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皮画由来(蒙古族的皮画艺术)(1)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它。如今七事已改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许巍曾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通俗的说,就是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在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不甘于此,我们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是一个早在数千年前,人类便已经知道的真理,所以,他们在有限的娱乐环境中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性。

诗歌、绘画、雕刻、戏曲、舞蹈、唱曲,五千年文化悠扬,中国在时间里沉淀了不知道多少种文化,汉族的,苗疆的数不胜数,今天,要和大家一起研究的便是蒙古族的皮画艺术。

一、皮画何许物也

水墨画,笔锋轻触,水墨晕染,那是宣纸承载的整个世界;油墨画,笔随意动,意随心动,那是油墨飘香的历史长河。

无他,一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出现,都是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浓缩与提炼,那皮画是何许物呢?它又经过了怎样的岁月磨砺呢?

(一)因何为名

皮画,听起来和中原的皮影戏极其相似,但两者的实质却是南辕北辙。

蒙古族皮画由来(蒙古族的皮画艺术)(2)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者是纸张制作而成的人与物件儿的样式,然后在灯光的作用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民间艺术,再配以弦乐、敲击乐、唱词等,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与皮画有着极大的差异。

皮画,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兽皮上勾勒涂样的画作,蒙古族的皮画大多采用羊皮制作,再通过特殊的描绘、着色、层染、抛光、定型、浮雕等几十上百道工序制成,它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皮革的质感和立体感,其上的画作宛若如今的3D画作,栩栩如生。

皮画,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在马背上讨生活的游牧时代,是一种在羊皮上勾勒、描绘图样装饰的画作,其精美细腻的工形手法丝毫不亚于中原的丹青水墨,反而有一种水墨画所不具有的,草原儿女的旷达爽朗。

二、皮画艺术推动下的现今

皮画,和中原的画作相似,也是悬挂在屋内做装饰用的,但一些特殊的图案却也能赋予皮画不同的使命与意义。

(一)未失的征途:羊皮上墨水的“跳动”

一个有着古老游牧历史的蒙古族,一个在马背上行走的蒙古族,一个在北方草原里驰骋的蒙古族,因其飘忽不定的居住习惯,他们所产生的文化,有着传奇而神秘的色彩,时至今日,在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中,我们依稀还能掀起时间的薄纱,窥得当年一二。

北方草原,地广人稀,也不像中原地区每个地方都有着非常明确且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标,所以蒙古族人在草原中迷路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为了能辨别来时的路或记录一些他们探寻到的良好的放牧点,蒙古族人逐渐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留下记号,以便能更方便快速的找到地方,羊皮地图便慢慢的发展起来。

蒙古族人通过特殊的制皮工艺,将羊皮制作成像纸张一样的存在,再用一些特殊的墨水在羊皮上勾勒出路径,后又通过一些工序留墨。

蒙古族皮画由来(蒙古族的皮画艺术)(3)

这样制作出来的地图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改其色,保存完好的话,可以在数千年以后让世人一瞻当时蒙古族人用马蹄走出来的领土,和一些早已被历史洪流掩埋掉的古老遗迹。

(二)衣裳之变

总所周知,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而关于骑马,我们也大致的了解过其需要的步骤,马鞍、帽子、皮靴、鞭子等物件儿,是蒙古族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又因为其游牧的属性,这些物件儿总会丢失或者是弄混淆,所以蒙古族人开始在自己的东西上描绘特殊的花样,用以辨别,而这就是皮画的前身。

数百上千年的征战和文化交流中,蒙古族的游牧文化与中原的文化相互影响,双方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皮画也不再仅局限于作为辨别的标识而存在,蒙古族人也会在衣物、皮袋等物件儿上画一些漂亮的图案,做装饰物用。

就此,皮画在蒙古族的文化中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并逐渐占据一席之地,皮画的用途也在一次次的交流和发展中变得多而繁杂起来。

三、小小的皮画背后所承载的世界

除了羊皮地图、装饰物的实用功能外,在不断的发展中,皮画也慢慢的具有了一些精神含义,并通过一些特殊的纹饰体现出来。

(一)神之灵魂载体

说起图腾,大家并不陌生,因为龙曾是汉族的图腾,所以我们习惯的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每个民族甚至是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他们的图腾便是风姿飒爽的狼,所以在很多的皮画上我们都可以看见狼的图案。

