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杭州801路公交车连接着胡雪岩故居和长板巷。这个起点和终点背后,其实还连接着两位安徽人,一位是清末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另一位是“801炒粉干-安徽料理”夜宵店老板童齐勇。2年前,801路停运了,但童齐勇和他的热炒锅一起,第八年坚守在公交站终点,并把801的名字延续了下来,继续做着经济实惠的夜宵,填充着杭城夜里一个个疲惫的灵魂。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1)

夏天,没有夜宵抚慰的夜晚,就和没有空调的房间一样难熬,哪怕是到了深夜寂静的杭州,也不安分。根据饿了么近日发布的《2021饿了么夏夜生活报告》显示,21点之后杭州活跃用户占比约四成,比例跻身全国前十。约有八成商户的营业时间延长到了21点以后,比例在全国排名第七。

如果夜晚走在杭州街头,除了烧烤、小龙虾,你会发现安徽料理几乎遍布每个十字路口,像一座座码头,与旁边的烧烤摊一起,摆渡着这个城市的深夜“饿鬼”。据饿了么报告,杭州人夏天夜间最偏爱的宵夜品类就是徽菜。从最热门的徽菜夜宵里看进去会发现,最受欢迎的其实就是主做炒粉干、炒面等各种热炒类的安徽料理。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2)

童齐勇,安徽巢湖人,今年44岁。2013年他和妻子来到杭州,接了巢湖老乡的摆摊行头与地理位置,开始在801公交站的起点做起了属于他自己的安徽料理。8年来,靠着在杭州的夜宵生意,童齐勇已经在老家买了100平的房子和车子,生活越来越好。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3)

最早,童齐勇摆摊的地点在杭州老城区中,虽然不是主干道路口,旁边却是公交车801路的终点站。他和妻子晚上9点出来摆摊,迎头赶上的就是当天801路最后两班车的生意。“大多是当时的年轻人,一碗炒粉干7块钱加一块钱的豆干,8块钱就能吃饱。”童齐勇回忆起当年夜市时的情景,“下夜班的年轻人是一波,接下来就是11点到12点有一波,最后在凌晨2点半左右会有一波高潮……”

安徽料理的成长与“80后”的青春时光高度重合。当年,安徽料理还有两个别名,分别是“安料家”与“黑暗料理”。“安料家”的意思是家门口的安徽料理,表示着安徽料理数量多,“黑暗料理”的意思是再漆黑的地方,也有一家安徽料理亮着灯,寓意着安徽料理普遍开的晚。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4)

正因为在公交车站边摆摊,久而久之,熟客们把童齐勇的摊位叫成了801炒粉干,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2016年后,童齐勇租了公交车站边不到10平米的商铺,他戏称自己“游击队”有了“根据地”,店面名字就取为“801炒粉干”。2018年,他又盘下了离车站大约100米外更大的店铺,有了堂食。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5)

如今的店面有近80个平方,“801炒粉”也不再是夫妻店,现总共有7位员工。帮厨3位,主厨3位,童齐勇自己也是主厨之一。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6)

说起现在杭州夜宵和8年前有什么不同,童齐勇觉得变化非常大,他笑称现在的顾客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租这么大的店铺,本想让吃夜宵的顾客有个地方坐,结果现在外卖占了夜宵的大头,堂食反而变成了辅助了。”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7)

4年前,童齐勇的店加入到了饿了么外卖平台。为了和别家安徽料理有区分度,他把菜单中的其中一道菜命名为“801套餐”,“老顾客看到801,就知道是我的店了。”通过外卖平台,每天夜里,他要送出将近400份外卖,有老客户,也有新客户,光炒粉就要用掉10大包约80斤。以前摆摊时候,只有一个炉灶,童齐勇炒完一份炒下一份,现在,忙得时候得三个炉灶同时开火。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8)

8年来,他的店慢慢变大,但菜品还是原先那些经典款,炒粉、炒面、炒饭、炒年糕,鸭头、鸭胗、鸭肠、香肠、豆干,还有砂锅。这些经典也是如今卖得最好的。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9)

铁锅翻炒,损耗率也很大,一年下来要用坏20几个锅,在杭州的这些年里,童齐勇炒坏了将近200个锅。“我们炒粉,炒面,一是要让锅具有高温,这样翻炒不会粘锅,二是要反复的颠勺颠锅,不然就没有锅气,吃起来就不香,没原来的味道。”

杭州外卖一月16万单(这家杭州第一批做外卖的夜宵小店)(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