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时间的纽带,中国远流长!悠久的中华文明传承,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历史、文学、哲学和审美,龙的传人炎黄之后,青少年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致敬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书写。

特别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及同学们光临汉渊儿童书法,我们的初心就是持续创作优质书法内容,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敬请持续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及转发。我们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关注及支持,您的参与就是我们不断创作优质文章的动力源泉。

《导读》——汉渊儿童书法

今日起开始更新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生字书写详解,共三个板块:

一生一"释":对每一个生字结构、易错点及书写难度进行精确解析解读。

“生”声入耳:生字的发音方法及要点。

“诗”之有味:生字的相关古诗延伸。

家长朋友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

课文一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2)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3)

一生一“释”

1.左部横画等距平行,“口”部及下框均两竖内收,横折钩钩画短小;

2.“虫”的“口”部扁平,提画上斜,点画下压,提画与点画底部齐平。

“生”声入耳

r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ó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o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诗”之有味

唐·杜甫《绝句二首》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宋·李清照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泪融残粉花钿重,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天地气和融霁色,

池台日暖烧春光。

唐·张继《金谷园》

彩楼歌馆正融融,

一骑星飞锦帐空。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4)

一生一“释”

1.首横较长,两竖左低右高;

2.“口”部夹中间,提画左伸,竖弯钩略展;

3.四点底左右两点最大,中间两点较小,点

画之间距离相等。

“生”声入耳

y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à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诗”之有味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王维《使至塞上》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

拥篲折节无嫌猜。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唐·杜甫《绝句二首》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5)

一生一“释”

1..上部竖弯钩伸展,竖短弯长;

2."鸟”部上窄下宽,竖画统一左斜,竖折折钩为主笔,横长折短,末横左伸不连折画,靠上书写。

“生”声入耳

y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ān 的发音要领:介音ü轻短,主要元音a清晰响亮,发完后,紧接着软腭下降,逐渐增强鼻音色彩,舌尖迅速移到上齿龈,抵住上齿龈作出发n的状态。

“诗”之有味

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唐·白居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唐·杜甫《绝句二首》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唐·李白《白头吟》

锦水东北流,

波荡双鸳鸯。

唐·杜甫《暮春》

暮春鸳鹭立洲渚,

挟子翻飞还一丛。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6)

一生一“释”

1."“央”部撇捺伸展,覆盖下方;

2."鸟”部.上窄下宽,竖画统一左斜,竖折折钩为主笔,横长折短,末横左伸不连折画,靠上书写。

“生”声入耳

y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ā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诗”之有味

唐·白居易《长恨歌》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唐·杜甫《绝句二首》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唐·郑谷《莲叶》

多谢浣溪人不折,

雨中留得盖鸳鸯。

唐·李商隐《风》

撩钗盘孔雀,

恼带拂鸳鸯。

唐·杜甫《佳人》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7)

一生一“释”

1.首横较短,左右两竖内收,中间竖画等分横画,提画上扬,点画下压、较小;

2.心字底卧钩伸展,点画斜平, 右两点与上方点画避让穿插。

“生”声入耳

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uì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u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ei,嘴形由圆到扁。

“诗”之有味

先秦·佚名《燕燕》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秦·佚名《北风》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唐·韦庄《秦妇吟》

诛锄窃盗若神功,

惠爱生灵如赤子

汉·佚名《凛凛岁云暮》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8)

一生一“释”

1.“山”的中竖位于竖中线上,左右两竖内收;

2.“宗”部点对正,上方竖画,横钩伸展,“小”部,两点左高右低,左小右大。

“生”声入耳

c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ó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o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诗”之有味

宋·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唐·牛殳《琵琶行》

金谷园中草初绿,

石崇一弄思归曲。

宋·杨万里《武陵春·春》

旧赐龙团新作崇,

频啜得中寒。

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主将位益崇,

气骄凌上都。

唐·韩愈《南山诗》

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9)

一生一“释”

1.首横较长,竖画左短右长,左低右高;

2.“户”部点画居中,横折的横画位于横中线上,撇画斜直。

“生”声入耳

l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ú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唐 · 李隆基《端午》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唐 · 李涉《牧童词》

半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

唐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 · 杜甫《秋兴八首》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0)

一生一“释”

1.首横较短,竖画左短右长,左低右高;

2."牙”部短横上扬,“竖折”竖短横长,竖画左斜;竖钩挺拔,位于竖中线右方;撇画于横与竖画的交点处起笔,斜直。

“生”声入耳

y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á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宋·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唐·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清·纳兰性德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宋·苏轼

《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1)

一生一“释”

1.矢字旁首撇、首横较短,次横左伸,次撇竖直,捺画变点,整体右齐;

2."豆”部所有横画上扬,点、撇左小右大,左低右高,末横较长,承托上部。

“生”声入耳

d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uǎn 的发音要领:介音u轻短,主要元音a清晰响亮,发完后,紧接着软腭下降,逐渐增强鼻音色彩,舌尖迅速移到上齿龈,抵住上齿龈作出发n的状态。

“诗”之有味

唐·杜甫《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先秦·屈原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唐·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唐·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2)

一生一“释”

1.木字旁捺画变点,右齐;

2."每”部上边的撇、横短斜,“母”部整体舒展,横短折长,中横最长,点画上下对正。

“生”声入耳

m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éi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诗”之有味

宋·王安石

《梅花 /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稀。

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唐·王维

《杂诗三首·其二》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李世民《元日》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3)

一生一“释”

1.三点水呈弧形,右部首撇短平,撇折收紧,点画较小;

2."大"部横画较长,承托上部,撇短捺长,收笔处左高右低。

“生”声入耳

x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ī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宋·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唐·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4)

一生一“释”

1.三点水呈弧形,右部首撇短平,点画居中,位于竖中线上;

2.右部横撇夹角较小,横段较斜,撇段斜直,捺段较长取平势,承托上部。

“生”声入耳

f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à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诗”之有味

宋·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宋·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唐·李白《九日》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唐·李商隐《菊花》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李商隐《蝉》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5)

一生一“释”

1."咸"部整体取斜势,横画上扬,撇画竖直,“口”部内收,斜钩伸展,撇画交斜钩中下部,点画不与其他笔画相连;

2.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生”声入耳

j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iǎn 的发音要领:介音i轻短,主要元音a清晰响亮,发完后,紧接着软腭下降,逐渐增强鼻音色彩,舌尖迅速移到上齿龈,抵住上齿龈作出发n的状态。

“诗”之有味

唐·李商隐《赠荷花》

此花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杜甫《曲江二首》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唐·杜甫《后游》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宋·曾几《三衢道中》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本课完 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了解更多文章 微信搜索公众号 “汉渊儿童书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部编三年级下册课文)(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