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尽管西安已经在努力改变“网红城市”和“流量风暴眼”这种形象标签,但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观点,那就是但凡西安陷入到舆情漩涡里,本地愿意帮西安说话的人很少,反倒是跟着外人踩踏西安的所谓“本地人”有一大片。

西安人口从哪来(为什么说西安没有乡情)(1)

素材图

也就是说,之所以西安总上热搜,不是因为西安舆情公关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这座总被网络群众“盯着”的城市,缺乏真心实意维护西安形象的核心人群势力!

01·西安初代移民的感情缺失

究其原因,有个网友的观点是这样认为的,西安是一个没有乡情的城市。他说,建国后,国家156计划让西安人口迅速破百万,来自东北、京津、江浙沪的初代移民和高级知识分子,构成了西安人口的基本盘。西安于这些群体来说,只是响应国家政策来援建西部的落脚点,即便是他们后来在西安长久居住并繁衍后代,但西安始终不是他们的原生故乡,因此很难和西安产生发自内心的共情。

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里,普通话强势压制方言的地方,西安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西安人口从哪来(为什么说西安没有乡情)(2)

网络图

另外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些被“政策”搬移到西安的精英分子,主要分布于西安各大研究所、高校和国企里,可以说是最掌握舆论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但是他们没有主动为西安摇旗呐喊的主观动力。

其底层原因在于,这类人群身处在相对稳定的体制内,生活保障有国家兜底。他们所在的单位收入效益和绩效薪酬的多寡高低,和国家的计划强相关,相反和西安本地的社会经济并无直接关系。换言之,西安发展的好坏,西安口碑的好坏,他们根本不愿意关心,也没必要关心!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相对于网络上各种对西安的毁誉,他们更在乎明天早市上的瓜果蔬菜价格高不高。

02·新西安人被割断了精神脐带

而到了现在,大量涌入西安的外来人口,迅速让西安迈入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但这种规模的提升,也只是简单提高了数量,并没有解决西安城市精神不足的深层需求。

这些“新西安人”,大部分来源于陕西非省会的其他地市,包括甘肃、宁夏等西北城市,毕竟西安是西北的标杆龙头,更容易给到外来人口生存的机遇和空间。尤其是西安的开放包容,太容易让人正向奔赴,恰如那句“进了永宁门,就是西安人。”

西安人口从哪来(为什么说西安没有乡情)(3)

素材图

但叫人不免遗憾的是,这些西安的新生代力量,虽然拿到了西安的户籍凭证,通过买房就业等参与城市建设,他们同时也在消耗享受着城市的资源,可形成这些人的性格品德和精神内核的关键时期,并不是西安从零开始就培育和引导的,因此他们在短时期内,甚至整整这一代人都很难和西安产生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

这句话往浅里说可以这样表述:这些新西安人大都尊奉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不关心有没有人骂西安,但只要有人敢骂我们老家,那就坚决不行!

03·西安土著的失衡与失声

分析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问,既然初代移民和新西安人都不能为西安站出来“代言”,那么西安本地就没有土著吗?

事实上,西安的土著不是没有,而是力量太薄弱,而是太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影响。举例来说,西安解放路周边最早是西安主流人的聚集区,后来由于河南人的涌入,这个片区反而成了河南人的集散地。最后西安的原住民为了便于和河南人交流,不仅主动学习河南话,还逐渐接受并融入了河南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等等。

西安人口从哪来(为什么说西安没有乡情)(4)

素材图

当然,这只是个别情况,西安主城区的土著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只不过没有形成有文化价值观驱导的集体规模和势力团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说真正的西安本土居民,那还当属非主城区的周边区县最为原始和正宗。

真正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主要以长安、蓝田、周至和户县(不含临潼)为主,可惜的是,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这些人并没有切实享受到西安发展的红利,甚至还经常被掠夺原始资源,无辜遭到排挤或孤立,在感情和经济都受挫的情况下,他们能给予西安的话语权就很薄弱,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西安所期待和渴求的那种情感共鸣,哪怕是出于兄弟之情的声援与维护!

西安人口从哪来(为什么说西安没有乡情)(5)

素材图

当然,任何一个城市乡情的更迭和传承,都是需要历史、时间和血缘去延续的,随着下一代西安新生力量逐渐崛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人会成为西安城市精神的主力,也势必会成为西安舆论环境建设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