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都具备哪些品质(成功者的重要品质)(1)

今天更新《富兰克林自传》的第五篇读后感。

作者在描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蕴藏着他成功的品质。

具备知识到底有什么好处?绝不是用来吵架和争辩,因为久而久之会将无尽的争论带入日常生活当中,给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反作用。争辩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呢?有些人因为性格要强,喜欢“赢”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这样描述:自我是一道高墙,在里面活的越久,你会越习惯、越舒适,但也会越封闭、越狭隘。放下自我,才能接纳世界。

另外一些人争辩的原因是受不了别人的质疑和否定,他把别人的反对声,当成是对自我的打击和否定,因无法接受而去争辩。在人际关系当中,不要评价他人,这是一种修养;也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这是一种修行。我们要做到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患得患失。

道德经有一段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人不贵在牙尖嘴利,而贵在耳聪目明。老祖宗早已将如何跟别人沟通的智慧,写在书中,我们要引以为戒。成功者也正是有这样的自我觉察,而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

这里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的就是富兰克林父亲的育儿之道,他的教导和风细雨、令孩子如沐春风,能激发孩子的自我觉察和对一件事情的热情。

当看到富兰克林和伙伴之间的书信时,父亲首先是对孩子写作能力的肯定,其次也指出小伙伴文章的优点,作为孩子来说,这种具体的分析能切实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提高。孩子听话的第一步是能够接受父母的表达方式,也体现出富兰克林父亲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描述自己如何修炼写作能力,前文有提过,富兰克林酷爱读书,读书是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为了写出好的文章,作者会将喜欢的文字变成诗歌,再变成散文,作者说:散文写作在我这一生中倒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父亲指出富兰克林文章中的文辞和条理不好,他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他会挑出几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将每一句的要旨摘抄出来,几天后,凭藉自己的记忆对原文重新表述,尽量做到与原文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模仿的过程,他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匮乏,就学习和掌握大量的词汇并运用,为了训练条理性,他会有意将摘录的要旨打乱,一段时间后再去恢复到最好的顺序。他会用自己一切可控的时间去练习,这也是我们一直提倡的用碎片时间、早起时间修炼个人硬本领。

即便现在大家习惯看视频,听音频,但写作能力是不变的基础能力,任何短内容都需要先创作文案,再去拍摄和剪辑。一项习惯之所以坚持不下去,是事前的计划没有完善,硬本领修炼并没有放在提高核心技能上,我们要做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今天阅读部分还有一点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作者因为读书了解到素食的好处,自此戒掉荤食,他称节制饮食不仅可以使人头脑更清醒,思维也更加敏捷。而且素食的便利性可以节省时间用来看书学习,还能节约钱买更多的书。在节制饮食这件事上,并非一定要向作者那样克制自己的欲望,但从中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要学会克制,慎言、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