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奋进新时代 魅力新承德##奋进新时代魅力张家口#

太行古堡旅游城(太行风古堡新颜)(1)

古堡门。孙晶昌摄

 “为岁月而记,为父老而写,为盛世而歌”。——题记

我与塞外古蔚州小饮马泉这片土地似乎注定有着难解的缘分。

在那里驻村工作两年多,每一天都充实而忙碌。白天奔走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夜晚回到工作队的住处,虽然身体疲惫,但面对静谧的山村,思考却更加深刻。触摸这穿越数百年的古堡古村,遥想其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和不尽风霜,总禁不住心潮澎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些熟悉的古城堡,我便想把自己在蔚县的所思、所感、所悟、所惑,一一记录下来……

太行古堡旅游城(太行风古堡新颜)(2)

俯瞰小饮马泉村古建筑。赵智敏摄

 蔚县古堡记忆

2020年春,我接替单位同事,来到张家口蔚县的小饮马泉村驻村,继续河北省文物局的对口帮扶工作。

蔚县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文物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曾说过: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一个人类的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就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因为关隘险要,蔚县在历史上军事地位突出,素有“八百庄堡”之称,“十里一堡,五里一庄;有村便有堡,见堡便是村”,无论建筑形制还是民风民俗,都极具地域特色。

在来蔚县驻村以前,因为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关系,我不知多少次来到蔚县。调研考察文物保护情况,组织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检查古建维修工程……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原本就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古村古堡十分熟悉,这次有幸转换角色,满怀责任感地走进乡村振兴一线,并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在这个历史底蕴厚重深沉的地方,倾注心血贴近乡村,自然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和感悟。

蔚县古称蔚州,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板块对接带,曾为“燕云十六州”之一,燕山、太行山、恒山三山在此交会。连亘的群山之上,古老的长城斗折蛇行,注视着这片土地的沧桑浮沉。

长城脚下,星罗棋布的古堡,是蔚县一道特殊风景线。和历经风雨而巍然屹立的长城一样,它们见证了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静静守护着这方水土。作为与明长城同时代的产物,古堡在蔚县大规模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明朝建立后,为巩固北部边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筑长城、广建城郭。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在内长城、外长城之间地带重新修建了蔚州城,成为“京师之肘腋,宣大之喉襟”,“雄壮甲于诸边”,号曰“铁城”。明朝中期之后,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蔚州乡民纷纷筑堡自卫,逐渐形成了“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独特景象。这些古堡集军事防御与日常生活于一身,汇聚了古街巷、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奇观,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的古建筑群”。

时至今日,蔚县仍保留有300多座相对完好的古堡。放眼全县,从南山脚下到北部丘陵,再到壶流河两岸,随处可见古老雄浑的城堡。堡中堡、穿心堡、独门堡、堡连堡……一座座风格迥异、大小不一的古堡,凝聚着生存智慧,也浓缩着生活味道。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时光淘洗而顽强地留存至今,延续着醇厚绵长的蔚州记忆。

2017年,河北省文物局联合张家口市政府、蔚县县政府共同发起“蔚县古堡拯救行动”,发布了《蔚县古堡拯救行动倡议书》,明确了古堡拯救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了古堡近期、中期、远期保护维修计划。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吹响了拯救古堡的号角。

 身边的文物“活”了

 百姓的生活才更美

河北省文物局的对口帮扶村是小饮马泉村。该村隶属于蔚县南留庄镇,它所在的位置东临京津,西倚山西大同,南接保定,属丘陵区。谁能想到,这个黄土裸露、曾经长期因贫困而显得破败凋敝的村子,在文物部门眼里遍地都是亟待抢救挖掘的历史珍宝。

经过详细的文物资源调查发现,在小饮马泉村,保存着完整的明中叶古村堡格局。古堡坐北朝南,正南为三伏三券式砖拱堡门,堡门东为砖式影壁、龙庭、古碾坊等,堡南有古戏楼、关帝庙等公共建筑,堡内主街北端筑高台、建真武庙,起着统领全局保障一方的作用。堡内现存明清古民居四合院三十余套,尤其罕见的是一套保存完整格局的明式古宅院。错落分布的四合院多格局完整,砖木雕饰华丽,体现着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太行古堡旅游城(太行风古堡新颜)(3)

