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已证实,使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已明显降低。

不过,据既往《Heart, lung & circulation》、《Cardiology journal》杂志上的论文统计,STEMI 后的 10 年死亡率大概在 50% 左右,STEMI 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1)

图片:不稳定型心绞痛(U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KM生存曲线分析

据《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等杂志上的少量研究报道,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 STEMI 患者,长期生存率相对更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更低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2)

图片:未行急诊 PCI 与行急诊 PCI 组患者的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上)、长期生存率(下)对比

但其中病人的预后相关数据仍然相对较少,10 年以上长期预后数据和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仍有待作更多的补充。

日本学者最新研究

为此,日本学者 Itsuro Morishima 等做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已于近日将结果发表在了《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上。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3)

从 2006 年 1 月至 2010 年12 月,研究人员连续纳入了 459 例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6.8 岁,男性占比 75.2%,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水平为 2292.5 IU/L,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65岁)和年长组(≥65岁)。

研究者使用 M 型超声 Teichholz 法测定患者 STEMI 发作后 2 周至 2 个月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依据日本指南,当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 <60 mL/min/1.73 m² 时,确诊为慢性肾病(CKD)。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dL 时,诊断为低白蛋白血症。血清钠浓度<135 mEq/L 时,诊断为低钠血症。

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 3324 天,全因死亡患者共 91 例。其中,心血管死亡患者 29 例,非心血管患者死亡 62 例,10 年 KM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如下图: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4)

心血管死亡占比最高,其次是癌症、感染、出血、卒中等,具体统计如下: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5)

与 STEMI 长期幸存者相比,随访期死亡患者的以下特征,相对更为突出:

年龄更大,BMI 更低,房颤发生率更高,射血分数更低,B 型脑利钠肽水平更高,随访期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开通成功率更低,血红蛋白、白蛋白、eGFR、血清钠水平更低,华法林、利尿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更高

具体数据统计,详见下图(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更清晰):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6)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7)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8)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9)

使用逐步 Cox 回归分析得出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主要包括:

≥65 岁,BMI,房颤史,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使用史,左室射血分数<40%,低白蛋白血症

下图给出了年龄、房颤、射血分数、白蛋白等四个独立风险因子的 KM 分析结果:

心梗治疗措施(心梗患者这种治疗方式)(10)

在该研究中,对于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 STEMI 患者,院后 10 年生存率已达到 76.2%。相比既往研究中 48%-51% 的生存率,足足提高了 25% 以上。主要原因可能在于:

① 既往研究只有 24% - 50% 的 STEMI 患者行 p-PCI,而本研究患者则全部接受 p-PCI。

② 该研究的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指南推荐的最佳药物治疗,并在研究期间进行了全面的年度检查。比如,超过 90% 的患者在出院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往年芬兰和英国的研究中仅 30%-60% 的患者服用他汀。

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

非随机对照、回顾性的研究设计;

没有评估血管造影结果,以及 Killip 分级、血压和入院心率等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评估的时间点有一定差异,并且没有评估其连续变化情况;

研究人群的规模较小,未来有必要在更大规模人群中做进一步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