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之初,杜富国的手臂常有幻肢痛,感到手还在,“手指头”会痛。有多痛?陪护人员问医生,医生说,“就像刀子割肉一样痛”。即使在这么痛的情况下,杜富国从未流过一滴眼泪,因为怕父母更伤心。坐在病床旁的杜妈妈一直安慰儿子:你有什么就叫出来、哭出来,会好受些。杜富国每次都是那句:妈,我没事,我不疼。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1)

时代楷模颁奖现场。张永进 摄

然而,在时代楷模颁奖典礼现场,当杜富国“听”到队里的战友为他录制的视频时,他哭了!泪珠沿着泪痕汇聚到下巴,然后一滴滴坠落,重重地砸在每一名中国人心上。

杜富国,一直在让我们哭

2018年10月11日,雷场中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诠释了什么是战友情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2)

2018年11月16日,当扫雷大队的官兵手牵手唱着嘹亮的军歌趟过那片雷场,无数人含着泪说道,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3)

2018年11月24日,在为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时,他习惯性地举起右臂,空荡荡的衣袖,庄重的神情,让亿万网友感动流泪。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4)

英雄敬礼,敬礼英雄。张永进 摄

2019年1月29日,在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仪式上,杜富国那句,“战友们,对不起。原谅我再也没有办法跟你们一起扫雷了,请你们替我继续完成任务!”令观众泪洒全场。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5)

2019年2月18日,杜富国的事迹在《感动中国》现场,又一次感动全国。

2019年5月16日,杜富国向最高统帅敬上特殊军礼,无手的军礼,托起一座无言的丰碑。

杜富国,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

有人说,扫雷官兵是“刀尖上的舞者”,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用生命前进,都是在叩响死神的大门。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扫雷?因为这里的河东村平均每户少一条腿,因为这里的云南沙仁寨87名村民还剩78条腿,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当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有一群人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走在最前面,用汗水和鲜血呐喊“让我来”。

谁说和平年代没有盖世英雄?杜富国就是!中国军人就是!

袖管空了,但人们不会忘记那双勇敢排雷的手。那双大手,曾细细抚过祖国的边境线,标记山河的安危。

而那句“你退后,让我来”,和“杜富国”三个字一样,永远刻印在了中越边境扫雷战场,刻印在了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上,刻印在了亿万国人心中。

战友情:比天高,比海深

颁奖现场,同事的长焦镜头一直对准着杜富国,生怕错过些什么。

当杜富国“听”到自己的战友为自己专门录制的视频时,同事隔着镜头,看到杜富国脸上有什么东西划过,但是不确定,自言自语道:杜富国好像哭了,记者席几乎所有人都警觉起来。随后主持人说了一句,杜富国哭了,然后转过身擦泪,在场的所有人也都跟着哭了……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6)

杜富国听到战友寄语落泪。张永进 摄

战友情、生死情、一生情。曾经战友是杜富国最坚实的依靠,现在战友成了他最脆弱的感情防线。有谁知道他多少个夜晚梦回雷场?有谁知道他在脑海里一遍遍回忆着战友的模样?有谁知道他多想和战友再扫一次雷?

战友和扫雷,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

这让我想起救火英雄吕援雄。2010年12月5日,一场山火,15名战友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尽管他从大火中幸存下来,但是全身85%的重度烧伤,让他痛不欲生,甚至尝试过咬舌自尽,但最终因为没有力气而未成功。他就这样在病床上颓废着,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梦见牺牲的15名战友,穿着军装排着队来病房看他,和他说了些什么。第二天醒来,他告诉自己如果不好好活着,对不起牺牲的那15名战友。

对于吕援雄来说,15名战友就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战友情、战友情,什么是战友情,“你退后,让我来,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为了你们,我也要好好活下去”……这就是战友情!

第一枚反坦克地雷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7)

杜富国排除1枚反坦克地雷。杨萌 摄

这张杜富国和1枚脸盆大小的反坦克地雷合影,我们都很熟悉,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家知道吗?

2016年5月,小组长许猛和组员杜富国一组在马嘿雷场清理爆破通道。在一处斜坡上,杜富国在前用探雷器小心翼翼地搜索着目标,突然探雷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杜富国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渐渐露出了足有脸盆大小的顶盖,是一枚反坦克地雷!

众所周知,反坦克地雷是用于摧毁坦克和装甲车的。那大山密林,人都很难上来,为什么会埋反坦克地雷?而且反坦克地雷需要很强的压力才会引爆。

对,这是一枚精心布设的诡雷!

这个诡雷共分上中下三层。如果不小心触碰最上面的雷,它被引爆继而引爆威力巨大的反坦克地雷,造成更大的伤亡;如果发现了最上面的雷,没有发现中间的反坦克地雷,后果是一样的;如果发现了最上面的雷,也发现了中间的反坦克地雷,那么排除时还要当心第三层的雷!