小饮马泉村古建筑真武庙。赵智敏摄

冬日午后,暖阳高照时,小饮马泉古堡里几位老者便在堡门旁安然闲坐,一派宁静祥和。他们附近,一座悬有“龙庭”匾额的建筑古朴典雅,与不远处的古戏楼遥相呼应。阳光洒下来,金漆彩绘、熠熠生辉,任谁也想不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土裸露、屋舍坍塌的凋敝景象。

依托古堡文物资源,将“文物扶贫”“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文物局先后协调项目资金500万元对小饮马泉古堡进行修缮,并对周边环境展开治理。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协助村里陆续建起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和设施。

从文物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对于古堡,文物保护意义非凡;但小饮马泉村的文物保护,唯有和乡村振兴、农民致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扎下根、走到人心深处。而修缮保护的关键一环,是让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活态地融入生活,让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建设作出贡献。

2020年我驻村的第一年,小饮马泉村共有村民311户,共计1000余人。当年,河北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当地文物部门谋划协调,利用文物扶贫项目资金150万元对该村古堡建筑群的堡墙、沿街建筑及关帝庙进行了保护修缮。其实,从2018年开始,河北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就发动社会力量,先后筹集资金超过30万元,为小饮马泉村建起了惠民文化广场,将一片“冬天扬土夏天洼”的荒地变成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并对村庄巷道和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提升。

村子美了,乡亲们对文物人更有感情。我们说的话他们爱听,宣传的文物保护政策他们便有了切身的体会,更理解、信任工作组,对身边的古老文物和发生在古村堡里的历史开始更加重视、更加珍惜——这样,文物才能“活”起来,古堡里“原住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儿。

从小饮马泉村出发,顺着西南方向,大约8公里就能到达蔚县著名的古堡集群——暖泉镇。

暖泉镇具有浓郁的北方边塞农耕商贸传统文化特色,古镇内的三堡——西古堡、中小堡和北官堡,分别代表着农业村落和农商结合村落。镇内保留着村落古堡和完整的商业街,是北方地区农耕商贸古镇的典型实例,并拥有众多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北面与小饮马泉一路之隔的白家六堡沿河也有很多中国传统村落,堡堡相映衬,又各有特色,堪称北方古堡研究标本。如果我们能够修复更多的古堡和文物,将小饮马泉村与暖泉古堡资源连点成片,一体化保护发展,即可尝试引进生态民宿、精品客栈、遗产酒店等形式,打造适应新时尚、满足新需求的文化遗产利用新模式,从而推动发展古堡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每每展望未来美好愿景,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们都忍不住心潮澎湃,干劲十足。

 “文物赋彩”迎来

 乡村振兴的新场景

小饮马泉村有一处明代民居——冀氏民宅。这处珍贵的古建筑,从满眼破败到规制严整、敞亮开阔,一共只用了4个月时间。

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时发现,这处古民居为南北两进四合院格局,是蔚县保存较好、数量不多的明代民居之一,可修整条件也非常好。于是,驻村工作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了完善的修缮方案,对其实施了保护性的修缮。不仅如此,施工所用人员都是小饮马泉村人,有大工也有小工。村民们不用出村,一天能拿到一二百元的工资贴补家用;而工匠们带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参与修缮,近距离感受文物保护的严肃性与科学性,也增强了大家的文物观念和保护意识。

太行古堡旅游城(太行风古堡新颜)(4)

