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末尾,郭襄眼含热泪的目送杨过与小龙女退隐,看起来杨过是彻底退隐了,哪料《倚天屠龙记》中黄衫女子登场,证明杨过并没有彻底退隐,至少他是将古墓派传承了下去,可见武林人士还是十分注重武功传承的。

段誉是第几个练成六脉神剑的(何不将六脉神剑传给儿子)(1)

(段誉剧照)

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则显得十分奇怪,他身怀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六脉神剑三大神功,而在时代背景靠后的“双雕”之中也有大理段氏存在,这就显得很奇怪了,段誉身上的三门神功是没有一门传到了后世,这是为何?身为大理国君的他完全有义务将这神功传下才是,或许段誉有自己的考量。

一、大理国君段誉

段誉是个怎样的人?只要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他不爱习武,这可不是他在“凡尔赛”,他是真不爱习武,从书中呈现的剧情来看,段誉的每一次武功提升都是属于被动提升,他没有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的野心,最初修炼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也只是为了防身保命而已。

金庸在书中多次强调段誉不仅是不爱习武,甚至用上了“不会武功”的描述来形容他的武学境界,比如最典型的是原著第四十八回中面对慕容复,书中便提到:“他既不会武功,更乏应变之能,一惊之下,登时乱了脚步,嗤的一声响,左腿中剑,摔倒在地。

而后萧峰在挑人帮他传承丐帮武功之时也对虚竹提到:“三弟不喜学武,环顾这里许多朋友,只有你最适合。

段誉是第几个练成六脉神剑的(何不将六脉神剑传给儿子)(2)

(萧峰剧照)

所以单纯的从段誉个人的角度而言,他没将自己身上的武功传承下去倒也正常,他就是不爱习武,但作为大理国君,这理由就不太合适了,哪怕他曾经是个游手好闲的公子爷,在成为大理皇帝的那一刻,他就肩负起了保护大理国臣民的责任,他有理由提升自己的武艺,自然也有必要将自己一身神功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乃至孙子。

可“双雕”中他的孙子段智兴却只会一门一阳指,段誉学的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六脉神剑全部都没传下,这是为何?

段誉是第几个练成六脉神剑的(何不将六脉神剑传给儿子)(3)

(段智兴剧照)

《射雕英雄传》成书在前,《天龙八部》成书在后?这当然不是借口,因为在新修版中,金庸早已打通了两部作品之间的关系,比如新修版《射雕英雄传》中明确提到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就是萧峰和虚竹传到后世的,所以这事与成书先后无关。

二、江湖规矩

对于一个武林人士而言,遵守门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武功传承这件事上更应该严格遵守门规,决不能够让门派的独门绝技外泄。

在段誉所学的三门武功中,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都是出自逍遥派的神功,他本人拜了神仙姐姐为师,算是入了逍遥派,可他的儿子、孙子却与逍遥派无关,从这一点来看,他的确是没法将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传给儿孙。

所以从江湖规矩的角度来看,至少段誉不传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是合理的,但他不传六脉神剑又该如何解释?

段誉是第几个练成六脉神剑的(何不将六脉神剑传给儿子)(4)

(神仙姐姐玉像)

段誉是段氏子孙,他那六脉神剑可是大理段氏的武功,他将这招传给儿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事显然就和江湖规矩无关了,而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金轮法王这个角色的经历道出了一种可能。

三、荒废时间的金轮法王

金轮法王修炼的那龙象般若功算是一门怪招,因为它对习武的时长有严格要求,它一共有十三层,每精进一层就需要花费比前一层更多一倍的时间,所以以一个正常人的寿命来看,根本没人能将这门武功练到顶层,金轮法王能够达到第十层已是奇迹一般。

然而金轮法王若是不浪费时间去学另一门武功的话,他或许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进自己的龙象般若功,他荒废时间去学的另一门神功便是“推经转脉、易宫换穴”,你看书中是如何形容这门“神功”的?

原著道:“她怎知这‘推经转脉、易宫换穴’的奇功如何是粗浅功夫?实是他蒙古金刚宗极深奥艰难的内功,奇妙处比之欧阳锋逆转全身经脉虽大为不及,却也是一门极难修练的怪异神功。不过练成之后也无多大用处,因此练者极少。

段誉是第几个练成六脉神剑的(何不将六脉神剑传给儿子)(5)

这门武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修炼,然而练成之后却没有多大的意义,一般人压根就不愿意去学,从这设定来看就知道段誉为何不传六脉神剑给自己的儿孙了,很简单,六脉神剑虽然精妙,但修炼成本过高,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与练成之后的效果其实是不成正比的。

比如段誉在对付慕容复的时候,慕容复躲在一棵大树后,段誉就伤不到他,六脉神剑连大树都无法击穿,其实是被严重高估的一门武功,它的精妙之处只在于能够将指尖劲力化气为形,说白了,就是一门花架子武功,实际效果未必强于一阳指。

所以在同等的修炼时间下,那一阳指的性价比要高得多,段誉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将那花架子武功六脉神剑传到后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