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首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与此同时,它又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着中国的社会变革。但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的背后,还存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日本人。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讲述,日本在这个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中国事务的根源又在哪里?喜欢本期视频的话请多多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的支持!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1)

辛亥革命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这股势力来自日本,但他们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并不代表日本政府或军方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将其具体化、准确化。对这一群体,我们通常称其为“大陆浪人”。

大陆浪人是指日本明治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以中国大陆、欧亚大陆、西伯利亚、东南亚为中心地域在此居住游历及进行整治活动的一群日本人。他们以极高的热情关心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态势,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渗透。

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并在革命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2)

大陆浪人

虽然他们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甚至是牺牲,但这一群体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他们的出发点和利益诉求也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不乏有反对革命者和骑墙派。

以学者赵军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大陆浪人分为五类:一是以岸田吟香和根津一为代表的在经济和教育领域深入中国进行调研活动的先驱性人物;二是同情和支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大陆浪人,代表人物有玄洋社的头山满、平冈浩太郎,黑龙会头目内田良平,在惠州起义中战死的山田良政,以及与孙中山关系密切的宫崎滔天、平山周、萱野长知等。

三是以北一辉为代表的与“湖南派”革命党人具有密切关系的大陆浪人,宋教仁遇刺后回到日本而远离了革命党;四是以川岛浪速、佃信夫等为代表的反对辛亥革命、援助清政府的大陆浪人,武昌起义后支持宗社党开展“满蒙独立运动”,企图将“满蒙”从中国分裂出去;五是混入中国民间的“马贼”或“胡匪”。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3)

不过,仅认识到他们“身份”的不同还远远不够。只有看清他们的政治立场,才能认清这些大陆浪人的“真面目”:左翼大陆浪人代表,如宫崎滔天、山田纯三郎、萱野长知,他们做过不少支持辛亥革命的工作,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相通的。

右翼大陆浪人,如头山满、内田良平、北一辉等从利用中国革命以扩张日本在华势力的目的出发,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场合下也帮助过中国革命党人,但当他们发现妄图利用中国革命为日本反动统治牟取利益的梦想落空时,他们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充当爪牙的面目就立刻暴露无遗。

特别是被誉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家”、极端反动的北一辉曾公然咒骂孙中山的思想是“不适用于东方的西方空谈”,污蔑孙中山本人“不过是革命浪潮卷起的一个泡沫。

”甚至恶毒的攻击真心实意帮助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宫崎滔天和萱野长知必为走狗”;而极右翼大陆浪人,如川岛浪速等则完全是一支反动力量,他们站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对立面,用扶持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和满清遗老复辟封建王朝的方法来反对革命,开中国历史的倒车。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4)

宫崎滔天

那么,这些大陆浪人如此热衷于参与到中国的革命事业,其思想根源又来自何处呢?这就要讲到他们奉行已久的“大亚洲主义”了(又称大亚细亚主义)。大亚洲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它本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

大亚洲主义主张所有的亚细亚民族,都要听日本人指挥,亚细亚的问题,都要由日本人解决,日本是亚细亚的盟主,亚细亚是日本人的舞台。这几乎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人提出的“门罗主义”,鼓吹“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美国人的美洲)毫无二致。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5)

大亚洲主义

大亚洲主义是一种包含多种倾向、多种流派在内的纷繁复杂的思想。而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上来看,大亚洲主义同样可以划分为左翼、右翼和极右翼三大派别。左翼代表宫崎滔天的思想为“支那革命主义”思想。

他主张的革命路线是先在“人多地广又处于革命危机中的中国”,使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然后在中国“奠定适用于一切理想的立极之基”,从而推进世界革命。宫崎滔天的这一独特理论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亚洲主义的全盛时期提出来的,这一想法直接将亚洲联合、协作的口号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宫崎是真正呼吁日本民众起来全力支持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的大亚洲主义者,与内田良平等人的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本人更是在《三十三年之梦自序》集中热烈的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他信仰“人类同胞主义”,忌恨“弱肉强食之现状”,奉行“世界一家之说”,憎恨“现今之国家之竞争”。

