,已经背上了每月三四千元的房贷,一直要还到七十岁。孩子上个兴趣班也要思来想去,说到底还是经济紧张,真是悲催。当然,若论起来,我们毕竟还是算轻松的,虽然穷点,工资也基本能够生活开支,毕竟不要那样操心费力,工作虽然有压力,但也比他们轻松许多了。

想到这里,心里竟然有点平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