把图腾放在衣物、器皿上我们也并不陌生,纵观中国历史,龙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在历代君王的服饰上都能窥见龙的踪影,而在当权者所使用的器皿上也能看到龙的纹饰。随着中原文化与蒙古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蒙古族人也学着中原人将自己的图腾描绘到使用的物件上,皮画上的图腾元素便因此而来。

到了后来,在中原和蒙古族的文化交流不断的融合加深之后,皮画中更是呈现出了以蒙古族图腾为主,以中原或其他部族图腾为辅的格局。

(二)心之安宁归宿

宗教,似乎是每个地域民族都绕不开的话题,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原因文化的传入和自身的发展,对儒道释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而蒙古族对藏传佛教的执念也是难以改变的,所以,作为蒙古族引以为傲的皮画上怎能没有佛教神像呢?

蒙古族皮画由来(蒙古族的皮画艺术)(4)

流传至今的一些皮画珍品中,佛教的代表人物或一些代表物品随处可见,正如佛教在中原地区盛行时,家家户户都挂着、摆放着佛像一样。

元代,蒙古族入侵中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也是因为这一历史原因,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与中原地区的儒道释三家相融汇,使皮画上与宗教相关的纹饰多了起来,其中甚至还能看见道家法器的身影。

(三)寓之吉祥如意

人人都想要个好运气,人人都喜欢讨个好彩头,所以不管是在中原还是在蒙古族,他们的器物上的纹饰大多都是以一些有着吉祥寓意为主的图样。

在蒙古族的皮画中也有许多以吉祥寓意为主的图案,这不仅体现出了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出了蒙古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交融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今,蒙古族人在制作皮画的时候也喜欢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如龙、凤凰、鸳鸯、鱼等等,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这些纹饰所具有的吉祥寓意。

四、皮画艺术所留住的岁月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笔墨能书写完的,也不是纸张能承载结束的,文化大多都是从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汇聚而成的,如在中原的诗歌中我们能看到朝代的变迁,从西方社会的文献中我们能体会到历史的跌宕起伏,我们也能从蒙古族的皮画中研究出许多早已消失的,独属于他们的文化传统、

(一)易逝的文化

蒙古的皮画是蒙古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极强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不管是选题选材、制作手法还是原材料的选择上都与蒙古族的日常生活分割不开,皮画的发展壮大也与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难舍难分,可以说,皮画见证了蒙古的改变,而蒙古的改变也推动了皮画的演变。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依赖于他们所放牧的牛羊、马匹,他们吃羊肉,用羊皮做衣服等等,后来,他们发现经过特殊鞣制的羊皮可以用来记录东西,所以羊皮地图和一些羊皮书卷出现了。

再然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融合,蒙古族人又发现了羊皮的新用法,如用来制作装饰物,用来绘画等等。

可以说,皮画的发展史就是蒙古族的发展史,皮画见证了蒙古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也体现了蒙古族人数千年来不变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恩,是蒙古族智慧的结晶。

(二)向往的风格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因其产生于各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蒙古族的皮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其题材包罗万象,但无一例外的都源于蒙古族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所以皮画作品的制作方式、内容都蕴含着蒙古族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人类将生存、繁衍的意识镌刻在骨血里,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在为了生活而不断奔波,所以人类将这一意识融入了艺术作品,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类的挣扎、执着和坚韧。蒙古族人也将探寻生命的意义这一意识融入了皮画当中,又因其草原儿女的旷达心胸,所以在皮画上我们总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一望无垠的蓝天。

这不仅体现出了草原儿女对自由的向往,也描绘出了草原儿女们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蒙古族皮画由来(蒙古族的皮画艺术)(5)

五、皮画之意蕴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不仅说出了王维的文学素养高超,也将诗与画的本质娓娓道来,我们经常说读不懂某一首诗,或者是看不懂某一幅画,其实是我们不能理解作者心中的沟壑。

都说“一千个读者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书赏画的心境不同,便能读出不同的体悟,但不管是历史浩荡中留存下来的画作还是墨迹未干的画作,不变的永远是对此时此刻的记录。

蒙古族的皮画,有人能从中读出历史的变迁,有人能读出生活的喜悦,有人能读出地域的风格,这些不同却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它是生活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蒙古皮画: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符号》

2.《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以蒙古皮画为例》

3.《蒙古族皮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