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1——1973.06)

曼施坦因,二战德国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德国陆军元帅。

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1)

战略奇才

曼斯坦因出身军人世家,地位显赫。1913年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毕业后晋升为中尉并参加一战,立下赫赫战功,1918年德国战败,曼斯坦因继续留在军队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1920年晋升连长,1922年晋升营长。此后曼斯坦因开始多次出国访问欧洲各国的装甲部队,获得了大量经验和信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战略思想,也开启了自己的晋升之路。1927年晋升为少校,1932年晋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并于1935年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而后到了1936年10月,曼斯坦因晋升为少将,开始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军需部长,随后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总参谋长,开始参与德国陆军的高层决策。因表现突出,曼斯坦因于1939年4月晋升为中将,1939年8年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认参谋长,并参与制定和修改了“白色方案”,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在曼斯坦因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兰主力部队,仅用28天,波兰投降。随后,曼斯坦因凭借他优异的战略思想制定了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1940年5月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全面进攻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将英法主力部队切断在北部),此计划风险极大,但最终德军大获全胜,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退后,法国沦陷,1940年6月,法国投降。1941年2月,曼斯坦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曼斯坦因56装甲军异常勇猛,进展神速,大量歼灭苏军,仅5天就前进了320公里,兵临列宁格勒城下,战功卓著。1941年9月,曼斯坦因晋升上将,升任第11集团军司令。随后率领11集团军南下成功攻入克里米亚,俘虏43万苏军,年底,曼斯坦因抵挡住了苏军冬季反攻,继续向南挺进。1942年6月,曼斯坦因第11集团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总攻,重创苏联红军,以少量损失歼灭苏军24万余人,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因表现格外亮眼,曼斯坦因于1942年7月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1942年11月曼斯坦因第11集团军扩建为顿河集团军群,并将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划给曼因斯坦指挥,曼斯坦因为了拯救第六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令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拼命向前去推进,以接应第六集团军突围,保卢斯以没有接到希特勒撤退命令为由,拒绝撤退,错失最后生存机会。1943年1月,第六集团军投降。1943年2月,曼斯坦因调任为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并在哈尔科夫对在斯大林格勒胜利追击的苏军进行反击,并大获全胜,重创红军主力,这是德军在二战最成功的的一次反击战。1943年7月,曼斯坦因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损失惨重,南方集团军群别被迫节节败退。1944年2月,曼斯坦因为了避免自己第11军和第42军被围歼,只能违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战线”的命令,下令从“科尔逊口袋”突围。1944年3月,希特勒下令解除了曼因斯坦的指挥权。1945年8月,曼斯坦因向英国陆军元帅投降,被英军逮捕。1949年被判处18年监禁,1953年因健康问题出狱,后担任为西德高级军事顾问和联邦国防军名誉参谋长,随后还担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顾问。1973年6月,曼斯坦因在德国慕尼黑病逝,享年85岁。

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06——1954.05)

古德里安,二战德国著名军事家、“闪击战”创始人,德国陆军大将。

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2)

