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刚刚读过的一位心理学家的育儿书,她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课程培训研发主管、心理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精品课程培训主讲教师(已在北京市220所中小学全面推广,参与学生6W 人,家长12W 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访问学者……

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14岁,小女儿7岁,都很独立自主,尤其是大女儿从上学第一天就没让父母帮忙整理过书包,作业也从来不用父母检查,并且成绩还很优秀;小女儿独立性也很强,在学芭蕾舞,参加过一些重要演出不怯场。

作为心理学家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是跟大家类似的,比如: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2)

但是心理学家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了解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发展规律,在处理的时候会更加沉着、冷静,和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长远发展。

这里仅以两个个宝妈宝爸们常遇到的和棘手的问题来做例举。

一.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3)

对于职场父母,很多人形容早晨的时间就像“打仗”一样。洗漱、做早餐、叫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吃饭,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去上班。如果顺利的话虽然时间紧紧巴巴,但是都能来得及倒还好。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4)

可是当遇到孩子一墨迹、哭闹,不想去幼儿园,整个人就很容易原地爆炸,很有上去踹两脚的冲动,也不乏一些暴躁的父母直接给孩子扔车里,扔幼儿园里。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孩子一去幼儿园就生病,在家就没事。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5)

那么,在遇到这一情况时心理学专家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他们意识到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焦虑,来自于对未知的幼儿园生活的不确定性,不止孩子有,其实父母也有,父母也会担心孩子去幼儿园能吃饱穿暖睡好是否安全等问题,也不乏一些父母在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后偷偷抹眼泪。

分离焦虑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因为这也说明了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当然最好是安全型依恋,而不是矛盾型或回避型依恋),孩子恰当的表达焦虑也是正常的。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6)

因为了解这一点,所以心理学专家会在孩子还没去幼儿园前减少这种焦虑。比如买来幼儿园生活相关的绘本给孩子讲;带着上校车熟悉,减少孩子因为对幼儿园的陌生感而产生的焦虑,也可以带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去幼儿园做陪伴,如果一些幼儿园不让带私人玩具,家长可以和园方沟通协调。

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和老师交谈几句,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信任老师的,自己对于这位陌生的老师也是可以信任的。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7)

另外,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是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的,也就是说他们会以为一件东西或者一个人,在离开视线之后便会消失不见了,不存在了。体现在送幼儿园这件事上,会认为自己去幼儿园后爸爸妈妈就会不见了。

所以这时候绝对不能说的话是:“你再哭妈妈就把你扔幼儿园不管了!”,这确实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所以还有啥心情去呢?

家长可以提前做的功课是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并且藏的时间逐渐拉长,让孩子了解到父母不见后,还是会回来的。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8)

其次,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就可以见到爸爸妈妈,比如:“宝宝你吃完晚饭后,妈妈就来接你“,而不是说”我下班后回来接你“、”我5点就来接你“,因为孩子可能不理解下班是什么,5点是什么时候。

这样孩子就会有期待,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只是和爸爸妈妈的暂时分离,到时候就又会见到了,就会放心地去幼儿园了。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9)

二.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0)

网上流行着这样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甚至还有把父母气到心脏搭桥的,说明陪孩子写作业确实是一个世纪大难题。

常常出现的场景是,孩子一放学你就提醒先写作业再玩,可他就是东捣鼓西捣鼓,一写作业就想吃东西、想上厕所、想喝水……直到晚上10点多该睡觉了作业还没写完,睡得晚了早晨还起不来……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会去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心理特征来看待拖延这件事情,他们发现,拖延的四大原因是:

宣誓自主性

1~3岁的孩子是一个自主对害羞的关键期,这时候他想告诉大人们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了,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我的事情我来安排,不想穿你挑的衣服,我来自己搭配,也不想听你安排的啥时候写作业。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1)

和父母迂回刚

3~6岁的孩子是一个主动对内疚的时期,一方面孩子需要自我建设,回答“我能成功执行自己的计划吗?“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遵守那些并不是他们制定的规则,所以这个矛盾和冲突体现在孩子身上就会干脆不做了。或者说和父母这一强势的规则制定者无法正面刚的时候,便会采取迂回的措施——拖延战术——我不敢不干,我就拖延对抗。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2)

抵挡不住诱惑

拖延的本质是无法抵御冲动的诱惑。在《棉花糖实验》中,那些能够在15分钟内抵挡住棉花糖诱惑,并且得到2个棉花糖的孩子,就是能够延迟满足,抵挡住诱惑的例子,这些孩子在后来的工作成就、婚姻生活方面也有更大的收益。他们会集中精力完成一个目标,而少受外界诱惑的刺激。比如少受玩一会儿的诱惑,而先去写作业。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3)

当然,拖延症也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孩子容易冲动是很正常的,直到20岁才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控制和管理,所以家长们也不要太着急。

孩子的主客观时间不统一

时间是个复杂的概念,就连我们大人也会出现偏差心理,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时光如梭,光阴似箭“,更别说都还不会怎么看表的孩子们了。你让他写作业,他说玩一会儿,他的“玩一会儿”可能会是一个小时,而你认为的是10分钟。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4)

在知道了原因后,心理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呢?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你是可以做好这件事的”,而不是“你做不了“,从而给孩子树立起自信,让孩子能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件事情,而不是在畏难情绪中磨蹭;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5)

2.将时间具象化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5分钟,用一个沙漏来表示;带领孩子从太阳升起、太阳在正上方、太阳下山来感受早、中、晚等;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6)

3.帮助孩子远离诱惑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可以看书或者工作,从而给还没有强大自控力的孩子创建一个安静的环境;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7)

4.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用书法、棋类等这些活动,需要持续比较长的注意力;另外心理学中还有一种方法是正念练习,也就是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到自己的呼吸上面,通过这些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力也会越来越长。

当然,训练专注力的办法还有延迟满足法、目标分解法等,需要我们进一步在书中去发现。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8)

文章开头提到的3~6岁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书中也都有操作性很强的答案。

就是这本《破解育儿密码——顺利度过3~6岁成长关键期》。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尤其是3~6岁的关键期,有时候急功近利便会适得其反,不如用科学心理学的办法和实践中可行的办法来避免踩这些坑吧。更多的答案,请在殷晓莉老师的这本书中去寻找。

育儿经验孩子的心理(二孩心理学家的育儿心得)(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