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讲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讲解(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讲解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着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永不休止,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作“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引述:

本章对于道的体用有几个重要的叙说:

一、“有物混成”,这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道并不是不同分子或各个部位组合而成的,它是个圆满自足的和谐体,对于现象界的杂,多而言,它是无限的完满,无限的整全。

二、

道是个绝对体,它绝对对待;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待的,而道则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独立不改。道是一个动体,周流不息地运转着,但它本身不会随着运转变动而消失。

三、道是无声无形的。事实上是无法立名的,如今勉强给它立个名。

四、道不仅在时序上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天下万物也是道产生的。

五、道是循环运行的。它的运动终则有始,更新再始。

六、用“大”来勉强形容道。这个“大”,指幅度或广度之无限延展。宇宙有四大:道,天,地,人。这四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体自然而行。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以自然为归;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这一观念是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

“道”是宇宙的本源,演化出了整个宇宙。这类似于西方的创世神,但不同的是道不具有命格。它是亘古存在的,是一个恒动恒变的,完美的整体。

人,四大之一,具有极高的灵性和无穷的智慧。

人类创造过无数的文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是个变量。有一类人,心灵空明,智慧之光夺目绽放。同样有一类人会被利欲熏心,无法遏制内心私欲。心灵蒙尘,灵性斫伤,只懂得追逐动物性的满足和发泄。这一类人倘若不能及时收心,最终会消散在滚滚红尘中。因为,人类的本性会让人选择智慧并传承下去。

一直认为,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存成本,提高生存质量。是为了能更好的改变这个世界,能在这个世界处处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面,能促成人类精神文明像更高的层面再进一步。

而如今,高昂的生活成本几乎让人窒息。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战乱依旧不止,环境的恶化,物种的灭绝……这是弃道的表现。先发展后治理?能够吗?

不能依道而行的繁荣又能走多远呢?

,