装甲怪物

古德里安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军人世家。1903年进入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08年晋升为少尉,1914年一战爆发后,他在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长,表现平平。1922年,古德里安调任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凭借他与生俱来的天分,逐步形成出了自己关于坦克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此后古德里安提出奇袭、快速和集中,这就是“闪电战”的三大要素,而后又提出坦克武器应具有“装甲、机动、火力。”古德里安理论走向成熟,并通过理论成功创造了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虎式重型坦克”,“豹式坦克”。古德里安也靠自己能力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1934年7月,德军建立装甲兵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1935年,古德里安升任第二装甲师师长,1937年,他出版了《注意—坦克!》,书中阐明了德军以后将要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9年古德里安升任装甲兵第十九军军长,同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装甲兵第十九军一马当先,重创波兰军队,立下赫赫战功,古德里安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达到了惊人的成功。1940年5月,古德里安第19军转战西欧,古德里安的装甲洪流经阿登山区后长驱直入,先取色当,后下圣康坦,强渡索姆河,抵达英吉利海峡,后又北上,轻取布伦。同年6月,古德里安升任第二集团军司令,后率部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1941年6月,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依旧执行闪电战的理论,力求速战速决。在前期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前锋部队直逼莫斯科城下。同年12月,由于莫斯科气温骤降,苏军拼死抵抗以及德军物质短缺,兵力分散等众多原因,进攻莫斯科战役以失败告终,随后,古德里安被希特勒撤职,下放预备役。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希特勒重新启用古德里安,任命为装甲兵总监,随后在古德里安的努力下,德军装甲部队逐渐恢复了元气。1943年,由于希特勒一意孤行的执行“堡垒”计划,使得德军装甲部队的最后有生力量在库尔斯克被消耗殆尽,古德里安的心血付诸东流。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苏军开展夏季攻势,德军节节败退。同年7月,德军高层刺杀希特勒失败,军部遭到了大清洗。希特勒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重新重用古德里安,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由于希特勒此时经常不经参谋部决策,直接下命令给前线作战部队,使得古德里安和希特勒发生多次争吵,两人矛盾越积越深。1945年3月,希特勒将古德里安撤职,再次编入预备役。古德里安从此退出军事舞台。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被关押。1948年释放后,担任西德军事顾问。1954年5月,古德里安因病逝世,享年66岁。

三、埃尔温·隆美尔(1891.11——1944.10)

隆美尔,二战德国著名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德国陆军元帅。

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二战德国希特勒三大名将)(3)

沙漠之狐

隆美尔出身于一个知识份子家庭,年轻时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后听从父亲意愿参军。1911年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进修。1912年被授予中尉军衔。1914年隆美尔参加一战,因作战勇猛,表现突出,同年年底晋升上尉。1918年初,调任第64集团军担任参谋,11月,德国战败,12月返回步兵团担任连长,后又担任营长。1920年,被调往13步兵团担任连长。1930年,晋升为少校,1934年,第一次与希特勒相见,并得到赏识,1935年,隆美尔晋升为中校,1936年成为希特勒卫队的指挥官,1937年出版《步兵进攻》,引起希特勒重视,同年2月,晋升上校。1939年3月,担任“元首大本营”指挥官。同年8月,晋升陆军少将。1940年2月,担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在随后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率领的第七装甲师凭借高机动性甩开两翼兄弟部队,长驱直入,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卓著,被敌人称为魔鬼之师。1941年1月,隆美尔晋升为陆军中将,同年2月,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军长,远赴北非协助意大利反击英军,隆美尔到达北非后,接过前线总指挥权,稍作调整,就立刻以闪电战术进行反攻,仅用数月就彻底扭转北非战局,迫使英军后退数百英里,最后包围了托布鲁克。1942年1月,隆美尔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1月底向英军发起大规模反击,收付班加西,随后晋升为陆军上将。同年6月,攻占托布鲁克,后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进入埃及后又攻占马特鲁,7月第一次进攻阿拉曼失败,转入僵持阶段,同年8月,再次进攻阿拉曼未果。11月英军蒙哥马利率领英国第八集团军在阿拉曼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隆美尔被迫西撤,阿拉曼战役也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2月,德军组建非洲集团军群,隆美尔任总司令,随后向艾森豪威尔的美军发起进攻,重创美军后转为防御。同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7月,担任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总司令,1944年1月,隆美尔担任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同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身为总司令的隆美尔此时正在柏林为妻子过生日。同年7月,隆美尔卷入了刺杀希特勒一案中,同年9月,隆美尔被解除B集团军群总司令。10月1日,隆美尔给希特勒写了一封长信,表达忠诚,希特勒没有相信他。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为了妻子孩子选择了前者,服毒自尽,享年52岁。10月18日,希特勒为其举行国葬,陆军元帅龙德施泰特致悼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