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我并不是合肥的,今天这篇文章有点特殊,并不是来介绍一个创业者或者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座城市:合肥!

合肥会成为下一年的一线城市吗(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1)

提起合肥,很多人应该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只是听说过这座城市,但是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名胜古迹、著名小吃、著名现代人物。关于这些内容,大多数外地人还是说不出来个一二三的。正如四十年前的深圳,大家只知道深圳的地理位置,可是却说不出来深圳的名人、名吃、名景。

合肥会成为下一年的一线城市吗(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2)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一座城市的崛起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够崛起的,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努力。合肥正在复制深圳的成功路径,或许,合肥将会是下一个“深圳”。

平心而论,现在的城市想要成为下一个“深圳”非常困难,因为缺少“天时、地利、人和”。

深圳本身是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的,背靠广州,紧邻香港,不管是出口还是对内做生意都非常有优越性。而且当时的深圳拥有大量的土地来出让,它的战略意义也非同寻常。

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战略意义、土地储备量等都是绝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可是即便不能比,只要能把深圳精神学过来,也是可以获得发展的。至少可以成为同类城市当中的代表。

什么是深圳精神?媒体告诉我们的是“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我个人更想把深圳精神总结为“包容、创新”。

你没有看错,只有四个字。只要一座城市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包容和创新”,那么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不会太差。我个人认为安徽合肥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

包容这个词非常容易理解,就我们个人而言,想要做到包容就很难。更别说一座城市了,因为它需要让绝大多数人感到安全、舒适、有归属感。

我个人迄今为止,到过全国100座城市以上,深圳是唯一一座我刚进入深圳就感觉包容的城市。因为当我们坐公交在深圳逛的时候,你会发现随处可见的一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

合肥会成为下一年的一线城市吗(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3)

这是一句非常朴素的话,没有任何文学的修饰,就好像是一位好客的长者对每一个来到深圳的陌生人在耳边说的一句话。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只是深圳的一句广告语而已,干嘛这么较真?

它真的有用,你还别不信,当一个广告你看到的次数多了之后,你一定会相信的,这就是广告的魅力。

可是我们到了其他城市,看到的广告语是什么呢?

绝大多数都是在告诉你,欢迎来到XX。这句广告语看似也体现出来了热情,但是会给人一种游客的感觉,缺乏归属感。

在包容性上,合肥做得就很到位。它虽然没有具体的广告语,但是它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它的真心。

举个例子,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都在加强管理,如果是高风险地区过来的,可能会偷偷进入合肥,因为这些人可能会被劝返。合肥是怎么做的呢?5月12日,合肥市对外宣布不管是“来的客人”,还是“返回的家人”,合肥都诚挚欢迎,绝不拒之门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不管是否提前报备,都可以光明正大地来。

这个消息公布以后,一位IP地址是上海的网友表示,这应该是全国唯一吧?合肥真是大格局,包容性很强。

合肥会成为下一年的一线城市吗(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4)

包容性强的结果是什么呢?越来越多的人会来到合肥发展。任何一座城市,只要常住人口不断提高,这座城市的活力一定是非常强的。

2010年,合肥的常住人口为570.25万人。而到了2021年底,合肥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946.5万人。11年的时间,合肥常住人口增加了376.25万人,同比增长66%。合肥的吸引力有目共睹。

反观深圳,11年的时间,深圳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035.84万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1768.16万人,增加了732.32万人,同比增长了70.7%。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虽然跟深圳相比差得很远,但是增长率差的并不是很多。

再来类比一下北京,北京2021年常住人口为1961.9万人,2021年涨到了2189.3万人。11年的时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了227.4万人,同比增长了11.6%。

11年来,不管是从常住人口增加数量上还是增长率上,合肥的表现都要比北京更惊艳。

再来看合肥的创新,合肥在近些年投资了科大讯飞、京东方、蔚来等企业。蔚来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代表,合肥通过创投模式让蔚来敢想、敢干、敢做。在蔚来市值最高的时候,合肥相关创投基金浮盈超过了1000亿元。

不管我们是创业者还是求职者,如果在北上广深累了,可以到合肥看一看!

合肥会成为下一年的一线城市吗(正在努力成为下一个)(5)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