更为关键的是,埋藏几十年的反坦克地雷性能不稳定、杀伤威力巨大,全队排雷以来首次遇到,没有经验可循。

雷场就是战场,前进就意味着风险,杜富国对同组的许猛说:“班长,让我来!”许猛见拗不过杜富国,只好后退到一旁,当起了助手。

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杜富国一只手扶着地雷,另一只手破解着诡计装置,现场静得都能听到呼吸声,差不多持续了10分钟,地雷终于被解除引信,杜富国已满身大汗,但开心得像个孩子。队长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珍贵时刻!

正是像杜富国一样的400多名勇士,把一片片吞噬生命的“死亡禁区”扫尽威胁,用鲜血和汗水把这片死亡地带变成希望之土,并以中国军人特有的“手拉手”方式,告诉边疆人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我还有两条完整的腿

“我虽然没有了双手和双眼,但是我还有一双完整的腿,我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这是采访中杜富国说的一句话。

勇者不是打败生活的人,而是面对种种困难永不低头的人!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8)

杜富国在跑步机上进行训练。张永进 摄

康复期间,杜富国依然坚持军营一日生活制度,起床、学习、体能训练,一如平常。在跑步机上,他3公里跑的最好成绩达到13分08秒,超过了军事训练大纲合格标准。如今每天早上,杜富国牙齿、残手、脚掌并用,基本能自己穿衣、洗脸,并用辅助工具吃饭。

他的两条腿,已不单单只是两条腿,更像是一种希望,承载着梦想的希望。

雕刻自己,过程都很疼,但终将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9)

杜富国进行肌电手抓握训练,将一朵玫瑰送给妻子王静。 张永进 摄

今年3月初,当杜富国可以逐渐分辨物体的大小、软硬、温度,可以拿起水杯、橘子和花朵时,他将两支康乃馨递给了医生,将一朵玫瑰送给了妻子王静。这就是爱的传递,同时也把希望传递给周围的人。

在西南医院的医护人员眼中,排雷英雄杜富国是个“开心果”:平时会主动和大伙聊天,还很喜欢开玩笑,因而病房里总是笑声环绕、暖意融融。

但是了解杜富国的人都知道,他笑,是不想让别人难过流泪。

还记得医生决定告知他被截去双手、摘去双眼的事实时,病床边站满了领导、战友、家人、护士,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10)

杜富国与妈妈合影。张永进 摄

再也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再也不能看到妻子明媚的笑脸,再也……这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

然而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声音有些抖:“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正如他在笔记本中所写道:“一名优秀的战士不是天生,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形成的。”杜富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还有两条完整的腿,还有一身军人独有的英雄气!

扫雷是他一生的牵挂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11)

时代楷模颁奖现场。张永进 摄

“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这是杜富国在扫雷申请书里的一段话。

担负扫雷任务的部队很多时候被称为和平时代的“赴死军团”,同时,他们也是雷区人民的希望。

雷区附近的边民人均拥有的安全土地仅有1.5亩左右,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为了生存,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冒险进入雷区耕种。

2015年,扫雷大队开始正式作业时,附近的百姓纷纷主动做向导,希望尽快扫除雷患,把雷区变回可以耕种的田地。

百姓眼中放出的亮光和言谈中透露出的希望,更加坚定了官兵把扫雷进行到底的决心。

走阴阳道、跳刀尖舞、拔虎口牙……那又怎样!他们用双手写满血性,用伤痕盛满担当,用脊梁挺起和平。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把这片雷区排除掉了,边境线的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当官兵们牵手并肩趟过用生命和鲜血复苏的热土,流泪又何止祖国和人民,还有他们自己。他们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昔日家长老师担惊受怕的校园田舍,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处处受雷患制约的出入便道,变成了繁荣热闹的边贸通道;一个个曾标有骷髅标志的雷区禁地,变成发家致富的耕地果林。

杜富国个人生活(杜富国哭了)(12)

时代楷模颁奖现场。张永进 摄

曾有人问杜富国:“你后悔去扫雷吗?”杜富国摇摇头,答道:“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雷场!”

英雄,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百炼成钢。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更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与坚守。从黄土高原到生命禁区,从白山黑水到鱼米之乡,军人用足迹和身影践行着保家卫国的使命。魔鬼都不愿去的地方,战士用足迹丈量国界;雄鹰都飞不过的雪山,五星红旗在那云端高高飘扬。

人民心中的英雄,就是在这种点滴付出、无声坚守中浇筑而成,支撑起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脊梁。

来源:陆军新闻(ID:army81cn),作者:崔炜、罗声、苗立东、史傲淞

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