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新泰东都镇酒台村村民就坐拥这份惬意

村里有很多上百年的梨树

每年四月初梨花盛开

清香便弥漫了整个村落

在这种意境的农家小院中

即使手工劳作,也是岁月静好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1)

四月,东都镇酒台村百年梨园里近400棵老梨树花开正艳。游人们三五成群,徜徉于梨花深处,定格美好瞬间。近日,“良辰美景·非遗寻花季”非遗进景区活动走进东都镇酒台村,来自县级非遗项目——西桥笤帚传承人李玉坡,在梨花树下耐心地向游客们传授扎笤帚技艺,不少游客兴致高昂地驻足学习,赏花之余领略非遗魅力,做到了闻香学艺两不误。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2)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3)

东都镇酒台村种植梨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数百棵古树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并打造成现实版的“梨仙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远眺,百年老梨树花开满枝,层层叠叠,如白云轻飘,如雪花漫洒,宛若仙境;走近细瞧,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朵朵梨花散发出淡淡清香,片片嫩绿的芽叶,与一簇簇白如雪的梨花相映成趣,既雅致又生机盎然;园内阵阵春风拂来,梨花瓣瓣随风落,令人如痴如醉。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4)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5)

西桥手工扎笤帚起源于宋代,是劳动人民用勤劳智慧积累的技术结晶,2012年被列为新泰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人们最早使用树枝和一些硬质柴草打扫卫生,有人用绳索将树枝柴草捆扎起来,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耐用。于是,就产生了扎笤帚手工技艺。后来人们发现庄稼中的黍、稷、高粱的穗秆脱粒后,扎制笤帚更好用,便长期把它作为扎制笤帚的原材料。东都镇西桥村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十分适合高粱的生长,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高粱的习惯,为手工扎笤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物料。手工扎成的笤帚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是农家必备之物。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6)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7)

非遗项目在乡村旅游点展示,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还能引导非遗项目与时代相融合,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互动性,让文化为旅游画龙点睛,实现“文化 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着力点。

驿前古镇荷花最出名(梨花院落溶溶月)(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