小饮马泉村明代古民居修缮现场。赵智敏摄

蔚县古堡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作为古代农耕社会的缩影,凝聚着先人的生活向往、智慧创造、审美追求。堡墙寨门、院落街巷、庙宇戏楼,一砖一石、一梁一柱,都真真切切,其蕴含的精神价值,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而修复、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因此,助力乡村振兴,挖掘乡村古堡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同步协调发展,让古堡活起来、火起来、富起来,是时代赋予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文物扶贫”到“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是近几年河北省文物局着力研究和推进的重点模式,小饮马泉村恰恰就是一个重要的样本实例。

文物工作者的工作场景,常常就是扎根大地之上做论文搞研究。许多时候,农民是我们的依靠,乡村是我们的环境。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力争每一步工作都结实地踏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文物保护和文物事业发展才能得到他们最坚决、最彻底的支持。而对于我们这些驻村工作队员来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跟喜欢在古堡戏楼前扎堆的村里老人们暖暖地唠会儿嗑,听他们用方言描述丰富的历史细节,以及当下百姓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从2016年至今,我们亲眼看到的变化处处都是:小饮马泉村新的卫生室投入使用了,村里的路面硬化了,水电配套设施完善了;环境治理赢得村民赞扬,村里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村里不仅有了文化广场,还有了公园,常年只能围坐在破败戏台周围闲坐的人们,不仅散步遛弯有了好去处,逢年过节还能在修复一新的戏楼上看大戏……村容村貌的改变,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古村落旅游打好了坚实基础。

走下去,

 带着深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其实从小小的小饮马泉村的变化,可以透视整个中国的城乡巨变。

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燕赵广袤乡野上,一场历史性的接续奋斗,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也包含精神的富有,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根铸魂。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在老百姓亲切的家长里短中体验久违的浓浓乡情,也让我的身心像被火热力量鼓舞着一般,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诚如那句话“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有一次,我的一位同学来看我,给我留下一段话:“成为一个小饮马泉人,挽起一侧裤脚,走在田间小路上,向遇到的乡邻问好,同他们说起年景、政策;成为一个小饮马泉人,把堡墙修好,把高高的真武庙也修好——那遥远的、艰苦险难的记忆,不能在风尘里失落;成为一个小饮马泉人,想她的明天——把戏台整饬一新,让乡亲们登场,浓墨重彩,唱一出出好戏……”

同学给我的寄语,让我仿佛看到自己和同事们这几年的努力,也看到小饮马泉村更美好的未来。那天深夜,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一首小诗:

“今夜的星空下/一个异乡人,和饮马泉/一起做相同的梦/我们都在想,那冬天覆盖下/满是绿色的来年/古堡修缮得漂漂亮亮/黄澄澄的玉米铺满了前院/又是一个丰收年呵/雨过天晴,阳光洒到堡子里/追到人身上”

河北省文物局驻小饮马泉村工作队,五年换了三任“第一书记”,队员们也轮换有序。但无论谁去驻村,大家目标一致,就是发挥特长、久久为功,毫不懈怠地推进文保事业和乡村振兴“双发展”。2021年,工作队获得了“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但更让队员们高兴的是:张家口蔚县小饮马泉村的古堡保护工作,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真正惠及与我们建立了深厚感情的广大群众。

今年5月,我结束了在蔚县小饮马泉村两年四个月零十天的驻村工作。我的同事们接过了我手中的火炬,把河北文物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敬意延续下去,继续为乡村振兴奉献我们的专业技能与无限热忱。

记得,我离开的前一天下午,恋恋不舍地走在村堡里的街道上,视线一遍遍扫过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庄户院落和老乡面庞。乡亲们跟我打招呼,说知道我要回啦,我紧紧握住他们伸过来的大手,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怯意。回望之时,杨大爷还坐在堡门边上,笑容自信而随和,那份阳光下的坦然让我欣慰。

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我却差点忘了跟我最亲的刘军大爷道别,他提醒我说,你今年早些时候种下的菜,已有几分模样。接着给我打了一盆热水,不由分说,把我的脚丫子摁到水里……他说,按当地风俗,出门离家前洗个脚,路会走得更远,日子会过得更好。他说得如此平和随意,我的泪就滴答滴答,落在那盆冒着热气的水里……

(转自: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