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1)

在上一篇关于武夷名丛的文章里,大家已经知道了,八叔对于这些日渐式微的名丛,有着天然的怜悯。

比如十二金钗里的矮脚乌龙,比如前几天推出的雀舌,它们,都是来自于比较久远的年代的,武夷山的古老茶树品种。

它们存在的时间,比我们灵长类一辈子能活的时间还要长。跟它们相比,我们这些喝茶的人,才是沧海一粟,时光中的一粒尘埃。

这一期的主角,是名丛白鸡冠。四大名丛之一,顶有身份的一款武夷茶。当然,这还不是它最高光的一顶光环。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2)

它最靓丽的一个桂冠,是它成为了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道长的御用茶。白真人在打坐修道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喝白鸡冠。

洞天福地武夷山

道教尊奉武夷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号称“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传承基础,《武夷山志》中记载,武夷自开辟以来,天造地设,其山之嵌崎险峻,水之曲折潆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窥测。海内山水之灵异,于斯为最,秦汉以来,历为方士羽客隐遁之所。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命,统率诸地仙,于是以“武夷”为山之名。武夷也成为地仙之宅,为各路地仙会聚之所。

武夷山与道教文化

武夷山中心景区内,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如古代帝宫、王城建筑要求体现日、月、星照临,而九曲溪附近分别有星村,半月山,升日峰,正符合此要求;在景区御茶园内有口通仙井(井壁呈圆形),附近武夷宫有口龙井(井壁呈方形),这两口井分别坐落在武夷山九曲溪的溪左与溪右,按“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圆,地为方”之理念,配合上九曲溪的“S”路线,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通仙井以及龙井正是太极图的阴阳两极。此外,武夷宫、止止庵等现存之宫观也是道教在该地的重要传播之处。

而武夷岩茶中有这样一个品种,与道教更是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

它就是四大名枞之一的白鸡冠!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3)

白鸡冠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其扬名早于大红袍,明代就有白鸡冠。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因其牙齿形似鸡冠,又为白玉蟾所创,故名“白鸡冠”。其二则是说白鸡冠的叶子在萌芽初展之时,新叶薄软如绸,色泽浅绿微黄,与树上浓绿的老叶形成鲜明的两色对比,而且茶芽毛茸茸地卷曲,远看活象白鸡头上淡黄色的鸡冠,故称白鸡冠。

武夷岩茶白鸡冠茶树产地分布

其原产地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但近年在武夷宫文公祠后山也有发现。据调查,两处茶树性状相似。蝙蝠洞、白蛇洞齐名白鸡冠,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茶农多有栽培,适栽武夷山茶区。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武夷名丛白鸡冠栽培面积。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也有引种白鸡冠茶树。

白鸡冠为武夷山唯一的道家之茶。武夷山的道家眼中白鸡冠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的道茶。白鸡冠以其独特的调气养生功效成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从而登上四大名丛的榜单。

白鸡冠与道教的传说

①:白鸡冠传说是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派人白玉蟾(武夷宫止止庵住持)发现并培育的茶种,采制后作为道士静坐入定调气养生的茶饮,在修炼时常喝。武夷山在道教中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士修炼成仙的地方)。武夷名丛白鸡冠又与道家的白玉蟾颇有渊源,故称之为道茶。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5)

②:传说北宋燕京人李磨镜与几位师友到武夷山定居修道,并在四处广栽茶树。道众喂养了一只报晓的白公鸡,一个夏日,外面传来的公鸡凄厉叫声,只见一只凶猛的山鹰,俯冲下来猛啄雄鸡。雄鸡振翅反击,啄斗惨烈。雄鸡的血洒的茶园到处都是,最终气绝身亡。打那之后,洒过鸡血的茶树长势特旺,那满树的叶子也一天天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又变成淡白,远远就能闻到飘来的缕缕清香。制成的茶叶,颜色也与众不同。别的茶叶带褐色,而它却是米黄中呈现了乳白色;泡的茶水晶亮亮;啜一品,清凉甘美;和静之感油然于心;而且清暑化积,治疗风热痰涎药效尤着。道友们于是命名此茶为白鸡冠。

白鸡冠分为2种:一种是起源慧苑岩下的外鬼洞,叶肉与叶脉之间隆起,主脉粗而显,侧脉细而旺,锯齿密而钝。该白鸡冠毛茶香气浓郁持久,香型醇浓,汤色橙黄。另一种是起源于隐屏峰蝙蝠洞、武夷宫白蛇洞的白鸡冠茶树,其树形态特征与外鬼洞茶树有明显区别,而毛茶则香气较浓郁持久,滋味较醇微厚,茶汤橙黄。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6)

武夷名丛白鸡冠茶树特征

白鸡冠茶树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

白鸡冠茶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

白鸡冠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

白鸡冠茶树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白鸡冠茶树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武夷名丛白鸡冠茶叶特点

武夷名丛白鸡冠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白鸡冠通常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白鸡冠茶叶产量中等,大约每667平方米产茶100公斤左右。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7)

武夷名丛白鸡冠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

武夷名丛白鸡冠成茶品质优异,干茶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后会有似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8)

白鸡冠茶叶的品质和白鸡冠的名字一样独特,干茶色泽较其他岩茶为不同,大多数的岩茶叶色带褐色,白鸡冠干茶却是在米黄中呈现出乳白色,带有茸毛。白鸡冠冲泡出来的茶水晶亮有光,清香扑鼻,清凉甘美,茶杆嚼起来也带有一股香甜。

武夷岩茶白鸡冠香气(与道结缘的武夷岩茶---白鸡冠)(9)

市面上的白鸡冠,为什么会这么少?

每一年,我要挑四大名丛时,白鸡冠总是困难户。

因为它的产量实在太少,经常是联系了好几户武夷山的茶农,都说没有货。

不过话说起来,市面上的白鸡冠,怎么会变得这么少?明明是作为四大名丛之一的它,现在怎么变得存在感这么弱?

这就得从它的特征性,开始说起了。前面介绍白鸡冠特征时,提了一嘴。白鸡冠的叶片是偏脆的。但偏偏,白鸡冠在初制时,对做青的要求很高。因为白鸡冠的主打,是清爽、鲜爽、清甜。所以,摇青不适合太重,发酵不能重,但同时走水要走透。做青时, 要小心的呵护这些“偏脆”的叶片。

以免得它们在做青,还有揉捻时,叶片破裂,叶张出现较多“伤口”,加重氧化发酵。而等发酵程度高了, 叶片颜色由于浅黄转成黄褐,会损耗它的鲜爽感。做茶时,有经验的老制茶师,会采用发酵适度、焙火偏轻的方式来制作它。

白鸡冠的火功,一般不高。也不提倡焙太高,大多采用轻焙火,慢炖的方式,很少达到中火以上。为的正是保住白鸡冠的鲜爽特征,还有玉米须味、药香等香气特色。但这样的工艺方式,与武夷岩茶的流行趋势不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岩茶。

第一,要么是浓烈的“桂皮香”。第二,要么像水仙的茶汤那样,以汤水醇为卖点。第三,要么像铁观音和黄旦杂交培育的那些后代,黄观音,金牡丹等等,栀子花香等冲天夺人。

但可惜,以上这些,白鸡冠统统没有。所以 武夷山的茶农们在当初往外销售白鸡冠时,要费很大的劲去宣传。

总之,面对这么多麻烦的问题下,很多武夷山人索性就砍了白鸡冠,改做其它品种了。市面上的能见到的白鸡冠,也就越来越少。

现在的岩茶,大部分都集中在水仙和肉桂上。要想喝到做工好的名丛,尤其是四大名丛,已经越来越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