对大同世界,宫崎有着这样的构想:即“车夫马夫有车坐,穷苦农民亦富有,四海兄弟皆自由,万国和平自由乡”。这也让我们在宫崎滔天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出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家才有的“浪漫色彩”。而右翼和极右翼们的想法看起来就不那么浪漫了。

前者尽管对辛亥革命有着高度的评价,并将其与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但这些人却以担心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之风险,希望日本与中国“合二为一”,组成紧密的“联邦”,共治天下。

极右翼则更进一步,认为中国不可能建立起有力且稳定的政府,要让中国沐浴在“皇恩”下,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日本妄图全面侵占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6)

宫崎滔天

具体到“行动”上,他们参与辛亥革命的节点开始于武汉保卫战:在汉口、汉阳,陆军少尉野中保教率领小鹰氏等人参加了第一线作战;黄兴率军自琴台渡汉水夜袭敌军时,工兵上士斋藤氏等人还为他们搭建了浮桥。

11月27日汉阳失守后,大部分浪人由萱野长知率领,随黄兴乘船东下,由汉口抵达上海。为了牵制北洋军不再向南方增派援军,萱野派金于克己、三原千寻、高桥正夫等人北上,与已抵达北京的平山周、小幡虎太郎配合,秘密筹划刺杀袁世凯,但却没能成功。

平山周等人后与革命党人白逾桓筹划攻打天津事宜,但因打入敌军的内应被清军抓获,敌人有所戒备,导致岩田爱之助、布施茂在放火现场被捕。

此后,这些浪人一直活跃在革命军中,直到清帝宣布退位的那一刻,当时已经云集大连的浪人们才就地解散。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7)

武汉会战

以上这些只是战斗在最前线的日本人,那些站在背后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援助的大陆浪人,发挥的作用则更大。像黑龙会首领头山满,亲自参与了组建中国同盟会的工作,在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和犬养毅疏通外务省,接纳保护了孙中山,并由他联系日本矿主安川锦一郎每月给孙中山提供1万日元费用(约合今人民币22.4万元)。

又如梅屋庄吉——孙中山最主要的“赞助商”、日本著名实业家。他为了支持孙中山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费劲心思筹集了600支手枪。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赴美避难,梅屋又寄给他1300美元。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共援助给革命军45.6万日元的款项。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原计划专门铸造7座巨大的孙中山青铜像,后因资金不足铸造了4座送给中国(目前3座铜像分别保留在南京、广州和中山),这些铜像的制作和运送费用相当于今天的1.5亿日元。

据后世学者研究表明,梅屋庄吉的一生为辛亥革命贡献的资金,折合成现在货币高达一兆日元之多。

辛亥革命打击在华势力(推波助澜辛亥革命背后的)(8)

梅屋庄吉与孙中山

无论这些大陆浪人出于怎样的动机支援了中国的革命事业,都在客观上推进了中国革命进而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至少他们也没有像日本政府那样“两头下注”、“见风使舵”。

但是,在同情和支持辛亥革命的浪人中,既存在像宫崎滔天那样抛开国家观念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国际主义者,也存在许多“怀着扩大在华权益、或将中国拉入日本主导的反欧美列强阵营动机的国权主义者”。

因此,宫崎滔天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能够善始善终,而内田良平和北一辉所代表的机会主义者,在看到中国革命遭遇挫折、革命派掌握国家实权的希望渺茫时便立刻退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想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实现民族的自强与复兴,永远都只能靠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辛亥革命前后日本的大陆浪人》赵金钰

《近代日本与中国的接点——以大陆浪人、大亚洲主义与中国的关系为中心》赵军

《辛亥革命时期的日本大陆浪人》严平

《大亚细亚主义与中国》赵军

《日本政治史》信夫清三郎

《宫崎滔天全集》第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