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等多名物理学家发现,电能产生磁,那么很自然地会想到它的逆效应——“磁能产生电”吗?为此科学家们开始进行了长期的实验探索。由于大家抱住稳态条件不放,而没有考虑暂态效应,因此十多年中研究进展不大。直到法拉第的偶然发现

1831年,法拉第用装置实验发现,

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磁的电流效应的发现)(1)

当a线圈接通或切断电源的瞬间,在b线圈附近的小磁针突然跳动,说明在接通或切断电源的瞬间,b线圈中有电流感生出来。关于这一实验,法拉第的日记中作了详细记载,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找。

电磁感应(由磁产生电)的发现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使他感到意外的是电磁感应竟是一种短暂效应,而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却是一种稳定效应,在他的思想中,电磁感应似乎也应当是一种稳定效应。

法拉第在圆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极有见地的问题:第一,圆铁环能不能不要,没有它能否仍有感应效应?第二,不用A边线圈,而用磁铁相对于B边线圈运动,B边线圈内是否仍有感应效应产生?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写了一篇论文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五类:⑴变化着的电流;⑵变化着的磁场;⑶运动的稳恒电流;⑷运动的磁铁;⑸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他正确地指出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变化有关,而与原电流本身无关。法拉第把上述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

可以说,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及其重要的发现,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你有今日头条app,麻烦顺手点一下关注@中学物理知识传播者,每天都会倾情奉献一段小干货,我会继续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